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922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其使得使用者可以在车内舒服休息,且其结构简单、拼装方便。其包括:床板,其包括若干组矩形板通过铰链拼合形成;第一支撑板,其立式横向布置、用于横向支撑床板放置于车地板上;第二支撑板,其立式横向布置、用于横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对应的车坐垫上;第三支撑板;其立式纵向布置、用于纵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前排中控扶手箱;第四支撑板,其立式纵向布置、用于纵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后排的车地板上;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一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一内凹定位槽,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二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二内凹定位槽。内凹定位槽。内凹定位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


[0001]本技术涉及车用辅助设备的
,具体为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的车厢内一般包括前排座位和后排座位,在实际使用时,人们由于疲劳,一般会将前排放倒进行休息,或者蜷缩在后排进行休息,这样的休息虽然可以让大脑进行休息,但是由于其休息姿势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合理姿势,导致身体会很疲惫或不舒服,为此,如何让使用者在车内舒服休息,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其使得使用者可以在车内舒服休息,且其结构简单、拼装方便。
[0004]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5]床板,其包括若干组矩形板通过铰链拼合形成;
[0006]第一支撑板,其立式横向布置、用于横向支撑床板放置于车地板上;
[0007]第二支撑板,其立式横向布置、用于横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对应的车坐垫上;
[0008]第三支撑板;其立式纵向布置、用于纵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前排中控扶手箱;
[0009]第四支撑板,其立式纵向布置、用于纵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后排的车地板上;
[0010]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一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一内凹定位槽,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二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二内凹定位槽,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三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三内凹定位槽,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四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四内凹定位槽;
[0011]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一内凹定位槽内、第一支撑板的底部支撑于所述车地板的对应位置;
[0012]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二内凹定位槽内、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支撑于所述车坐垫的对应位置;
[0013]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三内凹定位槽内、第三支撑板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前排中控扶手箱的上平面区域;
[0014]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四内凹定位槽内、第四支撑板的底部支撑于所述车地板的对应位置。
[0015]车体的宽度方向设定为横向,车体的长度方向设定为纵向。
[0016]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7]若干组矩形板通过铰链沿着车体的长度方向拼合形成所述床板,所述铰链位于拼合完成状态下的矩形板的下表面之间连接,确保床板的上表面拼合状态下平整;
[0018]其还包括有床垫,所述床垫平铺于所述床板的上表面布置;
[0019]所述床板由三块相同的矩形板拼合形成,三块矩形板具体为前部矩形板、中部矩
形板、后部矩形板,所述前部矩形板的宽度方向中心区域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内凹定位槽,所述前部矩形板的下表面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内凹定位槽,所述前部矩形板的下表面的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内凹定位槽,所述中部矩形板的宽度方向中心区域的下表面设置有第四内凹定位槽,所述中部矩形板的下表面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内凹定位槽,所述后部矩形板的下表面后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内凹定位槽,其配置有对应数量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进行组装作业;
[0020]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的上部均设置有上凸定位凸起,便于嵌装于对应的内凹定位槽、快速组装定位;
[0021]所述前部矩形板、中部矩形板、后部矩形板均横向排布有若干纵向布置的贯穿腰形孔,贯穿腰形孔便于减重和透气作业;
[0022]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在其立式布置的面域上均设置有贯穿立式长槽孔,便于减重、且不降低牢固度。
[0023]采用本技术后,将前排座椅的椅背向后放平,之后将折叠状态下的床板置于车体内,然后打开床板,使得床板处于平铺状态,之后分别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立式放置于对应位置,使得床板平铺置于车体内,人员可以躺在床板上进行休息,其使得使用者可以在车内舒服休息,且其结构简单、拼装方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放置状态的立体图一;
[0025]图2为本技术放置状态的立体图二;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床板的张开状态下的仰视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板的主视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支撑板的主视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支撑板的主视图;
[0030]图7为本技术的第四支撑板的主视图;
[0031]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0032]床板10、前部矩形板101、中部矩形板102、后部矩形板103、铰链11、第一内凹定位槽12、第二内凹定位槽13、第三内凹定位槽14、第四内凹定位槽15、贯穿腰形孔16、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三支撑板40、第四支撑板50、床垫60。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见图1

图7,其包括床板10、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30、第三支撑板40、第四支撑板50;床板10包括若干组矩形板通过铰链11拼合形成;第一支撑板20立式横向布置、用于横向支撑床板10放置于车地板上;第二支撑板30立式横向布置、用于横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对应的车坐垫上;第三支撑板40立式纵向布置、用于纵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前排中控扶手箱;第四支撑板50立式纵向布置、用于纵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后排的车地板上;
[0034]床板10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一支撑板20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一内凹定位槽12,床板10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二支撑板30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二内凹定位
槽13,床板10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三支撑板40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三内凹定位槽14,床板10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四支撑板50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四内凹定位槽15;
[0035]第一支撑板20的上部嵌装于第一内凹定位槽12内、第一支撑板20的底部支撑于车地板的对应位置;
[0036]第二支撑板30的上部嵌装于第二内凹定位槽13内、第二支撑板30的底部支撑于车坐垫的对应位置;
[0037]第三支撑板40的上部嵌装于第三内凹定位槽14内、第三支撑板40的底部支撑于前排中控扶手箱的上平面区域;
[0038]第四支撑板50的上部嵌装于第四内凹定位槽15内、第四支撑板50的底部支撑于车地板的对应位置。
[0039]车体的宽度方向设定为横向,车体的长度方向设定为纵向。
[0040]具体实施时,其还包括有床垫60,床垫60平铺于床板10的上表面布置;
[0041]床板10由三块相同的矩形板拼合形成;三块矩形板通过铰链11沿着车体的长度方向拼合形成床板,铰链11位于拼合完成状态下的矩形板的下表面之间连接,确保床板的上表面拼合状态下平整;
[0042]三块矩形板具体为前部矩形板101、中部矩形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床板,其包括若干组矩形板通过铰链拼合形成;第一支撑板,其立式横向布置、用于横向支撑床板放置于车地板上;第二支撑板,其立式横向布置、用于横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对应的车坐垫上;第三支撑板;其立式纵向布置、用于纵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前排中控扶手箱;第四支撑板,其立式纵向布置、用于纵向支撑床板放置于后排的车地板上;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一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一内凹定位槽,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二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二内凹定位槽,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三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三内凹定位槽,所述床板展开状态下的下表面对应于第四支撑板的安装位置设置有第四内凹定位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一内凹定位槽内、第一支撑板的底部支撑于所述车地板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二内凹定位槽内、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支撑于所述车坐垫的对应位置;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三内凹定位槽内、第三支撑板的底部支撑于所述前排中控扶手箱的上平面区域;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部嵌装于所述第四内凹定位槽内、第四支撑板的底部支撑于所述车地板的对应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快速铺床用组合床板,其特征在于:若干组矩形板通过铰链沿着车体的长度方向拼合形成所述床板,所述铰链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宇张磊严艇
申请(专利权)人:浦立泽智能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