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878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包括清淤机器人、电机、刮除机构、洗刷机构和套杆,所述清淤机器人活动在小管道内,且清淤机器人的下端面设有底座,并且底座下安装有覆带行走机构,且电机的前端设置有轴承,轴承内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安装有洗刷机构,且洗刷机构的上环设有四组套杆,并且转轴的前部安装有刮除机构,同时刮除机构、洗刷机构与转轴之间拆分连接,且套杆与洗刷机构之间拆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对小管径管道进行清淤,先刮除管壁粘黏物,再旋转洗涮,清理更快速干净,可避免单独使用洗涮辊的清理管壁,不仅清理更干净,而且减少了对洗刷辊的磨损,使其更经久耐用。使其更经久耐用。使其更经久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小管径清淤相关
,具体为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是水污染防治和排涝、防洪的基础设施,排水管网由于长时间的运行,管道很容易发生堵塞状况,因此,需要对管道进行定期清理。目前,随着管道清理领域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清洗已经逐渐形成一种趋势,相对于人工清洗而言,更加方便、安全,效率更高。但是,现有技术中,小管径清淤清淤大多是采用带洗涮辊的直杆进行来回捅,不仅清淤不够干净,而且对洗刷辊的磨损也比较严重,需要经常更换,损耗成本高,清淤效率却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小管径清淤清淤大多是采用带洗涮辊的直杆进行来回捅,不仅清淤不够干净,而且对洗刷辊的磨损也比较严重,需要经常更换,损耗成本高,清淤效率却比较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包括清淤机器人、电机、刮除机构、洗刷机构和套杆,所述清淤机器人活动在小管道内,且清淤机器人的下端面设有底座,并且底座下安装有覆带行走机构,所述清淤机器人的前后两部内均安装有一组电机,且电机的前端设置有轴承,轴承内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安装有洗刷机构,且洗刷机构的上环设有四组套杆,并且转轴的前部安装有刮除机构,同时刮除机构、洗刷机构与转轴之间拆分连接,且套杆与洗刷机构之间拆分连接
[000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淤机器人的外环面上端固定有多组上支撑杆,上支撑杆的上端支撑有上防护罩,且清淤机器人的外环面左侧固定有多组左支撑杆,左支撑杆的外端头支撑在左防护罩的内侧面,并且清淤机器人的外环面右侧固定有多组右支撑杆,右支撑杆的外端头固定在右防护罩的内侧面。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覆带行走机构的上部设置有底盘,底盘固定在底座的下端面,且底盘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并且左连接板的下端安装有左覆带轮,右连接板的下端安装有右覆带轮。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刮除机构的中心设置有第一中心轴套,第一中心轴套与转轴连接处的前后两侧均的设置有一组第一垫圈,第一垫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母,且第一中心轴套的外环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组第一下安装板,第一下安装板内开设有第一下凹槽,并且第一下凹槽的内底部安装有两组第一伸缩气缸臂,第一伸缩气缸臂的上端固定在上方第一上安装板所开设的第一上凹槽的内顶部,同时第一上安装板的外侧设
置有第一内侧板,第一下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外侧板,且第一内侧板伸缩活动在第一外侧板的内侧。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上安装板的上端固定有刀座,且刀座内安装有刮刀,并且刮刀上窄下宽设置,同时刮刀与刀座之间拆分连接。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洗刷机构的中部设置有第二中心轴套,第二中心轴套与转轴连接处的前后两侧均的设置有一组第一垫圈,第一垫圈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母,第二中心轴套的外环面环设有四组第二下安装板,且第二下安装板内开设有第二下凹槽,第二下凹槽的内底部安装有第二伸缩气缸臂,并且第二伸缩气缸臂的上端固定在上方第二上安装板所开设的第二上凹槽的内顶部,同时第二下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外侧板,第二上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内侧板,且第二内侧板伸缩活动在第二外侧板的内侧。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上安装板的前端固定在套杆的后端,且套杆的中部套置有洗刷辊,且套杆的前后两侧的杆体上均设置有连接螺纹,并且套杆前后两侧杆体上的螺纹处均扭合有一组第二紧固螺母,且第二紧固螺母与洗刷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圈,同时洗刷辊、第二紧固螺母和第二垫圈均为拆卸结构。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淤机器人前后两侧的转轴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且刮除机构、洗刷机构和转轴均为转动结构。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中清淤机器人在上侧设置有上防护罩,清淤机器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防护罩和右防护罩,以便对清淤机器人的中心躯体进行安全防护,使其在小管道内行走更安全可靠,从而使用寿命更长久,更经久耐用。
[0014]2.本技术中覆带行走机构的设置方便在下方左右两侧设置有覆带轮结构,利用覆带轮在小管道内行走更平稳,从而保持前后的刮除机构、洗刷机构运行更稳定,从而保障对小管径管道清淤更干净。
[0015]3.本技术中刮除机构的第一中心轴套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下安装板和第一上安装板,第一下安装板和第一上安装板之间安装有第一伸缩气缸臂,通过气缸伸缩活动可适当调整刮刀外伸的长度,适合不同尺寸的小管径管道,同时刮刀方便安装使用或拆卸更换,使用更方便省事。
[0016]4.本技术中洗刷机构的第二中心轴套外环面环设有四对第二下安装板和第二上安装板,在第二下安装板和第二上安装板之间安装有第二伸缩气缸臂,可通过第二伸缩气缸臂的伸缩活动来适当调整第二上安装板的外伸长度,从而达到调整套杆的外伸位置,以便对不同尺寸的小管径管道进行洗刷,使用更灵活便利;同时套杆上洗刷辊、第二紧固螺母和第二垫圈都是可拆卸更换处理的,以便后期进行维护和更换,设置更方便省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清淤机器人安装在小管道内正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清淤机器人安装在小管道内左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清淤机器人的上防护罩、左防护罩和右防护罩设置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清淤机器人正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结构的洗刷机构正视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结构的洗刷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结构的刮除机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结构的刮除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清淤机器人;10、上支撑杆;11、上防护罩;12、左支撑杆;13、左防护罩;14、右支撑杆;15、右防护罩;16、底座;2、覆带行走机构;20、底盘;21、左连接板;22、左覆带轮;23、右连接板;24、右覆带轮;3、小管道;4、电机;40、轴承;41、转轴;42、第一垫圈;43、第一紧固螺母;5、刮除机构;50、第一中心轴套;51、第一下安装板;52、第一外侧板;53、第一内侧板;54、第一上安装板;55、刀座;56、刮刀;57、第一上凹槽;58、第一下凹槽;59、第一伸缩气缸臂;6、洗刷机构;60、第二中心轴套;61、第二下安装板;62、第二下凹槽;63、第二外侧板;64、第二内侧板;65、第二上凹槽;66、第二上安装板;67、第二伸缩气缸臂;7、套杆;70、洗刷辊;71、第二紧固螺母;72、第二垫圈。
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包括清淤机器人(1)、电机(4)、刮除机构(5)、洗刷机构(6)和套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机器人(1)活动在小管道(3)内,且清淤机器人(1)的下端面设有底座(16),并且底座(16)下安装有覆带行走机构(2),所述清淤机器人(1)的前后两部内均安装有一组电机(4),且电机(4)的前端设置有轴承(40),轴承(40)内安装有转轴(41),所述转轴(41)的中部安装有洗刷机构(6),且洗刷机构(6)的上环设有四组套杆(7),并且转轴(41)的前部安装有刮除机构(5),同时刮除机构(5)、洗刷机构(6)与转轴(41)之间拆分连接,且套杆(7)与洗刷机构(6)之间拆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机器人(1)的外环面上端固定有多组上支撑杆(10),上支撑杆(10)的上端支撑有上防护罩(11),且清淤机器人(1)的外环面左侧固定有多组左支撑杆(12),左支撑杆(12)的外端头支撑在左防护罩(13)的内侧面,并且清淤机器人(1)的外环面右侧固定有多组右支撑杆(14),右支撑杆(14)的外端头固定在右防护罩(15)的内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带行走机构(2)的上部设置有底盘(20),底盘(20)固定在底座(16)的下端面,且底盘(20)的下端面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连接板(21)和右连接板(23),并且左连接板(21)的下端安装有左覆带轮(22),右连接板(23)的下端安装有右覆带轮(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备伸缩臂清淤功能的小管径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除机构(5)的中心设置有第一中心轴套(50),第一中心轴套(50)与转轴(41)连接处的前后两侧均的设置有一组第一垫圈(42),第一垫圈(4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母(43),且第一中心轴套(50)的外环面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一组第一下安装板(51),第一下安装板(51)内开设有第一下凹槽(58),并且第一下凹槽(58)的内底部安装有两组第一伸缩气缸臂(59),第一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强刘华堂张普王志强熊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金池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