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8299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混料罐的出料口通过管线和第二转料泵连接到静态混合器的下端进口;双氧水中间罐通过管线和第一转料泵连接到静态混合器的下端进口;静态混合器的上端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列管式反应器的管程进口,管程内装有催化剂,管程出口连接到产品缓存罐。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列管式反应器,并在列管式反应器的管程内加装催化剂,从而使催化剂可以得到高效的利用,同时使反应可以连续进行,极大提高了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另外,列管式反应器比传统反应釜夹套的换热面积更大,能够更好的移除反应热,确保工艺安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解液添加剂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动力锂电池需求的大幅增长,随着市场对锂电池能量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功能添加剂的研发备受关注。硫酸乙烯酯(DTD),分子式是C2H4O4S,中文别名:1,3,2

二恶唑噻吩

2,2

二氧化物。硫酸乙烯酯是一种SEI成膜添加剂,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其作用在于抑制电池初始容量的下降,增大初始放电容量,减少高温放置后的电池膨胀,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次数。此外硫酸乙烯酯可用于有机合成的羟乙基化试剂合成药物中间体,还可用于合成明胶硬化用的某种杂环化合物、抗高血压药品以及新型双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0003]目前公开的专利与论文大多都是硫酸乙烯酯实验室级的合成技术,很少用于工业化的工艺设备,而普通的反应釜为间歇反应,催化剂回收困难,效率低下而且生产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提高了催化剂利用率的同时为连续反应保证了生产效率。
[0005]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双氧水中间罐(A)、混料罐(B)、第一转料泵(C)、第二转料泵(D)、静态混合器(E)、列管式反应器(F),所述混料罐(B)的上端设有亚硫酸乙烯酯进料口(B1)和二氯乙烷进料口(B2),所述混料罐(B)的底部设有出料口(B3),出料口(B3)通过管线和第二转料泵(D)连接到静态混合器(E)的下端进口;所述双氧水中间罐(A)的上端设有双氧水进料口(A1),底部设有双氧水出料口(A2),所述双氧水出料口(A2)通过管线和第一转料泵(C)连接到静态混合器(E)的下端进口;所述静态混合器(E)的上端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进口,所述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内装有催化剂,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出口连接到产品缓存罐(G)。
[0006]优选的,上述列管式反应器(F)包括反应器主体(F1)、上端头(F2)、下端头(F3)、管程出口(F4)、管程进口(F5)、上过滤网(F6)、下过滤网(F7)、列管(F11),所述反应器主体(F1)的上部设有上端头(F2),下部设有下端头(F3),在上端头(F2)的外端设有管程出口(F4),上端头(F2)的内腔下端设有上过滤网(F6),在下端头(F3)的内腔上端设有下过滤网(F7),在下端头(F3)的下端设有管程进口(F5);所述反应器主体(F1)的内腔设有多组列管(F11),列管(F11)的内腔安装催化剂(F10)。
[0007]优选的,上述反应器主体(F1)的上侧设有壳程冷媒出口(F8),下侧设有壳程冷媒进口(F9)。
[0008]优选的,上述反应器主体(F1)内通过壳程冷媒进口(F9)送入的冷媒采用乙二醇水溶液,壳程冷媒进口(F9)的温度为

15℃,壳程冷媒出口(F8)的温度为

10℃。
[0009]优选的,上述上过滤网(F6)采用60目的不锈钢过滤网。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了列管式反应器,并在列管式反应器的管程内加装催化剂,从而使催化剂可以得到高效的利用,同时使反应可以连续进行,极大提高了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减少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另外,列管式反应器比传统反应釜夹套的换热面积更大,能够更好的移除反应热,确保工艺安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列管式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上图中:双氧水中间罐A、混料罐B、第一转料泵C、第二转料泵D、静态混合器E、列管式反应器F、产品缓存罐G,反应器主体F1、上端头F2、下端头F3、管程出口F4、 管程进口F5、上过滤网F6、下过滤网F7、壳程冷媒出口F8、壳程冷媒进口F9、催化剂F10、列管F11,双氧水进料口A1、双氧水出料口A2、亚硫酸乙烯酯进料口B1、二氯乙烷进料口B2、出料口B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实施例1,参照图1,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包括双氧水中间罐A、混料罐B、第一转料泵C、第二转料泵D、静态混合器E、列管式反应器F,所述混料罐B的上端设有亚硫酸乙烯酯进料口B1和二氯乙烷进料口B2,所述混料罐B的底部设有出料口B3,出料口B3通过管线和第二转料泵D连接到静态混合器E的下端进口;所述双氧水中间罐A的上端设有双氧水进料口A1,底部设有双氧水出料口A2,所述双氧水出料口A2通过管线和第一转料泵C连接到静态混合器E的下端进口;所述静态混合器E的上端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进口,所述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内装有催化剂,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出口连接到产品缓存罐G。
[0017]参照图2,本技术提到的列管式反应器F包括反应器主体F1、上端头F2、下端头F3、管程出口F4、管程进口F5、上过滤网F6、下过滤网F7、列管F11,所述反应器主体F1的上部设有上端头F2,下部设有下端头F3,在上端头F2的外端设有管程出口F4,上端头F2的内腔下端设有上过滤网F6,在下端头F3的内腔上端设有下过滤网F7,在下端头F3的下端设有管程进口F5;所述反应器主体F1的内腔设有多组列管F11,列管F11的内腔安装催化剂F10。
[0018]其中,上述反应器主体F1的上侧设有壳程冷媒出口F8,下侧设有壳程冷媒进口F9,上述反应器主体F1内通过壳程冷媒进口F9送入的冷媒采用乙二醇水溶液,壳程冷媒进口F9的温度为

15℃,壳程冷媒出口F8的温度为

10℃。
[0019]另外,上述上过滤网F6采用60目的不锈钢过滤网,其中催化剂可以采用钌催化剂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催化剂。
[0020]本技术使用时,在生产过程中,双氧水先从罐区打入双氧水中间罐A,亚硫酸乙烯酯和二氯乙烷打入混料罐B充分混合,之后经第一转料泵C和第二转料泵D等比例的打
入静态混合器E中混合后进入列管式反应器F,在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硫酸乙烯酯后进入之后送入到产品缓存罐G,然后再进行后续的过滤工段。
[0021]其中,在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内,也就是列管内装满钌催化剂,并在出口处加60目不锈钢过滤网固定,物料进入时可充分与催化剂可以充分接触;壳程通入50%的乙二醇水溶液充当冷媒,进口温度

15℃,出口温度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双氧水中间罐(A)、混料罐(B)、第一转料泵(C)、第二转料泵(D)、静态混合器(E)、列管式反应器(F),所述混料罐(B)的上端设有亚硫酸乙烯酯进料口(B1)和二氯乙烷进料口(B2),所述混料罐(B)的底部设有出料口(B3),出料口(B3)通过管线和第二转料泵(D)连接到静态混合器(E)的下端进口;所述双氧水中间罐(A)的上端设有双氧水进料口(A1),底部设有双氧水出料口(A2),所述双氧水出料口(A2)通过管线和第一转料泵(C)连接到静态混合器(E)的下端进口;所述静态混合器(E)的上端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进口,所述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内装有催化剂,列管式反应器(F)的管程出口连接到产品缓存罐(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硫酸乙烯酯合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列管式反应器(F)包括反应器主体(F1)、上端头(F2)、下端头(F3)、管程出口(F4)、管程进口(F5)、上过滤网(F6)、下过滤网(F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子祯宓星期李光科张明刘佩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新能源科技东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