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827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同轴转动安装在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前侧同轴固定架设有轨道板,所述轨道板上滑动安装有多个探头机构,所述隔板上设有适于驱动探头机构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隔板后侧并适于驱动隔板围绕自身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探头机构的两侧设有推油块,所述推油块靠近探头机构的一侧高于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端面扫查的同时能够自动将探头刮蹭下来机油重新附着至轮轴端面上,无需人工二次涂覆,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面探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损探伤
,尤其涉及一种端面探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对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对越来越多的关键、复杂零部件甚至产品内部缺陷进行严格探伤,排出具有隐蔽的裂纹、砂眼、杂质的产品。
[0003]轮轴是指已压装轴承的轮对,是影响铁路货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也是铁路系统探伤的最重要部件之一,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为了保证轮轴的质量,需要对每个出厂前的轮轴均进行无损探伤。常规的方法是只用探伤装置在轮轴的端面进行扫查,由于轮轴为金属件,无论是出厂前还是使用中,表面均附着大量机油,起到很好的防锈作用。在进行无损探伤时,由于探头是紧贴在端面进行扫查的,每次探伤结束后,轮轴端面上的机油被探头刮落并流入探伤装置内,需要清理探伤装置的同时还得重新向轮轴端面涂覆机油,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在进行端面扫查的同时能够自动将探头刮蹭下来机油重新附着至轮轴端面上,无需人工二次涂覆,省时省力。
[0005]实现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同轴转动安装在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前侧同轴固定架设有轨道板,所述轨道板上滑动安装有多个探头机构,所述隔板上设有适于驱动探头机构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隔板后侧并适于驱动隔板围绕自身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探头机构的两侧设有推油块,所述推油块靠近探头机构的一侧高于另一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推油块远离轨道板的一端由相连设置的平面和弧形面组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推油块与所述探头机构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靠近轨道板中心的一端小于另一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探头机构包括活动盒、固定安装在活动盒后端并贯穿滑槽的移动块以及插入活动盒内的探头组件,所述活动盒的两侧转动安装有锁紧扣,所述探头组件上设有与所述锁紧扣相适配的卡口;所述推油块固定安装在锁紧扣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板上设有三组沿径向分布并相互连通形成T型结构的滑槽,所述探头机构设有三组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滑槽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隔板后侧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轮,所述隔板上转动安装有位于滑槽正后方的三组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轮和三组第一从动轮呈矩形分布;位于对角线上的两个第一从动轮与另一个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一主动轮之间分别啮合设有转动安装在隔板上的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上偏心转动安装有驱动杆,所述
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移动块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隔板后侧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轮,所述壳体的内侧同轴固定安装有齿圈,所述第二主动轮与齿圈之间啮合设有行星齿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固定相连的前罩和后罩以及设于后罩后侧并与隔板固定相连的盖板,所述隔板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盖板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连接有穿线管。
[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罩的端面沿周向固定嵌装有多个磁铁。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罩的外周面上固定安装有把手。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板上固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另一端延伸至轨道板的中心并固定安装垂直于轨道板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前端凸出于壳体前端。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探头机构往复移动,并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隔板自转,由于隔板与轨道板固定相连,从而实现安装在轨道板上的探头机构做周向运动,实现自动扫查探伤;通过在探头机构两侧设置推油块,当探头机构将轮轴端面的机油刮下来时,机油堆积在壳体内壁形成一定厚度,当探头机构移动至堆积区,在推油块的作用下,机油沿着推油块的低侧被带至高侧,重新附着在轮轴端面,无需人工二次涂覆,省时省力。
[0018](2)本技术的推油端面通过设置平面,不仅加工方便同时保证具有一定厚度,提高推油块的强度,通过设置弧形面,增大推油面的面积,提高推油效果。
[0019](3)本技术推油块与探头机构之间设有两端大小不同的间隙,从而使得推油块移动至机油堆积处时处于倾斜状态,更加有利于推动机油,进一步提高推油效果。
[0020](4)本技术通过设置锁紧扣卡入卡口内,从而实现活动盒与探头组件的快速组装和拆分,由于探头组件在每次探伤前均要拆下进行校准,采用该结构,使用方便;同时两侧的锁紧扣形成推油块的安装平台,使得结构更加简洁,降低成本。
[0021](5)本技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主动轮转动,在两侧的第三从动轮的传动作用下,带动与第三从动轮啮合的两个第一从动轮转动,进而在第二从动轮的传动作用下带动另一个第一从动轮转动,从而实现驱动杆带动移动块沿着滑槽做往复移动;由于三个滑槽呈T型结构分布,通过设置三个第一从动轮的初始位置,即可实现两组探头机构做相合运动时,另一组探头机构远离轨道板中心,两组探头机构做相离运动时,另一组探头机构靠近轨道板中心并最终与另外两组探头组件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不仅保证探头机构的运动互不干扰,同时与双探头或四个探头的探伤装置相比,杜绝中心处的扫查盲区。
[0022](6)本技术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二主动轮转动,在行星齿轮和齿圈的的作用下实现隔板、轨道板围绕自身转动,进而实现探头机构的周向运动。
[0023](7)本技术的壳体为分体式结构,便于组装和后期维修,通过穿线管连接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与滑槽共同形成贯穿探伤装置轴向的通道,从而为探伤机构提供走线通道,实现与超声波设备的直连,提高校准精度。
[0024](8)本技术沿前罩的周向还设有磁铁,可自动吸附在轮轴端面,在扫查时无需人工手持,使用更加方便。
[0025](9)本技术通过在前罩上设置把手,方便拿取,使用方便。
[0026](10)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杆,便于直接插入轮轴端面的中心孔内,从而保证壳体上端面与轮轴端面相对齐,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8]图1为本技术的结立体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的驱动组件结构图;
[0031]图4为本技术轨道板的结构图;
[0032]图5为本技术推油块的立体图。
[0033]附图中的标号为:
[0034]壳体1、前罩1

1、后罩1

2、盖板1

3、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同轴转动安装在壳体内的隔板,所述隔板的前侧同轴固定架设有轨道板,所述轨道板上滑动安装有多个探头机构,所述隔板上设有适于驱动探头机构往复运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位于隔板后侧并适于驱动隔板围绕自身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探头机构的两侧设有推油块,所述推油块靠近探头机构的一侧高于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油块远离轨道板的一端由相连设置的平面和弧形面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油块与所述探头机构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靠近轨道板中心的一端小于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机构包括活动盒、固定安装在活动盒后端并贯穿滑槽的移动块以及插入活动盒内的探头组件,所述活动盒的两侧转动安装有锁紧扣,所述探头组件上设有与所述锁紧扣相适配的卡口;所述推油块固定安装在锁紧扣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端面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上设有三组沿径向分布并相互连通形成T型结构的滑槽,所述探头机构设有三组并分别安装在三个滑槽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隔板后侧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轮,所述隔板上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和俞兰程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春雷电子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