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抖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791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镜头驱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抖马达,包括壳体、底座和镜头载体,镜头载体的外侧面设置有安装件,用于安装水平驱动组件和竖直驱动组件,分别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实现水平防抖和产生Z方向的位移、实现驱动变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磁石组件设置于线圈中,节约了宝贵的内部空间,缩小了马达的整体体积;驱动时采取线圈固定磁石运动的驱动方式,可防止线圈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此外由第一磁性件三面环绕,不仅增加了磁通密度,从而增大了驱动力,进而增大运动行程;同时可以约束第一磁石组件的磁力线,使得第一磁石组件受到较大的驱动力,从而沿预定方向产生位移。移。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抖马达


[0001]本技术涉及镜头驱动
,特别涉及一种防抖马达。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在便携式相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设备上均配置了变焦镜头,变焦的驱动是靠马达实现。但是在现有技术中,马达变焦会产生抖动,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3241922A、CN215344113U、CN207010817U、CN113515001A等,通常采用控制镜头在水平方向的位移防止马达发生抖动,磁石与线圈通常并排或并列设置,不仅占用较大的马达内部空间,而且这种结构通常采用磁石固定、线圈通电后运动带动镜头载体以及镜头运动的驱动方式,该驱动方式在线圈受力运动后易产生形变,同时会带动通电导线产生运动,会造成马达内部接触不良的现象,工艺复杂,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抖马达。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防抖马达,包括:底座和镜头载体,镜头载体的周向外侧面设置有安装件,安装件相邻的两个侧面底部均向外水平弯折形成弯折部,各弯折部为磁性金属材料,分别用于安装水平驱动组件;安装件的另一侧为非金属材料部,安装竖直驱动组件;
[0006]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圈、钢板、第一磁石组件和第一磁性件;底座的四角延伸形成有固定部,钢板两端开设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固接于固定部,第一线圈环绕钢板内侧的凸起缠绕;第一磁性件为三面弯折结构,中部水平方向开设一段安装缝,弯折部穿设于安装缝,第一磁石组件包括两块磁石A,两块磁石A同极性背向吸附于弯折部的上下表面,设置于第一线圈内部,且共同由第一磁性件三面环绕相间隔设置。
[0007]底座设有传感器A,传感器A与水平驱动组件对应设置,各第一磁性件朝向底座一侧各设置有磁石B,分别与两个传感器A适配,分别检测X方向和Y方向第一磁石组件的位移。
[0008]底座的一侧设有PIN脚,所述固定部安装有触点,触点与钢板接触设置,触点与PIN脚通过金属料带连通导电,电信号依次通过PIN脚、金属料带、触点以及钢板传递至第一线圈。
[0009]所述竖直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磁石组件、第二线圈、电路板和第二磁性件;所述非金属材料部开设开口,第二线圈设置于开口内,第二线圈内部设置传感器B,用于检测第二磁石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所述第二磁石组件包括两块相互吸附的磁石,设置于镜头载体朝向第二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第二磁性件分体A和第二磁性件分体B,第二磁性件分体B顶面带有两个水平向内弯折的卡爪,第二磁性件分体A和第二磁性件分体B分别从非金属材料部的内外两侧将第二磁石组件和电路板夹合。
[0010]所述非金属材料部两端的内侧及镜头载体的外侧壁竖直对应开设两道卡槽,各卡槽内部安装滚珠A。
[0011]所述卡槽的位置与卡爪对应,卡爪从上方封盖卡槽的顶端出口。
[0012]所述防抖马达还包括壳体,所述镜头载体安装在底座上,壳体扣设在底座上,壳体、底座和镜头载体之间采用上吸附结构或者下吸附结构组装。
[0013]所述上吸附结构为:所述壳体嵌设磁吸板,第一磁性件朝向壳体的一侧设有磁石C,磁石C与磁吸板吸附配合,将除钢板和第一线圈以外的整体结构与壳体吸附,安装件朝向壳体的一侧设置滚珠B。
[0014]所述下吸附结构为:第一磁性件朝向底座的一侧设有磁石C,底座上对应位置开设凹口安装传感器A,磁吸板内开设安装槽,传感器A通过安装槽感应磁石C的位移,除钢板和第一线圈以外的整体结构与底座吸附,所述固定部朝向安装件的一侧设置滚珠B。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6]与传统防抖马达磁石和线圈并排设置不同,本技术第一磁石组件的两块磁石A极性背向吸附于弯折部的上下表面,间隔穿设于第一线圈内,不仅可增加磁通密度以及电磁力,而且第一磁石组件设置于线圈中,节约了宝贵的内部空间,缩小了马达的整体体积;驱动时采取线圈固定磁石运动的驱动方式,可防止线圈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此外由第一磁性件三面环绕,不仅增加了磁通密度,从而增大了驱动力,进而增大运动行程;同时可以约束第一磁石组件的磁力线,使得第一磁石组件受到较大的驱动力,从而沿预定方向产生位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防抖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1上吸附结构防抖马达的爆炸图;
[0019]图3为实施例1上吸附结构防抖马达的镜头载体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1上吸附结构防抖马达的卡爪与卡槽配合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2下吸附结构防抖马达的镜头载体与底座安装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磁力线分布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力线分布图;
[0024]图中,1、壳体;2、底座;3、固定部;4、镜头载体;5、PIN脚;6、安装件;7、弯折部;8、第一磁石组件;9、第一线圈;10、第一磁性件;11、磁石A;12、钢板;13、安装孔;14、触点;15、安装缝;16、传感器A;17、磁石B;18、第二磁石组件;19、第二线圈;20、第二磁性件分体A;21、第二磁性件分体B;22、电路板;23、卡爪;24、卡槽;25、非金属材料部;26、开口;27、传感器B;28、滚珠A;29、滚珠B;30、磁吸板;31、磁石C;3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附图。
[0026]实施例1
[0027]图1为本技术防抖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上吸附结构防抖马达的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1上吸附结构防抖马达的镜头载体与底座的装配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上吸附结构防抖马达的卡爪与卡槽配合示意图,如图所示:
[0028]上吸附结构防抖马达包括壳体1、底座2和镜头载体4;壳体1扣设在底座2上,底座2的四角延伸形成固定部3,底座2的一侧设有PIN脚,固定部3安装有触点14,触点14与钢板12接触设置,触点14与PIN脚5通过金属料带连通导电,电信号依次通过PIN脚5、金属料带、触点14以及钢板12传递至第一线圈9;所述镜头载体4安装在底座2上,且共同安装于壳体1的内部;镜头载体4的周向外侧面设置有安装件6,安装件6相邻的两个侧面底部均向外水平弯折形成弯折部7,分别用于安装水平驱动组件;各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结构相同的X方向水平驱动件组件和Y方向水平驱动件组件;两个弯折部7分别安装X方向的水平驱动件组件和Y方向的水平驱动件组件,用于产生X方向和/或Y方向的位移,实现水平防抖;底座2设有传感器A16,传感器A16与水平驱动组件对应设置;安装件6的另一侧为非金属材料部25,安装竖直驱动组件,用于产生Z方向的位移,实现驱动变焦。
[0029]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圈9、钢板12、第一磁石组件8和第一磁性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和镜头载体(4),镜头载体(4)的周向外侧面设置有安装件(6),安装件(6)相邻的两个侧面底部均向外水平弯折形成弯折部(7),各弯折部(7)为磁性金属材料,分别用于安装水平驱动组件;安装件(6)的另一侧为非金属材料部(25),安装竖直驱动组件;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圈(9)、钢板(12)、第一磁石组件(8)和第一磁性件(10);底座(2)的四角延伸形成有固定部(3),钢板(12)两端开设安装孔(13),通过安装孔(13)固接于固定部(3),第一线圈(9)环绕钢板(12)内侧的凸起缠绕;第一磁性件(10)为三面弯折结构,中部水平方向开设一段安装缝(15),弯折部(7)穿设于安装缝(15),第一磁石组件(8)包括两块磁石A(11),两块磁石A(11)同极性背向吸附于弯折部(7)的上下表面,设置于第一线圈(9)内部,且共同由第一磁性件(10)三面环绕相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底座(2)设有传感器A(16),传感器A(16)与水平驱动组件对应设置,各第一磁性件(10)朝向底座(2)一侧各设置有磁石B(17),分别与两个传感器A(16)适配,分别检测X方向和Y方向第一磁石组件(8)的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底座(2)的一侧设有PIN脚(5),所述固定部(3)安装有触点(14),触点(14)与钢板(12)接触设置,触点(14)与PIN脚(5)通过金属料带连通导电,电信号依次通过PIN脚(5)、金属料带、触点(14)以及钢板(12)传递至第一线圈(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磁石组件(18)、第二线圈(19)、电路板(22)和第二磁性件;所述非金属材料部(25)开设开口(26),第二线圈(19)设置于开口(26)内,第二线圈(19)内部设置传感器B(27),用于检测第二磁石组件(18)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所述第二磁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岭吴发权王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