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簧片及摄像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465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簧片及摄像驱动装置,该上簧片包括:平面部、折弯部和折弯连接部;折弯部包括边框固定部和边框摆动部,以及设置于边框固定部和边框摆动部之间的内侧摆动部,边框摆动部的下端设有阻尼胶插入部,内侧摆动部设有连续弯折形成的Y字线框形结构,内侧摆动部下部的一端与边框固定部连接,内侧摆动部下部的另一端与阻尼胶插入部上端的边框摆动部连接;阻尼胶插入部用于插入摄像驱动装置的基座上的阻尼槽中,阻尼槽中存储有阻尼胶;本技术的上簧片的折弯部采用单独一根设置的阻尼胶插入部插入阻尼胶,机械冲击小,减小上簧片整体的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摄像装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上簧片及摄像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手持光学产品中,例如数字相机、摄影机、手机等光学系统,是由光学透镜群组与摄像驱动装置搭配合成。在拍摄过程当中,容易受到外力而产生晃动,例如手持、车辆行径间、外在环境因素造成装置抖动,进而导致无法清晰成像或影像模糊等问题。

2、市面上手机常见的影像补偿系统,是利用镜头平移方式来补偿光路径偏移问题,在此补偿机制上主要是依靠弹性结构将活动部进行悬吊并平移达到光路补偿,多采用簧片折弯的方式,但其存在如下问题:1、如果通过改变簧片折弯部结构去控制力学品质因素q值,由于簧片折弯部本身的应力,弹簧劲度系数k值会变化很大;2、如果通过阻尼胶的胶量去控制q值,由于胶量区间是有限的,无法有效与簧片折弯部相互配合,影响防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上簧片及摄像驱动装置,能够减小上簧片整体的受力,提高防抖效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

3、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上簧片,包括:平面部、折弯部,以及连接所述平面部、和所述折弯部的折弯连接部;

4、所述平面部包括用于与摄像驱动装置的第一载体连接的第一载体固定端、用于与摄像驱动装置的第二载体连接的第二载体固定端,以及与摄像驱动装置的基座连接的基座固定端;

5、所述折弯部包括边框固定部和边框摆动部,以及设置于所述边框固定部和所述边框摆动部之间的内侧摆动部,所述边框摆动部的下端设有阻尼胶插入部,所述内侧摆动部设有连续弯折形成的y字线框形结构,所述内侧摆动部下部的一端与所述边框固定部连接,所述内侧摆动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阻尼胶插入部上端的所述边框摆动部连接;所述阻尼胶插入部用于插入摄像驱动装置的基座上的阻尼槽中,所述阻尼槽中存储有阻尼胶。

6、优选地,所述上簧片为两个,且对称布置,每个所述上簧片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四个所述第二载体固定端、两个所述基座固定端,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基座上的所述阻尼槽的位置相对应。

7、优选地,还包括弦丝部,所述弦丝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和第二载体固定端之间。

8、优选地,所述折弯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平面部连接,另外一端分别与所述边框固定部的上端和所述边框摆动部的上端连接。

9、优选地,所述平面部设有与摄像驱动装置的对焦驱动线圈连接的电连接端。

10、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部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摄像驱动装置,包括:相互扣合形成空腔的保护壳和基座,所述空腔内设有光学元件、簧片组件、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对焦驱动组件、防抖驱动组件;

12、所述保护壳顶部设有通孔,所述光学元件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第一载体固定,所述基座的四角位置分别设有用于储存阻尼胶的阻尼槽,所述基座的所述阻尼槽的旁侧设有基座挡墙,所述簧片组件包括上簧片和下簧片,所述上簧片分别与第一载体、所述第二载体、所述基座挡墙连接,所述下簧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载体、所述第二载体连接,对焦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光学元件和所述第一载体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防抖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光学元件、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沿x、y轴方向移动。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载体的顶面、所述第二载体的顶面、所述基座挡墙的顶面分别设有与所述上簧片连接的上簧片固定柱;所述第一载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载体的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下簧片连接的下簧片固定柱。

14、优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底板,所述基座挡墙和所述底板内均设有金属加强件,所述基座挡墙的顶面设有所述金属加强件的裸露端,所述上簧片通过所述裸露端与所述金属加强件电连接。

15、优选地,还包括闭环组件,所述闭环组件设置于所述基座内,并与所述金属加强件电连接。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阻尼胶经照射后较硬,机械冲击易使正常簧片折断,本技术的上簧片的折弯部采用单独一根设置的阻尼胶插入部插入阻尼胶内,机械冲击小,使整体簧片的受力减小。

18、2、本技术的摄像驱动装置的基座四角设有用于储存阻尼胶的阻尼槽,上簧片的阻尼胶插入部插入阻尼槽中,阻尼胶能够起到振荡抑制的作用,现有簧丝如果调节长度粗细,k值应力会发生很大变化,本技术通过调整单独一根的阻尼胶插入部的粗细与长短,不会使整体簧丝结构的k值应力产生变化,从而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提高防抖效果。

19、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簧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部(8)、折弯部(14),以及连接所述平面部(8)和所述折弯部(14)的折弯连接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簧片为两个,且对称布置,每个所述上簧片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9)、四个所述第二载体固定端(10)、两个所述基座固定端(11),所述折弯部(14)与所述基座(7)上的所述阻尼槽(22)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8)包括弦丝部(30),所述弦丝部(30)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9)和第二载体固定端(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连接部(13)一端与所述平面部(8)连接,另外一端分别与所述边框固定部(15)的上端和所述边框摆动部(16)的上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8)设有与摄像驱动装置的对焦驱动线圈(28)连接的电连接端(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9)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部(31)连接。

7.一种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扣合形成空腔的保护壳(1)和基座(7),所述空腔内设有光学元件(25)、簧片组件、第一载体(3)、第二载体(4)、对焦驱动组件、防抖驱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3)的顶面、所述第二载体(4)的顶面、所述基座挡墙(23)的顶面分别设有与所述上簧片(2)连接的上簧片固定柱;所述第一载体(3)的底部、所述第二载体(4)的底部分别设有与所述下簧片(5)连接的下簧片固定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7)还包括底板(24),所述基座挡墙(23)和所述底板(24)内均设有金属加强件(21),所述基座挡墙(23)的顶面设有所述金属加强件(21)的裸露端(20),所述上簧片(2)通过所述裸露端(20)与所述金属加强件(21)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闭环组件(19),所述闭环组件(19)设置于所述基座(7)内,并与所述金属加强件(21)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簧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面部(8)、折弯部(14),以及连接所述平面部(8)和所述折弯部(14)的折弯连接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簧片为两个,且对称布置,每个所述上簧片包括两个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9)、四个所述第二载体固定端(10)、两个所述基座固定端(11),所述折弯部(14)与所述基座(7)上的所述阻尼槽(22)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8)包括弦丝部(30),所述弦丝部(30)设置在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9)和第二载体固定端(1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连接部(13)一端与所述平面部(8)连接,另外一端分别与所述边框固定部(15)的上端和所述边框摆动部(16)的上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部(8)设有与摄像驱动装置的对焦驱动线圈(28)连接的电连接端(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簧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载体固定端(9)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生王朗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