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625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第二功率输出模块以及光耦隔绝接地模块,光耦隔绝接地模块分别与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第二功率输出模块连接用以实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和第二电解驱动模块之间的接地转换;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不同,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设有光耦合器U8,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入端2管脚和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的地线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出端3管脚连接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地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解驱动效果好、效率高、成本低,使用范围更广。使用范围更广。使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食物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会使用化肥农药,且采摘及销售过程中被无数手接触,若不彻底清洗将会引起胃肠炎及中毒风险。
[0003]现有的果蔬机能有效清除农药等有害物质,消毒杀菌,越来越被更多的家庭使用。市面上大部分果蔬机只能固定几个档位,设置时长方式对固定几种水质及食物进行清洗,调节效果不够精细,电解驱动效果不佳。同时,由于上述的果蔬机因控制板芯片只能用一个参考地,45W电源的地线和35W电源的地线接一起,从而会导致相互干扰;然而,如果不接一起会出现控制电解头的功率输出模块的场效应管因参考地不一致,出现导通不了的现象,控制转换效果不佳,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相关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方便双电解头接地、避免干扰、电解驱动控制效果好的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第二功率输出模块以及光耦隔绝接地模块,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连接用以实现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之间的接地转换;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火线与零线,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火线与所述零线,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输出;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不同,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设有光耦合器U8,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入端2管脚和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的地线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出端3管脚连接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地线。
[0006]优选的,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三极管,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出端4管脚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均和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入端1管脚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的控制芯片,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出端3管脚连接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地线GND2,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入端2管脚连接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4 的地线GND,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外接15V/45W输出电压,所述三极管
的集电极作为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包括:第一接插件VALCE3、第一二极管、第一共模电感、第一场效应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一接插件VALCE3的两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插件VALCE3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插件VALCE3的剩余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外接控制芯片以触发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通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并接地。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包括:第二接插件VALVE1、第二二极管、第二共模电感、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和第二接插件VALVE1的两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接插件VALVE1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插件的剩余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外接控制芯片以实现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保护电路、第一变压器、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散热电路以及第一抗干扰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绕组,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绕组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散热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电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绕组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以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上且接地,所述第九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及所述第十五电阻串联,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VDD,所述第十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十四电阻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绕组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一散热电路,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十四电阻串联,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绕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之间,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1]所述第一散热电路包括:散热芯片、第四二极管、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以及第二十电阻;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绕组的第二端均和所述散热芯片的D端口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绕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
二输入绕组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六电阻串联后与所述散热芯片的VDD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和所述第五电容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散热芯片的VDD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和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八电阻、所述第十九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十电阻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散热芯片的 CS端口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所述第十八电阻、所述第十九电阻以及所述第二十电阻并联后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散热芯片的VFB端口与所述第一抗干扰电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抗干扰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稳压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第二功率输出模块以及光耦隔绝接地模块,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连接用以实现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和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之间的接地转换;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火线与零线,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入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火线与所述零线,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输出;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输出功率不同,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设有光耦合器U8,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入端2管脚和第一功率输出模块的地线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出端3管脚连接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地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三极管,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出端4管脚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均和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入端1管脚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外部的控制芯片,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出端3管脚连接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的地线GND2,所述光耦合器U8的输入端2管脚连接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4)的地线GND,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外接15V/45W输出电压,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的第一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包括:第一接插件VALCE3、第一二极管、第一共模电感、第一场效应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一接插件VALCE3的两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接插件VALCE3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插件VALCE3的剩余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外接控制芯片以触发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通断,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并接地。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率输出模块包括:第二接插件VALVE1、第二二极管、第二共模电感、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和第二接插件VALVE1的两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解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绕组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接插件VALVE1的其中一个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插件VALVE1的剩余一个输出端口,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七电阻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并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绕组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光耦隔绝接地模块的第
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外接控制芯片以实现第二场效应管的通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驱动模块包括第一保护电路、第一变压器、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散热电路以及第一抗干扰电路,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所述第一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绕组,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二输入绕组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散热电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抗干扰电路,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绕组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输出模块。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果蔬机的双电解头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以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一端上且接地,所述第九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及所述第十五电阻串联,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连接VDD,所述第十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十四电阻并联后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二电阻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第一输入绕组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漪锋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联创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