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精度稳压器的高精度过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8405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22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高精度稳压器的高精度过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第三稳压管,第四稳压管,光耦,第三十二电阻,第九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三十电阻,第十三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三十一电阻,第二十八电阻,三极管,第二十七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过零信号精准的在LN交流电25V的位置有一个高低电平的过零信号,提高过零信号的精度。号的精度。号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高精度稳压器的高精度过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精度稳压器的高精度过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过零检测电路为检测交流电的正半轴与负半轴的交界点。也就是交流电压为零的地方。过零检测电路的作用:1、在电子电路中有一个重要器件就是晶闸管,通过过零点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2、控制继电器的开闭状态,消灭火花。现有的过零检测电路精度不高,不能满足工程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过零检测电路精度不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高精度稳压器的高精度过零电路,包括,二极管,第三稳压管,第四稳压管,光耦,第三十二电阻,第九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三十电阻,第十三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三十一电阻,第二十八电阻,三极管,第二十七电阻;
[0005]二极管正极与火线连接;
[0006]二极管负极分别与第十七电阻第二端和第三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
[0007]第三十二电阻第二端与第九电阻第一端连接;
[0008]第九电阻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三电容第二端,第四稳压管负极,光耦第一端连接;
[0009]第三十电阻第一端与零线连接;
[0010]第三十电阻第二端与第三稳压管第一端连接;
[0011]第三稳压管第二端与光耦第二端连接;
[0012]第三稳压管第三端分别与第十三电容第一端和第四稳压管正极连接;
[0013]光耦第四端分别与3.3v接口和第十一电容第二端连接;
[0014]第十一电容第一端接地;
[0015]光耦第三端与第三十一电阻第一端连接;
[0016]第三十一电阻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八电阻第二端和三极管基极连接;
[0017]第二十八电阻第一端和三极管发射极分别接地;
[0018]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ZC_OUT端口和第二十七电阻第一端连接;
[0019]第二十七电阻第二端与3.3v接口连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过零信号精准的在LN交流电25V的位置有一个高低电平的过零信号,提高过零信号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电路图。
[0022]图2为波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是,第三稳压管(U3)第一端(图1中a点)端Verf稳定2.5V时,第二端(图1中b点)和第三端(图1中c点)是导通的。利用该原理,LN间当电压,通过R17\R21\R30分压a点电压达到2.5V时(LN交流电压达到25V点)时,bc导通,使得光耦导通,实现光耦弱电端ZC_OUT输出高低电平。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高精度稳压器的高精度过零电路,包括,二极管,第三稳压管,第四稳压管,光耦,第三十二电阻,第九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三十电阻,第十三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三十一电阻,第二十八电阻,三极管,第二十七电阻;
[0025]二极管正极与火线连接;
[0026]二极管负极分别与第十七电阻第二端和第三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
[0027]第三十二电阻第二端与第九电阻第一端连接;
[0028]第九电阻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三电容第二端,第四稳压管负极,光耦第一端连接;
[0029]第三十电阻第一端与零线连接;
[0030]第三十电阻第二端与第三稳压管第一端连接;
[0031]第三稳压管第二端与光耦第二端连接;
[0032]第三稳压管第三端分别与第十三电容第一端和第四稳压管正极连接;
[0033]光耦第四端分别与3.3v接口和第十一电容第二端连接;
[0034]第十一电容第一端接地;
[0035]光耦第三端与第三十一电阻第一端连接;
[0036]第三十一电阻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十八电阻第二端和三极管基极连接;
[0037]第二十八电阻第一端和三极管发射极分别接地;
[0038]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ZC_OUT端口和第二十七电阻第一端连接;
[0039]第二十七电阻第二端与3.3v接口连接。
[004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过零信号精准的在LN交流电25V的位置有一个高低电平的过零信号,提高过零信号的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精度稳压器的高精度过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极管,第三稳压管,第四稳压管,光耦,第三十二电阻,第九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三十电阻,第十三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三十一电阻,第二十八电阻,三极管,第二十七电阻;二极管正极与火线连接;二极管负极分别与第十七电阻第二端和第三十二电阻第一端连接;第三十二电阻第二端与第九电阻第一端连接;第九电阻第二端分别与第十三电容第二端,第四稳压管负极,光耦第一端连接;第三十电阻第一端与零线连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显偶陈咏诗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中电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