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538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以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在天然产物、药物、农用化学品和香料分子中广泛存在。此外,它们还是合成化学中常用的中间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0003]作为一类重要的含氮稠杂环,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表现出显著抗球虫、抗抑郁、平喘、抑制醛糖还原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抗精神病和抗过敏等药物活性,是新药开发的优势结构之一。氟原子具有独特的电子性能和空间尺寸,可显著影响有机分子的吸收和代谢过程,进而有效改善其生物活性。目前超过30%上市药物分子都含有至少一个氟原子。含有上述两种优势结构单元的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可能会基于加合效应而表现出显著的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价值。
[0004]因此,研究并开发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通过简便的途径和过程合成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类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通过偕二氟环丙烯类化合物和1

芳基取代吡唑烷酮之间发生的一锅串联反应,同时完成了氟代吡啶和嘧啶酮两个杂环的构建,在温和、简便的条件下高效合成了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该合成方法具有底物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性好等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br/>[0007][0008]其中,R1为C1‑4烷基、C1‑4烷氧基、苄氧基、卤素、氰基或三氟甲基,R2为苯基、取代苯基、萘基或噻吩基,取代苯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一元或多元取代C1‑4烷基、C1‑4烷氧基、苯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C1‑4烷氧羰基或硝基。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0]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操作:以1

芳基取代吡唑烷酮类化合物1和偕二氟环丙烯类化合物2为原料,在铑催化剂和醋酸盐添加剂存在下,有机溶剂中升温反应,得到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3。
[0011]反应方程式为:
[0012][0013]其中,R1为C1‑4烷基、C1‑4烷氧基、苄氧基、卤素、氰基或三氟甲基,R2为苯基、取代苯基、萘基或噻吩基,取代苯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一元或多元取代的C1‑4烷基、C1‑4烷氧基、苯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C1‑4烷氧羰基或硝基。
[0014]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铑催化剂为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III)二聚体([RhCp*Cl2]2)或二(六氟锑酸)三乙腈(五甲基环戊二烯基)铑(III) ([RhCp*(MeCN)3](SbF6)2)。
[0015]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醋酸盐添加剂为醋酸钠、醋酸钾或醋酸铯。
[0016]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有机溶剂为起到溶解原料的作用,优选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乙腈、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甲苯或1,4

二氧六环。
[0017]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1

芳基取代吡唑烷酮类化合物1、偕二氟环丙烯类化合物2、铑催化剂与醋酸盐添加剂摩尔比为1.5

2:1

1.2:0.025
ꢀ‑
0.05:1

2。
[0018]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温度为60

80℃。
[0019]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应在空气氛围下进行。
[0020]专利技术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1

芳基取代吡唑烷酮和偕二氟环丙烯类化合物之间的一锅串联反应,同时完成了氟代吡啶和嘧啶酮两个杂环的构建,整个过程原子经济性高,反应条件温和,过程简单而高效;(2)该反应还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耐受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0023]图1为实施例1中化合物3a的X

射线单晶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0027]向15mL反应管中依次加入化合物1a、铑催化剂、添加剂和有机溶剂,然后加入化合
物2a,在空气条件下将反应管密封,将其置于加热模块中升温搅拌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将体系冷却至室温,用硅藻土过滤,滤液浓缩,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3/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3a。
[0028]通过改变反应的铑催化剂、添加剂、反应温度和物料比等反应条件,得到一系列的结果,见表1。
[0029]表1不同条件下3a的合成
a
[0030][0031][0032]实施例2
[0033][0034]向15mL耐压管中依次加入1a(76.1mg,0.4mmol)、二氯(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铑(III)二聚体(6.2mg,0.01mmol)、醋酸钾(19.6mg,0.2mmol)和二氯甲烷(2mL),随后加入2a(30.4mg,0.2mmol),然后将反应管密封,将其置于 80℃油浴中反应18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用硅藻土过滤,滤液浓缩,过硅胶柱分离(石油醚/乙酸乙酯=3/1)得到白色固体产物3a(50.3mg, 78%)。该化合物的表征数据为:1H NMR(400MHz,CDCl3):δ7.42

7.40(m,2H), 7.37

7.33(m,3H),7.14(t,J=7.6Hz,1H),7.03(d,J=7.2Hz,1H),6.83(s,1H), 6.77

6.72(m,2H),6.27(d,J=12.4Hz,1H),3.66(dd,J=14.4Hz,1.6Hz,1H),2.96 (d,J=14.4Hz,1H),1.27(s,3H),1.19(s,3H).
13
C{1H}NMR(100MHz,CDCl3):δ 176.2,152.9(d,J
C

F
=259.1Hz),141.5(d,J
C

F
=2.3Hz),139.4,129.13(d,J
C

F
=3.0 Hz),129.08,128.7,127.9(d,J
C

F
=5.3Hz),125.8,118.4,116.9(d,J
C

F
=6.7H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为:其中,R1为C1‑4烷基、C1‑4烷氧基、苄氧基、卤素、氰基或三氟甲基,R2为苯基、取代苯基、萘基或噻吩基,取代苯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一元或多元取代C1‑4烷基、C1‑4烷氧基、苯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C1‑4烷氧羰基或硝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以1

芳基取代吡唑烷酮类化合物1和偕二氟环丙烯类化合物2为原料,在铑催化剂和醋酸盐添加剂存在下,有机溶剂中升温反应,得到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3;反应方程式表示为:其中,R1为C1‑4烷基、C1‑4烷氧基、苄氧基、卤素、氰基或三氟甲基,R2为苯基、取代苯基、萘基或噻吩基,取代苯基苯环上的取代基为一元或多元取代的C1‑4烷基、C1‑4烷氧基、苯基、卤素、氰基、三氟甲基、C1‑4烷氧羰基或硝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氟代吡啶并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铑催化剂为[RhCp*Cl2]2或[RhCp*(MeCN)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迎沈檬洋李皓范学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