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4893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以获取软土地基土层地质情况信息,确定地基加固范围和处治措施,获得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获得预制梁台座受力特点;根据预制梁台座结构尺寸和钢筋构造;计算得到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得到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变形沉降曲线Y1;得到反拱设计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Y2;得到实际反拱设置曲线Y3;根据得到的实际反拱设置曲线Y3进行预制梁台座反拱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入对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的考虑,以分析地基出现变形沉降的可能,从而减少按照设计理论值或者经验参数值进行反拱设置。反拱设置。反拱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预制梁板制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梁板设计时,为使梁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来承受恒载和活载所产生的弯矩,往往布置预应力筋,通过预应力筋张拉对梁体产生的负弯矩来抵消恒载和活载产生的正弯矩,而梁板在预应力张拉时会产生过大的向上起拱,需通过预先对预制梁台座设置一个向下的合适的反预拱度来进行抵消,保证梁板底的线性平顺。
[0003]当预制梁台座设置在软土地基时,常通过软基处理的方式默认地基没有变形沉降,直接按照设计理论值或者经验参数值进行反拱设置,而设计理论值是基于预制梁台座是绝对刚体的假设,经验参数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容易造成较大的偏差,后续想再调整也非常麻烦,而较大的反拱偏差将会导致梁板底不平顺,影响后续梁板安装及桥面铺装施工,甚至会严重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以获取软土地基土层地质情况信息,确定地基加固范围和处治措施,获得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采用水泥搅拌桩、粉喷桩、高压旋喷桩进行复合地基加固;
[0008]步骤二,获得预制梁台座受力特点,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对预制梁台座受力特点以及步骤一得到的软土地基土层地质情况信息和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以及预制梁台座受力特点进行模拟计算,确定预制梁台座结构尺寸和钢筋构造;
[0009]步骤三,根据预制梁台座结构尺寸和钢筋构造,获得预制梁台座数据;
[0010]步骤四,根据设计图纸和经验参数,确定梁板自重、作业人员荷载以及模板及机具荷载;
[0011]步骤五,根据步骤三得到的预制梁台座数据和步骤四得到的梁板自重、作业人员荷载以及模板及机具荷载,计算得到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
[0012]步骤六,根据步骤五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结合有限元软件形成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变形沉降曲线Y1;
[0013]步骤七,根据设计图纸得到反拱设计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Y2,或根据设计图纸反预拱度值设置表进行推导二次抛物线Y2;
[0014]步骤八,步骤六得到的变形沉降曲线Y1与步骤七得到的设计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Y2进行反向叠加,得到实际反拱设置曲线Y3;
[0015]步骤九,根据步骤八得到的实际反拱设置曲线Y3进行预制梁台座反拱施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包括复合地基加固桩分布、数量、桩长、桩径、置换率以及配合比。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预制梁台座数据包括台座自重、台座基础自重、扩大基础自重、台座基础底面积以及扩大基础底面积。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预制梁台座包括台座主体,安装于所述台座主体底端的台座基础,以及安装于所述台座主体底部两端的扩大基础。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至步骤九中,通过分析处理系统录入预制梁台座数据、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梁板自重、作业人员荷载以及模板及机具荷载,分析处理系统计算得到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且根据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得到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变形沉降曲线Y1,录入反拱设计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Y2。
[0020]进一步的,所述分析处理系统包括:
[0021]应用处理APP,安装于用户的通讯设备中,用于提取用户录入的预制梁台座数据、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梁板自重、作业人员荷载以及模板及机具荷载;
[0022]分析处理端,用于根据录入的预制梁台座数据、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梁板自重、作业人员荷载以及模板及机具荷载,计算得到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
[0023]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通过分析处理端计算得到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所述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0024]F1=G1+G2+2*G3+G4+G5+G6;
[0025]σ1=F1/(A1+2*A2);
[0026]其中,F1为地基受到的最大荷载;
[0027]G1为台座自重;
[0028]G2为台座基础自重;
[0029]G3为扩大基础自重;
[0030]G4为梁板自重;
[0031]G5为作业人员荷载;
[0032]G6为模板及机具荷载;
[0033]σ1为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
[0034]A1为台座基础底面积;
[0035]A2为扩大基础底面积。
[003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通过分析处理端计算得到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所述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0037]F2=(G1+G4)/2+G3;
[0038]σ2=F2/A2;
[0039]其中,F2为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荷载;
[0040]G1为台座自重;
[0041]G4为梁板自重;
[0042]G3为扩大基础自重;
[0043]σ2为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
[0044]A2为扩大基础底面积。
[0045]进一步的,所述应用处理APP还用于录入施工后的预制梁台座反拱的图片或照片。
[0046]进一步的,所述分析处理系统还包括:
[0047]报警端,用于计算预制梁台座反拱顶端弧面所形成的曲线与实际反拱设置曲线Y3之间的间隙,以在预制梁台座反拱顶端弧面所形成的曲线与实际反拱设置曲线Y3之间的间隙超过预设值时,发送报警信息至应用处理APP。
[00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49]本专利技术加入对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的考虑,以分析地基出现变形沉降的可能,从而减少按照设计理论值或者经验参数值进行反拱设置,所造成的误差,提高后续梁板安装及桥面铺装施工效果。
[0050]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51]图1为本专利技术预制梁台座和预制梁台座反拱的设置曲线图;
[0052]图2为本专利技术预制梁台座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3为本专利技术分析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中:10、台座主体;12、台座基础;13、扩大基础;14、分析处理系统;141、应用处理APP;142、分析处理端;143、报警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以获取软土地基土层地质情况信息,确定地基加固范围和处治措施,获得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采用水泥搅拌桩、粉喷桩、高压旋喷桩进行复合地基加固;步骤二,获得预制梁台座受力特点,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对预制梁台座受力特点以及步骤一得到的软土地基土层地质情况信息和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以及预制梁台座受力特点进行模拟计算,确定预制梁台座结构尺寸和钢筋构造;步骤三,根据预制梁台座结构尺寸和钢筋构造,获得预制梁台座数据;步骤四,根据设计图纸和经验参数,确定梁板自重、作业人员荷载以及模板及机具荷载;步骤五,根据步骤三得到的预制梁台座数据和步骤四得到的梁板自重、作业人员荷载以及模板及机具荷载,计算得到地基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步骤六,根据步骤五计算得到的最大应力和预制梁台座两端地基受到的应力,结合有限元软件形成三维数值模拟,得到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变形沉降曲线Y1;步骤七,根据设计图纸得到反拱设计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Y2,或根据设计图纸反预拱度值设置表进行推导二次抛物线Y2;步骤八,步骤六得到的变形沉降曲线Y1与步骤七得到的设计圆曲线或二次抛物线Y2进行反向叠加,得到实际反拱设置曲线Y3;步骤九,根据步骤八得到的实际反拱设置曲线Y3进行预制梁台座反拱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包括复合地基加固桩分布、数量、桩长、桩径、置换率以及配合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预制梁台座数据包括台座自重、台座基础自重、扩大基础自重、台座基础底面积以及扩大基础底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预制梁台座包括台座主体(11),安装于所述台座主体(11)底端的台座基础(12),以及安装于所述台座主体(11)底部两端的扩大基础(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基预制梁台座反拱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至步骤九中,通过分析处理系统(14)录入预制梁台座数据、复合地基加固桩相关技术参数、梁板自重、作业人员荷载以及模板及机具荷载,分析处理系统(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盛斌邓翔浩刘胜新凌鹏熊文勇黄志刚江炜占小剑胡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