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隧道施工的,具体为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隧道车行横洞的建设成为必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随着隧道车行横洞建设的不断推进,施工方法的选择对于工程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2、以往在车行横洞二衬施工中,常采用木模施工的方法,然而,这种传统的施工方法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和局限性。木模的搭建和拆除过程相对复杂,耗时较长。木模需要进行拼接、调整和固定,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因此,木模施工可能导致施工周期延长,增加了工期和成本。木模本身具有变形和不稳定性,这可能导致衬砌的几何形状不精确,出现尺寸偏差和表面不平整的问题。这对于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的隧道工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木板容易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导致耐久性下降,在潮湿的隧道环境中,木模容易受到湿度、腐蚀和虫蚀等因素的侵蚀,从而引起变形、腐烂或损坏,对衬砌的质量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结构钢(5)拼装成立柱(101)、第一横梁(102)和第二横梁(103),所述第一横梁(102)的两端与立柱(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103)位于第一横梁(102)上方,所述千斤顶系统(4)由若干个液压千斤顶组成,若干个所述液压千斤顶分别安装有两个立柱(101)外侧壁、第一横梁(102)顶部以及第二横梁(103)顶部,所述第二横梁(103)与第一横梁(102)通过千斤顶系统(4)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系统(4)分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结构钢(5)拼装成立柱(101)、第一横梁(102)和第二横梁(103),所述第一横梁(102)的两端与立柱(1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梁(103)位于第一横梁(102)上方,所述千斤顶系统(4)由若干个液压千斤顶组成,若干个所述液压千斤顶分别安装有两个立柱(101)外侧壁、第一横梁(102)顶部以及第二横梁(103)顶部,所述第二横梁(103)与第一横梁(102)通过千斤顶系统(4)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系统(4)分别与顶模(2)以及两个侧模(3)固定连接,所述顶模(2)的两端通过高强螺栓(6)与两个侧模(3)的端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开设在l型板(701)中的活动腔(801),所述活动腔(801)的两侧均与滑槽(7011)相连通,所述活动腔(801)的中心处转动安装有转轴(802),所述转轴(802)的一端贯穿活动腔(801)延伸至防护箱(704)中,所述转轴(802)位于活动腔(801)中的外壁固定安装有驱动齿轮(803),所述驱动齿轮(803)的两侧均啮合连接有外道齿板(808),两个所述外道齿板(808)相反的一端均焊接有支撑板(807),两个所述支撑板(807)的端面均与结构钢(5)的延伸端紧密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801)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t型滑槽(8011),两个所述外道齿板(808)的外壁远离支撑板(807)的一端均焊接有t型滑块(8081),两个所述t型滑块(8081)均位于t型滑槽(8011)内且呈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807)的端面均粘接有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行横洞二衬滑模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802)的另一端与活动腔(801)的腔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802)位于防护箱(704)内的外壁固定安装有蜗轮(804),所述蜗轮(804)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805),所述蜗杆(805)的一端与防护箱(704)的箱壁转动连接,所述蜗杆(805)的另一端穿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林,刘军成,赵伊博,谢昆,熊淑军,蔡凝,刘长茂,陈明,杨传波,刘芳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