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门支撑结构、后背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4159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后背门和车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板和加强结构;支撑板设于后背门内板上,并与后背门内板之间形成一侧敞口的空腔,敞口朝向加强结构设置;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主体,以及固连在加强主体上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向后背门内板弯折并固定以支撑加强主体,且第二连接臂由敞口延伸至空腔内,并于第二连接臂上形成有支撑支撑板的支撑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通过减少支撑板的拉延深度,有利于保证支撑板自身的连接强度,同时设置有加强结构,同时连接后背门内板和支撑板,有利于保证支撑板与后背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背门支撑结构、后背门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设有该后背门支撑结构的后背门,以及设置有该后背门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后背门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基于车型的不同,后背门的结构也不同。其中,现有的后背门一般由内板和外板构成,并在后背门上安装有支撑板以及其它的加强结构,而对于背负式后背门而言,通常会悬挂备胎,其中对安装备胎的支撑板的强度的要求较高,支撑板的强度不稳定,备胎安装的稳固性也较差,容易造成备胎掉落的危险。
[0003]现有技术中,会将支撑板的四边拉延至后背门内板上并分别与后背门内板连接,以固定支撑板的位置。但是支撑板的拉延深度过大,容易造成开裂的情况,同时容易造成支撑板材料的浪费,而且拉延深度过大,容易降低支撑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对备胎的支撑效果也会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以降低支撑板的拉延深度,同时,增加与后背门内板的连接强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设于后背门内板与后背门外板之间,所述后背门支撑结构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板和加强结构;
[0007]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后背门内板上,并与所述后背门内板之间形成一侧敞口的空腔,所述敞口朝向所述加强结构设置;
[0008]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加强主体,以及固连在所述加强主体上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均向所述后背门内板弯折并固定以支撑所述加强主体,且所述第二连接臂由所述敞口延伸至所述空腔内,并于所述第二连接臂上形成有支撑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为所述第二连接臂延伸弯折而成的支撑平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主体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朝向所述后背门外板弯折,并贴合在所述后背门外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主体与所述后背门外板胶粘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主体上与所述后背门外板贴合的一侧形成涂胶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涂胶部为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容胶槽,所述加强主体通过所述容胶槽上的胶体与所述后背门外板胶粘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与所述后背门内板连接的一端弯折形成有翻边。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主体和支撑所述支撑板主体的多个搭边,所述
支撑板主体向远离所述后背门内板的方向凸起而贴合在所述后背门外板上,所述支撑板主体通过各所述搭边连接于所述后背门内板上。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技术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通过减少支撑板的拉延深度,有利于保证支撑板自身的连接强度,同时设置有加强结构,同时连接后背门内板和支撑板,有利于保证支撑板与后背门内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8]此外,将支撑部设置为连接臂延伸弯折而成的支撑平面,有利于与支撑板的连接,其设置方式简单,便于加工成型。通过将加强主体远离敞口的一侧向后背门外板弯折,方便与后背门外板实现连接,从而有利于对后背门外板该位置的支撑,提高该位置的结构强度。将加强主体与后背门外板之间采用胶粘连接,并将涂胶部设置为容胶槽,其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加工。
[0019]另外,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与后背门内板连接的端部弯折有翻边,有利于增加与后背门内板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连接强度。而支撑板包括支撑板主体和支撑板主体周向上的各搭边,通过搭边将支撑板主体连接于后背门内板上,有利于增加支撑板与后背门内板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0]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所述后背门内板和后背门外板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
[0021]本实施例的后背门通过设置有上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能够提高对备胎安装的稳固性,同时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结构的利用率。
[002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装配有如上所述的后背门。
[0023]本实施例的车辆与上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及后背门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与后背门内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视角下的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视角下的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又一种视角下的加强结构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后背门内板;101、空腔;
[0032]2、支撑板;201、支撑板主体;202、搭边;
[0033]3、加强结构;301、加强主体;3011、容胶槽;302a、第一连接臂;302b、第二连接臂;3021、支撑平面;3022、翻边;3023、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设于后背门内板1与后背门外板之间,该后背门支撑结构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板2和加强结构3。
[0039]其中,支撑板2设于后背门内板1上,并与后背门内板1之间形成一侧敞口的空腔101,敞口朝向加强结构3设置。同时,加强结构3包括加强主体301,以及固连在加强主体301上的第一连接臂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背门支撑结构,设于后背门内板(1)与后背门外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支撑结构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支撑板(2)和加强结构(3);所述支撑板(2)设于所述后背门内板(1)上,并与所述后背门内板(1)之间形成一侧敞口的空腔(101),所述敞口朝向所述加强结构(3)设置;所述加强结构(3)包括加强主体(301),以及固连在所述加强主体(301)上的第一连接臂(302a)和第二连接臂(302b),所述第一连接臂(302a)和所述第二连接臂(302b)均向所述后背门内板(1)弯折并固定以支撑所述加强主体(301),且所述第二连接臂(302b)由所述敞口延伸至所述空腔(101)内,并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02b)上形成有支撑所述支撑板(2)的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302b)上的支撑平面(30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体(301)远离所述敞口的一侧朝向所述后背门外板弯折,并贴合在所述后背门外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背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主体(301)与所述后背门外板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伟景向策赵鑫刘永健赵晓萍纪伟胡泊洋田丹丹李娜单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