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381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全面考虑了电压极差、温度上升速率、温度不一致性、充电开始与结束时离群单体占比、自放电率等多个影响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维度,充分利用了新能源汽车的海量实车大数据,对单车的运行数据实时地评价其安全性能。通过计算各维度指标的马氏距离,能够突破不同物理参数量纲及相关性的限制,从而可根据需要对单车的一定历史运行周期或不同车型之间的安全状态实现对比,使动力电池安全预警的精确性显著提高。性显著提高。性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池安全监管
,具体涉及利用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结合多种评价指标实现的动力电池热失控定量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高,动力电池潜在的安全风险也逐渐显现,电池温升过快以及热失控的现象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属于动力电池安全预警中比较关键的考虑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针对电池热失控的预警方式主要是通过采集温度这一特征参数来实现,但由于实际诱发热失控的原因众多,单纯考察温度显然不够全面,并且当前的评价体系建立还比较依赖于前期实验室环境获取的数据,对实车运行工况的模拟效果无法满足要求,相关模型的可靠性与泛用性仍严重不足。因此,本领域中急需一种对可能影响热失控等安全性能的各种因素考虑更加全面,且结果更为精确的动力电池安全预警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本领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4]步骤一、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通过车联网收集各新能源实车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通过车联网收集各新能源实车运行原始数据,基于所述原始数据中所包含的充电状态、电流信息按照时间维度切分出不同使用或充电行为片段并执行标签化处理;步骤二、基于标签提取出历史恒流充电片段,并计算每个恒流充电片段电池相应的以下数据:a
i
—电池单体电压极差、b
i
—温度不一致性、c
i
—温升速率、d
i
—充电结束高压离群单体占比、e
i
—充电开始低压离群单体占比以及f
i
—自放电率,由这些数据构成第i个恒流充电片段的安全性能特征数据x
i
;将计算得到的全部n(i=1,2,

,n)个历史恒流充电片段的所述安全性能特征数据x
i
构建车辆的安全状态数据集矩阵X;步骤三、取矩阵X中与第一累积里程范围内相应恒流充电片段的安全性能特征数据构成矩阵X1,计算出所述矩阵X1的重心坐标μ;针对X中与第二累积里程范围内相应恒流充电片段的安全性能特征数据计算其到所述重心坐标μ的马氏距离D(x
i
);其中,第二累积里程范围大于第一累积里程范围;步骤四、综合得到的各恒流充电片段的马氏距离D(x
i
)及其上下四分位数D3和D1,对各恒流充电片段对应的安全性进行评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安全性能特征数据x
i
具体按照以下规则计算:a
i
—电池单体电压极差:在切分好的每个恒流充电片段中,对每帧数据中的“电池单体电压最高值”与“电池单体电压最低值”字段作差,计算得到电压极差的序列并取其最高值;b
i
—温度不一致性:在切分好的每个恒流充电片段中,对每帧数据中的“最高温度值”与“最低温度值”字段作差,计算得到温度极差的序列并取其最高值;c
i
—温升速率:计算在恒流充电片段中,结束温度与起始温度的差值与时间的比值:d
i
—充电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照生周立涛姜良维王震坡刘鹏吴益忠王硕张晖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