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60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涉及到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的前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壁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第一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壁均通过滑块分别与支撑柱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支撑柱的下侧表面开设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支撑柱的上侧表面开设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转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对机器人观察的视角进行调整,使得机器人在使用的时候,观察的视角更加方便,避免机器人对部分视角缺失检测,导致书架上部分书籍没有进行即使的补货。分书籍没有进行即使的补货。分书籍没有进行即使的补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0003]机器人在进行图书馆正图书整理的时候,由于机器人的头部再装置上不方便观察底部的书架上的书籍情况,导致在对书架添加书籍的时候,容易使得底部的书籍不方便进行添加,使得书架底部的书籍需要管理员进行添加,同时现有的机器人观察的视角不够广泛,导致部分视角观察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机器人在进行图书馆正图书整理的时候,由于机器人的头部再装置上不方便观察底部的书架上的书籍情况,导致在对书架添加书籍的时候,容易使得底部的书籍不方便进行添加,使得书架底部的书籍需要管理员进行添加,同时现有的机器人观察的视角不够广泛,导致部分视角观察缺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前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通过滑块分别与支撑柱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侧表面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支撑柱的上侧表面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转块,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空腔内壁的上侧至第二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限位转块的下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转块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上端贯穿第二空腔内壁的上侧至支撑柱的上侧表面,所述第一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壳,所述放置壳内壁的左右两侧共同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机器人头部,所述放置壳内壁的后侧和机器人头部的后侧表面均通过第二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
[0006]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下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底座右侧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蜗杆,两个所述蜗杆的左端均贯穿底座的右侧表面至第三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蜗杆相对一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啮合连接有蜗轮,多个所述蜗轮的下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多个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均贯穿第三空腔内壁的下侧至底座的下侧表
面,多个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架。
[0007]优选的,多个所述放置架的相反一侧表面均开设有第四空腔,多个所述第四空腔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多个所述放置架的内壁均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有滚轮,多个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贯穿第四空腔内壁的相对一侧至放置架的内部,多个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与相对应的滚轮的相反一侧表面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箱体后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一侧表面的下侧共同固定连接有底板。
[0009]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相对一侧表面的后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内壁的上侧均转动连接有丝杆,两个所述丝杆的杆壁共同螺纹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后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下侧表面和底板的下侧表面共同开设有第五空腔,两个所述丝杆的下端均贯穿第二凹槽内壁的下侧至第五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丝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的相反一侧表面通过皮带转动连接,右侧的所述侧板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侧板的上侧表面至第二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右侧的丝杆的上端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板上侧表面的后侧开设有与挡板相匹配的滑口,所述底板上侧表面位于滑口的前侧开设有与横杆相匹配的限位槽。
[0011]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机械臂,两个所述机械臂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机械手。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通过设置箱体、液压缸、支撑柱、第一电机、限位转块、第一转杆、放置壳、机器人头部、电动伸缩杆,本技术,方便对机器人观察的视角进行调整,使得机器人在使用的时候,观察的视角更加方便,避免机器人对部分视角缺失检测,导致书架上部分书籍没有进行即使的补货。
[0014]2、通过设置箱体、底座、第二电机、蜗杆、蜗轮、第二转杆、放置架,方便装置在移动的时候,能够进行位置的转变,通过设置放置架、伺服电机、滚轮,方便装置整体的一定,使得装置可以移动到任意的位置,通过设置箱体、侧板、底板,方便放置需要使用的书籍,对书籍进行阻挡,防止书籍坠落,通过设置侧板、丝杆、挡板、横杆、皮带轮、第三电机、底板,对书籍进行一定的保护,同时方便机械臂拿取书籍,避免挡板的阻挡过高。
[0015]3、通过设置挡板、底板、横杆、滑口、限位槽,方便挡板在下降的时候进行限位,使得挡板便于挡住底板的后方,避免书籍坠落,通过设置箱体、机械臂、机械手,方便拿取书籍,方便将书籍放置到指定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前侧刨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放置壳左侧刨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箱体后侧刨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挡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底板上侧刨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箱体;2、液压缸;3、支撑柱;4、第一电机;5、限位转块;6、第一转杆;7、放置
壳;8、机器人头部;9、电动伸缩杆;10、底座;11、第二电机;12、蜗杆;13、蜗轮;14、第二转杆;15、放置架;16、伺服电机;17、滚轮;18、侧板;19、丝杆;20、横杆;21、挡板;22、皮带轮;23、第三电机;24、底板;25、滑口;26、限位槽;27、机械臂;28、机械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前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壁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2,液压缸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第一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壁均通过滑块分别与支撑柱3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支撑柱3的下侧表面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前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液压缸(2),所述液压缸(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第一凹槽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均通过滑块分别与支撑柱(3)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下侧表面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所述支撑柱(3)的上侧表面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部设置有限位转块(5),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贯穿第一空腔内壁的上侧至第二空腔的内部,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与限位转块(5)的下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转块(5)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6),所述第一转杆(6)的上端贯穿第二空腔内壁的上侧至支撑柱(3)的上侧表面,所述第一转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放置壳(7),所述放置壳(7)内壁的左右两侧共同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机器人头部(8),所述放置壳(7)内壁的后侧和机器人头部(8)的后侧表面均通过第二轴承共同转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下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底座(10)右侧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1),两个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蜗杆(12),两个所述蜗杆(12)的左端均贯穿底座(10)的右侧表面至第三空腔的内部,两个所述蜗杆(12)相对一侧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啮合连接有蜗轮(13),多个所述蜗轮(13)的下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14),多个所述第二转杆(14)的下端均贯穿第三空腔内壁的下侧至底座(10)的下侧表面,多个所述第二转杆(14)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放置架(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验室模拟图书智能上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放置架(15)的相反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振凯孙茂盛孟鑫泽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市第一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