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267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0
一种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收油壳体、放置在收油壳体内侧的内置单球及放置在收油壳体外侧数个外置浮球;其中,收油壳体为中空的半球形,该收油壳体的上部下沿两端设有圆孔,该圆孔能令浮球滑杆穿过收油壳体固定内置单球;且该收油壳体上部沿圆周设置有一端带圆孔的固定杆,该固定杆能令浮球滑杆穿过固定杆固定外置浮球;且该收油壳体的底部与油污收集装置连接,该油污收集装置用于接收收油壳体内排出的油水混合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收集液面顶部富集的油污:避免了在收油过程中,发生倾斜情况;而且,还提高了收油效果。还提高了收油效果。还提高了收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海洋石油工程
,尤其涉及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原油开采过程中,会造成地层能量的亏空,为了防止亏空现象的发生,通常,采用向地层注入生产水的方式来补充地层能量消耗。由于注水水质的不达标,将会严重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注水水质主要包括:注水含水量、注水含油量;而注水含油量又是注水水质的关键指标,因此,降低注水含油量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为了降低注水水质中的注水含油量,我们研制了一种海上石油平台生产水处理系统设备。
[0003]现有的海上石油平台生产水处理系统设备,通常设有:收油槽、收油口类收油结构;但是,其收油高度不能或难以调节,因此,液位计发生卡滞时,其收油效果较差,且由于收油槽、收油口的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因此,导致其尺寸较小,收油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以解决收油槽和收油口控制收油面积较小,且无法移动,因而导致设备收油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包括:收油壳体、放置在收油壳体内侧的内置单球及放置在收油壳体外侧数个外置浮球;其中,收油壳体为中空的半球形,该收油壳体的上部下沿两端设有圆孔,该圆孔能令浮球滑杆穿过收油壳体固定内置单球;且该收油壳体上部沿圆周设置有一端带圆孔的固定杆,该固定杆能令浮球滑杆穿过固定杆固定外置浮球;且该收油壳体的底部与油污收集装置连接,该油污收集装置用于接收收油壳体内排出的油水混合物。
[0007]进一步,所述收油壳体的底部是经过万向接头沿收油软管进入油污收集装置;且该收油壳体和内置单球之间留有设定的间隙,该间隙作为液面油污流动环形通道;令油污沿该通道经过万向接头沿收油软管进入油污收集装置中。
[0008]进一步,所述内置单球内置于收油壳体内,且内置单球设计有密封部。
[0009]进一步,所述外置浮球呈120
°
均匀地分布于收油壳体外侧的圆周上,且外置浮球设计有密封部。
[0010]进一步,所述外置浮球的外部安装有配重液盖帽;该配重液盖帽安装于外置浮球的表面,打开配重液盖帽,能够对外置浮球内增加配重;且该配重液盖帽与外置浮球为可拆卸连接,拆卸配重液盖帽后,能够将水注入到外置浮球内腔中,以此来实现油污收集装置收油界面高度的目的。
[0011]进一步,所述圆孔两端为对称设置,使长的浮球滑杆能穿过收油壳体固定内置单球;且圆孔和固定杆为错位设置。
[0012]进一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收油壳体外部圆周,另一端带有圆孔,则用
于穿过的浮球滑杆,并由防松螺母紧密固定。
[0013]进一步,所述万向接头的一端与收油壳体的硬管段连接,另一端与收油软管连接;该万向接头与收油壳体的硬管段为固定连接,万向接头与收油软管为拆卸式连接,收油软管与油污收集装置为固定连接或拆卸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浮球滑杆穿过内置单球或外置浮球及其密封部,并固定于固定杆上;该浮球滑杆两端带螺纹处,安装有防松螺母,以防止滑杆移动;且该浮球滑杆为一长三短设置,且长浮球滑杆穿越内置单球,短浮球滑杆穿越外置浮球。
[0015]本技术的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6]1.由于本技术可漂浮在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的液面,因此,其能够收集液面顶部富集的油污。使用时,可打开配重液盖帽,将水加注到外置浮球中,从而,实现对本技术配重的调节。
[0017]2.由于本技术配重的改变,其可以实现收油界面,即:收油壳体上端面在液体中高度的改变,使收油界面保持在油水分界面高度偏下一点,从而达到较好的收油效果。
[0018]3.由于本技术的油污,经收油壳体上端面流入内置单球与收油壳体间形成的通道后,沿收油软管进入污油收集装置;其中,在收油壳体外侧面水平均匀分布的三个外置浮球和收油壳体底部的万向接头,其可以有效地保证收油壳体上端面水平漂浮在液面,避免了本技术在收油过程中,发生倾斜情况,大大提高了收油效果。
[0019]4.由于本技术内置单球和外置浮球均为空心球体,且球体两端各有密封部,浮球滑杆穿过密封部、球体及收油壳体或固定杆,该浮球滑杆两端带有螺纹,因此,其可安装防松螺母,用于固定内置单球和外置浮球。
[0020]5.本技术对常压容器和带压容器均适用;
[0021]⑴
对于常压容器可从顶部放入本技术后,并通过虹吸原理,实现了对油污的收集;
[0022]⑵
对于带压容器,可将本技术预置于带压容器中,并通过容器内外压差,实现对油污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标记说明:
[0026]1、收油壳体;2、内置单球;3、外置浮球;4、浮球滑杆;5、防松螺母;6、密封部;7、固定杆;8、配重液盖帽;9、万向接头;10、收油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8]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收油壳体1、放置在收油壳体1内侧的内置单球2及放置在收油壳体1外侧数个外置浮球3(本实施例为三个);其中,收油壳体1为中空的半球形,该收油壳体1的上部下沿两端设有圆孔,该圆孔能令浮球滑杆4穿过收油壳体1固定内置
单球2;且该收油壳体1上部沿圆周设置有一端带圆孔的固定杆7,该固定杆7能令浮球滑杆4穿过固定杆7固定外置浮球3;且该收油壳体1的底部与油污收集装置连接,该油污收集装置用于接收收油壳体1内排出的油水混合物。
[0029]上述内置单球2内置于收油壳体1内,且内置单球2设计有密封部6;
[0030]上述外置浮球3呈120
°
均匀地分布于收油壳体1外侧的圆周上,且外置浮球3设计有密封部6;
[0031]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外置浮球3的外部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安装有配重液盖帽8;且该配重液盖帽8安装于外置浮球3表面,打开配重液盖帽8,能够对外置浮球3内增加配重。
[0032]上述圆孔两端为对称设置,且圆孔和固定杆7为错位设置;使长的浮球滑杆4能穿过收油壳体1固定内置单球2;
[0033]上述收油壳体1的底部经过万向接头9沿收油软管10进入油污收集装置;且该收油壳体1和内置单球2之间留有设定的间隙,该间隙作为液面油污流动环形通道;令油污沿该通道经过万向接头9沿收油软管10进入油污收集装置中。由于底部为软管设计,本技术可在液面上部移动,增加了收油控制面积。
[0034]本技术使用时,其是依靠内置单球2和外置浮球3的浮力漂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油壳体、放置在收油壳体内侧的内置单球及放置在收油壳体外侧数个外置浮球;其中,收油壳体为中空的半球形,该收油壳体的上部下沿两端设有圆孔,该圆孔能令浮球滑杆穿过收油壳体固定内置单球;且该收油壳体上部沿圆周设置有一端带圆孔的固定杆,该固定杆能令浮球滑杆穿过固定杆固定外置浮球;且该收油壳体的底部与油污收集装置连接,该油污收集装置用于接收收油壳体内排出的油水混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壳体的底部是经过万向接头沿收油软管进入油污收集装置;且该收油壳体和内置单球之间留有设定的间隙,该间隙作为液面油污流动环形通道;令油污沿该通道经过万向接头沿收油软管进入油污收集装置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单球内置于收油壳体内,且内置单球设计有密封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浮球呈120
°
均匀地分布于收油壳体外侧的圆周上,且外置浮球设计有密封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内置单球浮油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浮球的外部安装有配重液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齐加王智守张绍广冉从俊张浩万禧煌谭翔宇杨洪涛邹德昊丁乾申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