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193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解决了现有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中未设计水平校正装置,容易发生偏载而导致车板吊篮剐蹭到墙面,甚至造成车辆掉落的问题。系统包括在车库中循环转动的车板吊篮,车板吊篮包括载车架,在载车架的两侧框架上等距设置有第一梳齿管,在车库底部中间设置有对中装置,对中装置包括自适应车架、顶升底座和对中机构,自适应车架两侧等距离设置有第二梳齿管,第一梳齿管与第二梳齿管位置相交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内安装对中系统,对驶入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车辆进行水平位置校正,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避免车辆因偏载导致车板吊篮与墙面发生剐蹭,甚至车辆掉落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立体停车库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建成的垂直循环式立体车库,当车辆通过光电检测装置后驶入载车板,此时驱动轮转动,载车板开始转动,完成车辆存储过程。因车辆尺寸或者驾驶员驾驶技能的差异,会导致车辆中心线与泊车位的中心线偏差,而大多数垂直循环的设备未设计水平校正的装置,所以在重力作用下吊篮系统会偏向一侧,从而使得设备是在偏载的状态下运行,上升或下降时吊篮臂或载车板会剐蹭到墙面,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甚至造成汽车掉落的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了现有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中未设计水平校正装置,容易发生偏载而导致车板吊篮剐蹭到墙面,甚至造成车辆掉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包括在车库中循环转动的车板吊篮,车板吊篮包括载车架,在载车架的两侧框架上等距设置有第一梳齿管,在车库底部中间设置有对中装置,对中装置包括自适应车架,对自适应车架进行升降的顶升底座和设置在自适应车架上的对中机构,所述自适应车架两侧等距离设置有第二梳齿管,所述第一梳齿管与第二梳齿管位置相交错,所述对中机构包括一对位于自适应车架上两侧的对中杆、一对对中齿条、由电机驱动的对中齿轮,对中杆与对中齿条连接,两个对中齿条在上下侧分别与对中齿轮相啮合。本技术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内安装对中系统,对驶入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车辆进行水平位置校正,在车板吊篮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避免车辆因偏载使得车板吊篮偏向一侧,导致车板吊篮与墙面发生剐蹭,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甚至造成车辆掉落的问题。优化了车板吊篮第一梳齿管结构,与自适应车架形成升降配合,使得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能适用对中装置。对中机构采用齿轮齿条配合结构,保证了两侧对中杆运动的同步性,不会导致对中后车辆偏置的情况。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自适应车架上通过固定轴承设置有传动轴,所述对中齿轮固定在传动轴上,两个对中齿条呈中心对称水平设置在对中齿轮两侧,且分别在对中齿轮的上侧和下侧与对中齿轮相啮合。本方案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来驱动对中杆,电机与传动轴连接,在电机的驱动下,传动轴转动,齿轮齿条开始同步转动,带动两根对中杆同时向内侧或向外侧移动,向外侧移动时会推动车轮运动,过程中完成对中流程,到位后自适应车架两侧压力一致,对中机构停止向外侧运动。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升底座包括底座框架,在车库底部中间设置有安装槽,底座框架固定在安装槽内,在底座框架上均匀分布设置有顶升液压缸,顶升液压缸活动端与自适应车架相固定。本方案中顶升底座整体设置在车库底部中间的安装槽
内,顶升液压缸通过电动机驱动进行上下推动。在未停车状态时顶升底座为收缩状态,自适应车架也缩入在安装槽内,这样车板吊篮在下降到底部时,载车架能正常转动而不会受到干涉。在停车状态下,顶升底座升起,将自适应车架升起到上平面与载车架上平面齐平的高度,使得车辆正常驶入泊位。在需要进行对中时,顶升底座继续升起,对自适应车架进行抬升,此过程中自适应车架的第二梳齿管和载车架的第一梳齿管进行交换动作,自适应车架第二梳齿管上表面高于载车架第一梳齿管上表面,在此状态下对车辆进行对中操作,操作完毕后对中杆收回,顶升底座重新下降至安装槽内。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适应车架包括两根主梁,主梁在两端通过次梁相连接,在两主梁的外侧上水平插接有杆体形成所述第二梳齿管,且在两主梁上贯穿设置有杆体,杆体两端穿出在主梁外形成所述第二梳齿管,所述第二梳齿管均匀间隔且相等长。自适应车架上第二梳齿管在靠近次梁和中间位置由杆体直接水平焊接在主梁外侧形成,其他部分由杆体贯穿两个主梁在主梁两侧形成,第二梳齿管长度一致且均匀间隔。在自适应车架两端和中间部分空出空间,以便于对下部的部件进行维修。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梳齿管上开设有长槽,在长槽内转动设置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凸起在第二梳齿管上表面。本方案中滚轮并排设置在长槽内,滚轮沿着长槽长度方向滚动,车辆车轮位于在第二梳齿管上,在对中机构对车辆进行对中时,便于对车辆进行横向移动。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车架包括外框架,在外框架两侧上朝向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梳齿管,位于两侧的第一梳齿管相对齐且前端之间设有间距,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梳齿管之间均匀间隔。本方案中载车架包括方向的外框架,第一梳齿管焊接在外框架两侧朝向内侧延伸,两侧第一梳齿管位置相对齐,中间不连接具有一定间距,该间距内空间供自适应车架进行升降。第一梳齿管位置与自适应车架上第二梳齿管相交错,在自适应车架升降时,第二梳齿管与第一梳齿管不相干涉,且在第一梳齿管和第二梳齿管位于同一高度时共同形成对车辆车辆进行支撑的平台。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板吊篮还包括龙门架和吊篮臂,所述吊篮臂下端与载车架两侧两连接,吊篮臂上端与龙门架相连接,龙门架上设置有主轴,主轴与车库驱动系统连接。由于应用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中,为了配合对中机构,对车板吊篮进行了改进,主要对载车板进行改进,使得与自适应车架能够配合而不会互相干涉,载车板通过吊篮臂连接在龙门架上。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控制器,在自适应车架与顶升液压缸连接处设置有压力检测器,压力检测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驱动顶升液压缸运行的电机、对中机构的电机连接。本方案中压力检测器分别安装在位于两侧的顶升液压缸与自适应车架主梁连接处,用于检测自适应车架两侧的压力。在对中调节过程中,当车辆调节到位后,压力检测器检测到自适应车架两侧压力一致后,即完成对中,发送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对中杆停止打开,并收回对中杆,同时控制顶升底座下降收回自适应车架,以供车板吊篮开始转动,下一个车板吊篮运动到底部继续存车。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在对中齿条外侧端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前端斜向上设置有支撑条,对重杆固定在支撑条上。本方案中对中齿条和连接板相连接,对中齿条用于和对中齿轮啮合,在自适应车架上可以设置横向的导向结构,连接板设置在导向结构
内,连接板前端具有斜向上的支撑条,支撑条与对中杆连接,使得对中杆露出在自适应车架上,便于对车辆进行对中操作。
[0013]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4]1.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内安装对中系统,对驶入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车辆进行水平位置校正,在车板吊篮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避免车辆因偏载使得车板吊篮偏向一侧,导致车板吊篮与墙面发生剐蹭,影响设备运行安全,甚至造成车辆掉落的问题。
[0015]2.优化了车板吊篮第一梳齿管结构,与自适应车架形成升降配合,使得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能适用对中装置。
[0016]3.对中机构采用齿轮齿条配合结构,保证了两侧对中杆运动的同步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包括在车库中循环转动的车板吊篮,其特征在于:车板吊篮包括载车架(3),在载车架的两侧框架上等距设置有第一梳齿管(4),在车库底部中间设置有对中装置,对中装置包括自适应车架(5),对自适应车架进行升降的顶升底座(6)和设置在自适应车架上的对中机构,所述自适应车架两侧等距离设置有第二梳齿管(7),所述第一梳齿管与第二梳齿管位置相交错,所述对中机构包括一对位于自适应车架上两侧的对中杆(8)、一对对中齿条(9)、由电机驱动的对中齿轮(10),对中杆与对中齿条连接,两个对中齿条在上下侧分别与对中齿轮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其特征是在所述自适应车架上通过固定轴承设置有传动轴(11),所述对中齿轮(10)固定在传动轴上,两个对中齿条呈中心对称水平设置在对中齿轮两侧,且分别在对中齿轮的上侧和下侧与对中齿轮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顶升底座包括底座框架(12),在车库底部中间设置有安装槽(13),底座框架固定在安装槽内,在底座框架上均匀分布设置有顶升液压缸(14),顶升液压缸活动端与自适应车架(5)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自适应对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自适应车架(5)包括两根主梁(15),主梁在两端通过次梁(16)相连接,在两主梁的外侧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昕丁丹枫梅军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普腾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