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6010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将后减振器活塞杆应变标定转化为活塞杆载荷,通过后减振器位移和缓冲块特性曲线结合获得缓冲块载荷,将活塞杆载荷和缓冲块载荷的合并作为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后减振器载荷中增加了缓冲块载荷,具有更全面,准确性更高的优点。准确性更高的优点。准确性更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非弹簧式、含缓冲块后减振器是扭力梁式半独立后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滑柱、活塞杆、缓冲块、上安装支座构成。下端通过吊耳与扭力梁纵臂连接,上端通过安装支座(带缓冲块)与车身连接,从而衰减路面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其中上安装支座的轴向载荷对于后减振器台架试验载荷谱开发、车身强度、疲劳寿命分析、后减振器载荷分解模型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后减振器上安装点一般在车身后轮罩或车身后梁,获取其轴向载荷现有类似方法如下:
[0003](1)建立后悬多体模型,输入后轮载荷,通过运动学仿真计算、载荷分解,提取到后减振器上安装点的静态或动态轴向载荷。
[0004]该方法需要通过建模仿真计算,后减振器中的缓冲块属于非线性元件,建模过程中存在难点,精度不高,其结果仍然需要通过实际测试载荷进行比对优化。
[0005](2)沿后减振器滑柱筒壁轴向粘贴应变片,组成惠斯通全桥,获取拉压应变uE。通过作动器标定减振器阻尼力与应变的关系F=f(uE),测试过程中采集应变uE,转化获取减振器拉伸或压缩时的阻尼力F。
[0006]该方法在后减振器滑柱筒壁下端粘贴应变片,该处拉压形变量较小,应变波动小且筒壁温度高,应变易漂移,标定误差相对较大。该方法标定过程中,考虑到缓冲块非线性元件,作动器压缩时,减振器筒壁上端油封圈一般不会接触到上安装支座缓冲块,即缓冲块未有形变量产生,与车辆试验工况不符。该方法是获取减振器阻尼力,并非上安装点轴向载荷。
[0007](3)通过筒式减振器性能台架,标定减振器拉伸或压缩时阻尼力与速度的关系F=f(v)。沿后减振器同轴向布置位移传感器,实际测试过程中采集位移s,通过微分转化为速度v,从而获取减振器拉伸或压缩时的阻尼力F。
[0008]该方法中的减振器不含缓冲块,标定过程中未考虑到缓冲块。该方法是获取减振器阻尼力,并非上安装点轴向载荷。
[0009](4)沿后减振器活塞杆轴向粘贴应变片,组成惠斯通全桥,获取活塞杆拉压应变uE。通过作动器标定活塞杆拉压力与应变的关系F=f(uE),测试过程中采集应变uE,转化获取减振器拉压载荷。而该方法只是获取到减振器载荷,并非上安装点载荷。
[0010]因此,需要一种获取非弹簧式、含缓冲块的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在后减振器载荷中增加了缓冲块载荷,具有更全面,准确性更高的优点。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将后减振器活塞杆应变标定转化为活塞杆载荷,通过后减振器位移和缓冲块特性曲线结合获得缓冲块载荷,将活塞杆载荷和缓冲块载荷的合并作为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
[0013]上述的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0014](1)将上安装支座和缓冲块从后减振器拆分,在后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端面加工一圈圆弧形凹槽,在上端螺纹杆加工矩形凹槽;
[0015](2)在圆弧形凹槽上对称布置T性应变片,组成惠斯通全桥桥路;
[0016](3)将不带缓冲块的后减振器安装在减振器性能试验台,将惠斯通全桥桥路连接到应变采集仪,试验后得到活塞杆力与的应变关系;
[0017](4)将缓冲块放置于拉压试验机上进行压缩试验,得到缓冲块特性曲线;
[0018](5)将后减振器组合复原,安装到车辆后悬;在后减振器靠近下端吊耳位置,沿后减振器轴线布置位移传感器;
[0019](6)满载配重后,根据试验场工况,采集后减振器活塞杆应变与后减振器行程变化量,获得位移信号;
[0020](7)将采集的位移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活塞杆应变和缓冲块压缩位移;
[0021](8)结合步骤(7)处理后的活塞杆应变与步骤(3)获得的后减振器活塞杆应变标定,获得活塞杆载荷;
[0022](9)通过后减振器位移传感器测量,结合步骤(7)获得的缓冲块压缩位移与步骤(4)获得的缓冲块特性曲线,计算得到缓冲块载荷;
[0023](10)将活塞杆载荷和缓冲块载荷合并得到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
[0024]前述的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步骤(1)中,所述圆弧形凹槽位于活塞杆上端面下部的5

7mm处,圆弧形凹槽深度为1.5

2mm,圆弧形槽沿活塞杆轴向方向的长度为12

15mm。
[0025]前述的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步骤(1)中,所述矩形凹槽301宽度为1

2mm,深度为1

1.5mm。
[0026]前述的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步骤(7)中,所述的处理包括如下:
[0027]7.1、处理漂移和毛刺的信号;
[0028]7.2、将位移信号以频率50Hz进行低通滤波;
[0029]7.3、定义信号极性,将活塞杆和缓冲块受压时,受力载荷为正;
[0030]7.4、根据标定数据和步骤7.3的极性定义,施加压缩载荷时,应变信号为负,此时活塞杆处于压缩状态,将活塞杆应变信号乘以

1,得到与信号极性定义一致的应变;
[0031]7.5、根据后减振器运动的方式,将后减振器位移变化转化为缓冲块压缩位移。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后减振器活塞杆应变标定转化为活塞杆载荷,通过后减振器位移和缓冲块特性曲线结合获得缓冲块载荷,将活塞杆载荷和缓冲块载荷的合并作为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本专利技术利用缓冲块特性曲线,结合后减振器的行程变化,获得缓冲块载荷,使得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综合考虑了缓冲块作用,合并后减振器活塞杆载荷与缓冲块载荷,从而在后减振器载荷中增加了缓冲块载荷,具有更全面,准确性更高的优点。此外,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活塞杆圆弧形凹槽和矩形凹槽,便于贴片和应变桥路的布置。
本专利技术为台架载荷谱和车身疲劳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34]图2是后减振器总成;
[0035]图3是活塞杆加工圆弧形凹槽示意图;
[0036]图4是活塞杆加工矩形凹槽示意图;
[0037]图5是T型应变片布置示意图;
[0038]图6是活塞杆力

应变标定关系曲线示意图;
[0039]图7是缓冲块力

压缩位移特性曲线示意图;
[0040]图8是位移传感器布置示意图;
[0041]图9是后减振器行程示意图;
[0042]图10是缓冲块压缩位移示意图;
[0043]图11是活塞杆载荷示意图;
[0044]图12是缓冲块载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后减振器活塞杆应变标定转化为活塞杆载荷,通过后减振器位移和缓冲块特性曲线结合获得缓冲块载荷,将活塞杆载荷和缓冲块载荷的合并作为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获取车辆后减振器上安装点轴向载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1)将上安装支座和缓冲块从后减振器拆分,在后减振器的活塞杆上端面加工一圈圆弧形凹槽,在上端螺纹杆加工矩形凹槽;(2)在圆弧形凹槽上对称布置T性应变片,组成惠斯通全桥桥路;(3)将不带缓冲块的后减振器安装在减振器性能试验台,将惠斯通全桥桥路连接到应变采集仪,试验后得到活塞杆力与的应变关系;(4)将缓冲块放置于拉压试验机上进行压缩试验,得到缓冲块特性曲线;(5)将后减振器组合复原,安装到车辆后悬;在后减振器靠近下端吊耳位置,沿后减振器轴线布置位移传感器;(6)满载配重后,根据试验场工况,采集后减振器活塞杆应变与后减振器行程变化量,获得位移信号;(7)将采集的位移信号进行处理,获得活塞杆应变和缓冲块压缩位移;(8)结合步骤(7)处理后的活塞杆应变与步骤(3)获得的后减振器活塞杆应变标定,获得活塞杆载荷;(9)通过后减振器位移传感器测量,结合步骤(7)获得的缓冲块压缩位移与步骤(4)获得的缓冲块特性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璐彭林广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