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838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及其制备方法,该水性VC胶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各原料制成:丙烯酸酯乳液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胶囊类和片剂类药物基本都是采用TPT药用铝箔与PVC/PVDC板材封装而成。在封装前,需要在TPT药用铝箔表面涂布一层胶粘剂,再通过热压的方式将TPT药用铝箔和PVC/PVDC板材粘合在一起,此时胶粘剂起着粘接的作用;热封后,该胶粘剂又起着密封的作用,以保护药物。该胶粘剂在行业内称之为VC胶。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的VC胶都是以酯类(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和酮类(丙酮或丁酮)为溶剂的。在涂布使用VC胶的过程中,通过加热烘道和鼓风将大量的酯类和酮类溶剂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有机挥发物(VOCs)的排放严重超标,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目前,世界各国针对化学材料所含有机挥发物(VOCs)的排放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我国是药物制造、封装及消费大国,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更是责无旁贷。在新材料领域,研究与开发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已是当务之急。
[0003]合成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者使高分子材料水性化,是实现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方向之一。据了解,在VC胶领域,世界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水性VC胶,从2019年开始,在中国多家药包企业试用,均未获得通过。国内也有多家企业研发水性VC胶多年,仍没有合格的产品上市。基于此,武汉弘毅共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12月正式立项研究与开发水性VC胶。经过研发团队的技术攻关,于2021年5月完成了实验室小试和中试,以现行的国家/行业标准《YBB00152002

2015》进行检验,并取得了第三方《检验报告》,全部技术指标符合规定;2021年10月18日,《药品包装材料与药品相容性试验》结果出炉,全部生物化学指标为合格。截止目前,该技术成果成为全球唯一一款可上市的水性VC胶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的制备方法,其主要解决了现有VC胶产品所存在的热粘冷脆问题以及在制备或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够友好等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各原料制成:
[0006][0007]其中所述丙烯酸酯乳液的乳胶粒为具有软核硬壳核壳结构的聚合物,构成所述乳胶粒硬壳的聚合物链段上具有含环氧基团的侧链。
[0008]具体的,所述丙烯酸酯乳液的软核聚合成型时用到的各单体及相应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酸丁酯32

33份、丙烯酸羟乙酯1.1

1.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1.5

12.5份、醋酸乙烯酯5.5

6.5份;所述丙烯酸酯乳液的硬壳聚合成型时用到的各单体及相应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酸丁酯21

22份、丙烯酸羟乙酯4.5

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4

46份、醋酸乙烯酯5.5

6.5份、丙烯酸2.2

2.6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5

10.5份。
[0009]具体的,所述氨水的浓度为20

25wt%。
[0010]具体的,所述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硅水分散体,固含量为30

40%。
[0011]具体的,所述聚乙烯蜡乳液的pH值为8

9,固含量为30

40%。
[0012]具体的,所述流平剂为改性有机硅氧烷,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所述润湿剂为两亲性化合物,所述增稠剂为缔合型聚合物树脂。
[0013]具体的,所述水溶性增粘树脂为可溶于水的聚合物树脂,聚合物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和/或氨基。
[0014]具体的,所述水溶性增粘树脂为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羟基纤维素钠和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制备具备软核硬壳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备用;
[0017]S2.按计量向反应容器中加入丙烯酸酯乳液,然后依次按计量加入氨水和去离子水,搅拌0.5

1h;
[0018]S3.再依次按计量加入硅溶胶、聚乙烯蜡乳液、水溶性增粘树脂,搅拌共混1

2h;
[0019]S4.最后,再依次按计量加入流平剂、消泡剂、润湿剂和增稠剂,搅拌混合1

2h,即得所述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
[0020]具体的,S1中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乳液包括如下制备步骤:
[0021]1)向带有搅拌的容器中依次加入16份去离子水,0.2份吐温

80和0.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启动搅拌,在≥600r/min的转速下,再依次加入丙烯酸丁酯32

33份、丙烯酸羟乙酯1.1

1.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1.5

12.5份、醋酸乙烯酯5.5

6.5份,搅拌混合0.5小时,得到预乳化的核单体乳化液,装入恒压滴液漏斗备用;
[0022]2)向带有搅拌的容器中依次加入27份去离子水,0.4份吐温

80和0.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开动搅拌,在≥600r/min的转速下,再依次加入丙烯酸丁酯21

22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5

10.5份、丙烯酸2.2

2.6份、丙烯酸羟乙酯4.5

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4

46份、醋酸乙烯酯5.5

6.5份,搅拌混合0.5小时,得到壳单体乳化液,装入恒压滴液漏斗备用;
[0023]3)称取过硫酸铵7份和去离子水109份,加入200mL的烧杯,搅拌溶解,得到引发剂溶液116份,装入恒压滴液漏斗备用;
[0024]4)向带有搅拌的三口烧瓶中加入60份去离子水,0.2份吐温

80,0.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溶解,升温至80℃;
[0025]5)在80℃下,开始滴加全部的核单体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37份,2h滴加完毕,保温反应1h;
[0026]6)然后滴加全部的壳单体乳化液和引发剂溶液79份,4h滴加完毕,再保温反应1h;
[0027]7)降温至40℃下,加入氨水3.8份,中和反应0.5h,即得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是以水为溶剂,绿色环保、对环境友好,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促进产业升级;所用聚合物树脂为自制的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成膜后软而不粘,解决了传统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热粘冷脆的问题;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数的各原料制成:其中所述丙烯酸酯乳液的乳胶粒为具有软核硬壳核壳结构的聚合物,构成所述乳胶粒硬壳的聚合物链段上具有含环氧基团的侧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乳液的软核聚合成型时用到的各单体及相应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酸丁酯32

33份、丙烯酸羟乙酯1.1

1.3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1.5

12.5份、醋酸乙烯酯5.5

6.5份;所述丙烯酸酯乳液的硬壳聚合成型时用到的各单体及相应的重量份数如下:丙烯酸丁酯21

22份、丙烯酸羟乙酯4.5

5.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44

46份、醋酸乙烯酯5.5

6.5份、丙烯酸2.2

2.6份、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5

10.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水的浓度为20

25wt%。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溶胶为纳米二氧化硅水分散体,固含量为30

4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蜡乳液的pH值为8

9,固含量为30

4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为改性有机硅氧烷,所述消泡剂为矿物油,所述润湿剂为两亲性化合物,所述增稠剂为缔合型聚合物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增粘树脂为可溶于水的聚合物树脂,聚合物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和/或氨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增粘树脂为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羟基纤维素钠和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封装用水性VC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具备软核硬壳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弘毅共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