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滑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8194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弹滑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材料技术领域。该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得内层预乳化液和外层预乳化液,外层预乳化液中包括交联单体、偶联剂和改性体混合搅拌,再通过层层乳化的方式得到弹滑粘合剂;该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层层乳化赋予体系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增强单体的相容性,通过引入聚氨酯基团和聚硅氧烷结构改善弹性和强度性能,使制得的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手感特性,同时能够改善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热粘冷脆”现象。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滑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弹滑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酸酯类乳液粘合剂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成膜性及透明性,广泛应用于包装、涂料、纺织、建筑、医疗、以及皮革等各个行业。在纺织印染行业印花、涂层方面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的使用也日益增多,但聚丙烯酸酯类乳液粘合剂因其自由基聚合,多种单体分子排列为无规结构存在低温易变脆,高温易发黏,粘结性不足,手感发硬,弹性和滑度差等缺点,导致经由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处理后的织物手感发硬、牢度欠佳、热粘冷脆。
[0003]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工作者常选择不同品种的粘合剂进行不同程度的复配,从而配制出性能优良的粘合剂使用,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65090C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将聚偏氟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二烯混合得到具备优良高低温性能的粘合剂。但复配对不同种类的粘合剂的相容性要求高,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滑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弹滑粘合剂具备优良的弹性、强度且能改善热粘冷脆的现象。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使用乳化剂和催化剂分别制备乳化剂水溶液和催化剂水溶液;
[0007]S2:将乳化剂水溶液、软单体、硬单体和功能单体混合搅拌,制得内层预乳化液;
[0008]S3:将乳化剂水溶液、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交联单体、偶联剂、改性体混合搅拌,制得外层预乳化液;
[0009]S4:取部分的内层预乳化液和部分的催化剂水溶液搅拌并升温至60~70℃,然后滴加剩余的内层预乳化液,同时滴加另一部分的催化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
[0010]S5:保温30~45min,滴加外层预乳化液,然后滴加剩余的催化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在60~70℃保温30min;
[0011]S6:降温至40℃以下,调pH至6~7,过滤,得到弹滑粘合剂;
[0012]所述改性体为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采用层层乳化赋予体系良好的贮存稳定性,通过内外层不同单体的性能赋予粘合剂良好的功能性质,同时这种乳化方式也增强了单体的相容性。
[0014]通过添加改性体引入聚氨酯基团,改善弹性和强度性能;引入聚硅氧烷结构,使制得的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手感特性,同时能够改善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热粘冷脆”现象;加入交联单体,能够形成网状结构提升粘合剂的粘结性,成膜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0016]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采用层层乳化赋予体系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增强单体的相容性,通过引入聚氨酯基团和聚硅氧烷结构改善弹性和强度性能,使制得的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手感特性,同时能够改善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热粘冷脆”现象。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使用乳化剂和催化剂分别制备乳化剂水溶液和催化剂水溶液;
[0019]S2:将乳化剂水溶液、软单体、硬单体和功能单体混合搅拌,制得内层预乳化液;
[0020]S3:将乳化剂水溶液、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交联单体、偶联剂、改性体混合搅拌,制得外层预乳化液;
[0021]S4:取部分的内层预乳化液和部分的催化剂水溶液搅拌并升温至60~70℃,然后滴加剩余的内层预乳化液,同时滴加另一部分的催化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
[0022]S5:保温30~45min,滴加外层预乳化液,然后滴加剩余的催化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在60~70℃保温30min;
[0023]S6:降温至40℃以下,调pH至6~7,过滤,得到弹滑粘合剂;
[0024]所述改性体为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
[0025]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层层乳化赋予体系良好的贮存稳定性,使丙烯酸酯之间发生自由聚合反应生成聚丙烯酯,通过内外层不同单体的性能赋予粘合剂良好的功能性质,根据需求设计内软外硬的粒子结构,内层设计的玻璃化温度低,外层的玻璃化温度高,且通过在外层添加有机硅改变手感,有机硅和偶联剂的水解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结合在一起;交联单体加入外层改善产品的质量,提升交联功能。同时这种乳化方式还可以形成接枝层,提升单体间的相容性,粘接性及力学性能。
[0026]将具有耐热侯性、抗氧化性、疏水透气、柔软滑爽等性能的结构引入到聚丙烯酸酯中可显著提升成膜耐水性、耐候性、柔软性和弹性等性能。具体地,通过添加改性体引入聚氨酯基团,改善弹性和强度性能;引入聚硅氧烷结构,使制得的粘合剂具有良好的手感特性,同时能够改善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热粘冷脆”现象;加入交联单体,能够形成网状结构提升粘合剂的粘结性,成膜性。
[0027]添加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引入聚氨酯基团,可改善弹性和强度性能,体系中引入聚硅氧烷结构,结构中的Si

O键(460kJ/mol)能远大于C

C键(332kJ/mol),内旋转能垒低,表面能小,具有良好的手感特性,同时能够改善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热粘冷脆”现象。
[0028]降温至40℃以下,调试pH值可提高弹滑粘合剂的储存稳定性。加入的内层乳液量多,催化剂少时,反应时间太长;加入内层乳液少,催化剂多时,反应过快,易发生凝胶。
[0029]制备弹滑粘合剂的反应过程为:
[0030]步骤1:内层的单体发生自由共聚反应,得到内层共聚物;
[0031]步骤2:外层的有机硅和偶联剂水解产物结合在一起;
[0032]步骤3:步骤2的产物和其他单体及步骤1的内层共聚物聚合在一起。
[0033]外层预乳化液的具体反应过程为:
[0034]步骤1:偶联剂水解,同时有机硅中的异氰酸酯和羟基发生反应;
[0035]步骤2:有机硅和偶联剂结合在一起;
[0036]步骤3:步骤2产物和其他的单体通过自由聚合共聚在一起。
[0037]偶联剂的水解:
[0038][0039]有机硅和水解的偶联剂发生反应:
[0040][0041]进一步地,S3和S4具体为:
[0042]S3:取1/5的内层预乳化液和1/10的催化剂水溶液搅拌并升温至60~70℃,然后滴加4/5内层预乳化液,然后滴加1/3的催化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
[0043]S4:保温30~45min,滴加外层预乳化液,然后滴加17/30的催化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在60~70℃保温30min;
[0044]进一步地,偶联剂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0045]从上述描述可知,选择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是因为它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乳化剂和催化剂分别制备乳化剂水溶液和催化剂水溶液;S2将乳化剂水溶液、软单体、硬单体和功能单体混合搅拌,制得内层预乳化液;S3:将乳化剂水溶液、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交联单体、偶联剂、改性体混合搅拌,制得外层预乳化液;S4:取部分的内层预乳化液和部分的催化剂水溶液搅拌并升温至60~70℃,然后滴加剩余的内层预乳化液,同时滴加另一部分的催化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S5:保温30~45min,滴加外层预乳化液,然后滴加剩余的催化剂水溶液和缓冲剂水溶液,在60~70℃保温30min;S6:降温至40℃以下,调pH至6~7,过滤,得到弹滑粘合剂;所述改性体为聚氨酯改性氨基硅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用三乙醇胺调节p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月桂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滑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体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阿景董锋钱中雅王富城王苏南张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