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的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7474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的调整方法,包括:获取烧结用铁矿粉的基本配比及成分;获取烧结过程中的生产参数;计算烧结过程中所需常数;分别计算烧结过程中的热收入和热支出,并通过两者相减得到热损失;根据S4得到热损失调整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计算模型,计算热量收入支出,结合上料量变化、亚铁目标值进行燃料配比的实时调整,达到燃料最佳比例,避免燃料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的调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具体涉及一种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的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燃料在烧结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属于用量少但作用大的辅料。烧结过程中燃料的比例会对氧化物的再结晶、高价氧化物的还原和分解,低价氧化物的氧化、液相的生成数量、烧结矿的矿物组成以及烧结矿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等产生影响,尤其对烧结矿中铁酸钙的生成产生影响,会直接影响到烧结矿的还原性等冶金性能,同时对烧结的成本也有重要作用。据统计烧结工序能耗占钢铁企业工序能耗的10~15%,而烧结固体燃料消耗占烧结总能耗的75~80%。可见不管从烧结质量还是烧结成本来看,确定合适的燃料配比都是重点,是烧结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0003]由于烧结过程伴随着大量的物理化学变化,热量的收入支出受原辅料、操作工艺及设备状态的影响较大,因此燃料配比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但基于稳定生产的要求,在烧结矿质量指标如亚铁、转鼓、粒度无大的波动时,一般不予调整,往往会造成烧结固体燃料的浪费,固体燃耗升高。目前对燃料配比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已知的烧结矿FeO含量及台车尾端温度来进行调整,存在滞后性,无法及时反应烧结过程中燃料的需求量,也就无法达到燃料最佳比例。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112813254A提供一种基于热平衡的烧结固体燃料调控方法,其通过定时采集烧结机工艺指标参数,建立热平衡计算模型,根据热平衡计算差值进行燃料配比调整,根据某一时刻前后燃料消耗量的差值大小确定燃料的稳定系数a,以此来进行某一时刻的燃料配比,并且能够根据烧结料层厚度变化进行燃料配比调整。但该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无法根据要求的FeO含量来进行燃料的调整,并且对于最终的配比调整未将固体燃耗的波动值与上料量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实际生产中料层厚度相对固定,而上料量受生产等因素影响会有波动,会导致烧结过程中燃料需求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对现有燃料的配比调整无法根据要求的FeO含量来进行燃料的调整,不能将固体燃耗的波动值与上料量的变化有机结合起来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的调整方法。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的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获取烧结用铁矿粉的基本配比及成分;
[0009]S2:获取烧结过程中的生产参数;
[0010]S3:计算烧结过程中所需常数;
[0011]S4:分别计算烧结过程中的热收入和热支出,并通过两者相减得到热损失;
[0012]S5:根据S4得到热损失调整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
[0013]其中所述步骤S5中,
[0014]所述固体燃料配比调整方法为:
[0015]热损失量a=丨(Q
热损失
)/Q
热收入

×
100%,b为上料量波动值;正常生产时会有个上料量的值,如果上料量要调整,比如是增加多少、减少多少,这个增加或减少的量就是所述上料量波动值;
[0016]当b绝对值≤20t/h时:
[0017]若a≤3%时,固体燃料配比不做调整;
[0018]若a>3%时,调整固体燃料配比,使a≤3%;
[0019]固体燃料配比调整时,若(Q
热损失
)/Q
热收入
为正,逐次按0.05个百分点进行减少,直至a≤3%;若(Q
热损失
)/Q
热收入
为负,逐次按0.05个百分点进行增加,直至a≤3%;
[0020]当b绝对值>20t/h时:
[0021]若a≤3%时,固体燃料配比不做调整;
[0022]若a>3%时,b与0相比每增加1t/h,固体燃料配比减少0.003个百分点;b与0相比每减少1t/h,固体燃料配比增加0.003个百分点。
[0023]进一步地,步骤S2中,所述生产参数包括生产熔剂(生石灰、石灰石、白云石)配比、固体燃料配比、混合料水分、燃料水分、废气温度、废气成分、混合料温度、吨矿耗风量和点火煤气消耗量。
[0024]步骤S3中,烧结过程中所需常数包括各发热源的比热容、固体燃料各组分比例及发热值、水分蒸发热、碳酸盐分解吸收热。
[0025]步骤S4中,Q
热损失
=Q
热收入

Q
热支出
,其中,其中Q
热收入
和Q
热支出
的单位均为kJ/t烧结矿,c为烧结过程中的成渣热,取0.03。
[0026]所述Q
热收入
中,Q
i
包括:
[0027]焦炉煤气点火化学热Q
i1

[0028]所述Q
i1
=V
dCOG
×
Q
dw

[0029]Q
dw
=4.2
×
∑(C
n
×
X
n
),
[0030]其中,V
dCOG
—焦炉煤气点火消耗量,单位为m3/t烧结矿;X
n
—煤气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比分别,单位为%;C
n
—各组分的低热值,单位为kCal/Nm3;其中m为CO、H2、CH4、C2H2、H2S、C2H4;
[0031]焦炉煤气点火物理热Q
i2

[0032]所述Q
i2
=V
dCOG
×
C
p
×
t
COG
[0033]其中,V
dCOG
—焦炉煤气点火消耗量,单位为m3/t烧结矿;C
p
—焦炉煤气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kJ/m3·
℃;t
COG
—煤气温度,单位为%℃;
[0034]点火助燃空气带入热量Q
i3

[0035]所述Q
i3
=V
dair
×
C
k
×
t
air

[0036]其中,V
dair
—助燃空气消耗量为,单位为m3/t烧结矿;C
k
—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kJ/m3·
℃;t
air
—空气温度,单位为℃;
[0037]固体燃料焦粉的化学热Q
i4

[0038]所述Q
i4
=X
CO
×
V

/(16+12)/C
焦粉
×
Q
dwco
+(C
单耗coke

X
C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烧结用铁矿粉的基本配比及成分;S2:获取烧结过程中的生产参数;S3:计算烧结过程中所需常数;S4:分别计算烧结过程中的热收入和热支出,并通过两者相减得到热损失;S5:根据S4得到热损失调整烧结过程固体燃料配比;其中所述步骤S5中,所述固体燃料配比调整方法为:热损失量a=丨(Q
热损失
)/Q
热收入

×
100%,b为上料量波动值;当b绝对值≤20t/h时:若a≤3%时,固体燃料配比不做调整;若a>3%时,调整固体燃料配比,使a≤3%;当b绝对值>20t/h时:若a≤3%时,固体燃料配比不做调整;若a>3%时,b与0相比每增加1t/h,固体燃料配比减少0.003个百分点;b与0相比每减少1t/h,固体燃料配比增加0.003个百分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生产参数包括生产熔剂配比、固体燃料配比、混合料水分、燃料水分、废气温度、废气成分、混合料温度、吨矿耗风量和点火煤气消耗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烧结过程中所需常数包括各发热源的比热容、固体燃料各组分比例及发热值、水分蒸发热、碳酸盐分解吸收热。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Q
热损失
=Q
热收入

Q
热支出
,其中Q
热收入
和Q
热支出
的单位均为kJ/t烧结矿,c为烧结过程中的成渣热,取0.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
热收入
中,Q
i
包括:焦炉煤气点火化学热Q
i1
,所述Q
i1
=V
dCOG
×
Q
dw
,Q
dw
=4.2
×
∑(C
n
×
X
n
),其中,V
dCOG
—焦炉煤气点火消耗量,单位为m3/t烧结矿;X
n
—煤气中各组分的体积百分比分别,单位为%;C
n
—各组分的低热值,单位为kCal/Nm3;其中h为CO、H2、CH4、C2H2、H2S、C2H4;焦炉煤气点火物理热Q
i2
;所述Q
i2
=V
dCOG
×
C
p
×
t
COG
其中,V
dCOG
—焦炉煤气点火消耗量,单位为m3/t烧结矿;C
p
—焦炉煤气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kJ/m3·
℃;t
COG
—煤气温度,单位为%℃;点火助燃空气带入热量Q
i3
;所述Q
i3
=V
dair
×
C
k
×
t
air

其中,V
dair
—助燃空气消耗量为,单位为m3/t烧结矿;C
k
—空气的比热容,单位为kJ/m3·
℃;t
air
—空气温度,单位为℃;固体燃料焦粉的化学热Q
i4
;所述Q
i4
=X
CO
×
V

/(16+12)/C
焦粉
×
Q
dwco
+(C
单耗coke

X
CO
×
V

/(16+12)/C
焦粉
)
×
Q
dwco2
,其中:X
CO
—废气中CO含量,单位为%;V

—t烧结矿耗风量,单位为m3/t烧结矿;Q
dwco
—焦粉生成CO的低位发热值,单位为kJ/kg;Q
dwco2
—焦粉生成CO2的低位发热值,单位为kJ/kg;C
单耗coke
—焦粉单耗,单位为kg/t烧结矿;高炉返矿残碳化学热Q
i5
;所述Q
i5
=X
高返
×
X
C
×
Q
C
,其中,X
高返
—高炉返矿添加量,单位为kg/t烧结矿;X
C
—高炉返矿中残留固定碳含量,单位为%;Q
C
—固定碳发热值,单位为kJ/kg;混合料的物理热Q
i6
;所述Q
i6
=X
混合料
×
(C
h
×
(1

X
H2O
)+C
w
×
X
H2O
)
×
t
h
,其中:X
混合料
—混合料用量,单位为kg/t烧结矿;C
h
—干基混合料平均比热容,单位为kJ/kg
·
℃;C
w
—水的比热容,单位为kJ/kg
·
℃;t
h
—混合料温度,单位为℃;X
H2O
—混合料含水量,单位为%;铺底料带入物理热Q
i7
;所述Q
i7
=Y
铺底料
×
C
pdl
×
t
pdl
,其中,Y
铺底料
—铺底料加入量,单位为kg/t烧结矿;t
pdl
—铺底料温度,单位为℃;C
pdl
—铺底料比热容,单位为kJ/kg
·
℃;烧结过程化学反应热Q
i8
;所述Q
i8
=Q
i8
‑1+Q
i8
‑2,其中,Q
i8
‑1为混合料中硫化物氧化放热:Q
i8
‑1=X
铁矿粉
×
X
S
×
M
FeS2
/2M
S
×
Q
FeS2
×
90%,其中,X
S
—混合料中的S含量,单位为%;X...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红杜屏张少波顾琰宋见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