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6632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分散剂加入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混合均匀;(2)将步骤(1)所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反应;(3)将步骤(2)所得到的金属纳米线分散液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离心洗涤过量的分散剂,得到金属纳米线沉淀;(4)将步骤(3)所得到的金属纳米线沉淀分散到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得到金属纳米线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液。通过对金属纳米线表面进行改性,使其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分散剂一端可以与金属纳米线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另一端与溶剂具有相似的极性或溶解性,从而实现了金属纳米线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具有较高的分散浓度。且具有较高的分散浓度。且具有较高的分散浓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纳米线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纳米线是一种一维尺寸介于纳米范围内的高导电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包括光学透明性、导电性、机械特性、易于加工等,金属纳米线已被广泛研究用于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电催化、可穿戴电子设备、柔性纳米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0003]首先,由于金属纳米线的表面能比较高,极易发生团聚,因此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含有大量非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导致本征性能严重下降;其次,金属纳米线分散液的溶剂种类少,分散浓度低,不利于存储及使用。
[0004]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4664497A公开了一种改性银纳米线分散液及其制备方法及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采用含有A和B两种功能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改性剂,对银纳米线进行改性处理后再将其分散于分散液中,其中改性剂与银纳米线的摩尔比为0.1

20:1,所需改性剂的量比较大。
[0005]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4999072A公开了一种可再分散的银纳米线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通过加入分散剂将其分散在乙醇、乙二醇、丙二醇、正丁醇、异丙醇等醇类有机化合物溶剂中,分散液较为单一。
[0006]非专利文献(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09,9,5214

>5222)探索了TiO2、ZnO等金属氧化物纳米线经过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后分散在水、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中的分散情况,其中分散程度较好的分散液浓度只有0.25mg ml
‑1。
[0007]因此,如何使金属纳米线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具有较高浓度仍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巨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工艺生产的金属纳米线在多种有机溶剂中分散性差和分散溶剂种类较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分散剂加入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混合均匀;
[0010](2)将步骤(1)所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反应;
[0011](3)将步骤(2)所得到的金属纳米线分散液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离心洗涤过量的分散剂,得到金属纳米线沉淀;
[0012](4)将步骤(3)所得到的金属纳米线沉淀分散到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得到金属纳米线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液。
[0013]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分散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型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包括:γ

(2,3

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巯基丙酸、N,N

双(丙烯酰)胱胺、脂肪醇酰羧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异辛醇磷酸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山梨醇酐月桂酸酯(Span 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Span 6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 6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Tween 80)、聚乙二醇、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氨基丙酸、十八烷基二羟乙基氧化胺、十八酰胺丙基氧化胺、槐糖脂、鼠李糖脂、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鞘磷脂、脂肽和脂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进一步的,步骤(1)中分散剂具有以下结构特点:分散剂一端能够与金属纳米线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另一端与溶剂具有相似的极性或溶解度。
[0015]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金属纳米线分散液的浓度范围是0.01

50mg ml
‑1。
[0016]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一维金属纳米线包括金、银、铜、铁、镍、铂、钯、铝金属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金属纳米线的直径为1

300nm,长度为2

100μm。
[0017]进一步的,步骤(1)中,分散剂与金属纳米线的质量比为(0.01

0.4):1。
[0018]进一步的,步骤(2)中,加热温度为60

100℃,反应时间为1

6h。
[0019]进一步的,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包括石油醚、庚烷、己烷、环己烷、异辛烷、二硫化碳、三氯乙烯、四氯化碳、氯丙烷、苯、溴乙烷、甲苯、二甲苯、氯苯、正辛烷、正己烷、氯仿、二氯甲烷、异丙醚、异丙醇、乙醚、乙酸乙酯、醋酸甲酯、正丁醇、甲乙酮、四氢呋喃、二氧六环、吡啶、丙酮、甲基丁酮、丙醇、乙醇、甲醇、乙二醇、乙腈、N,N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0]进一步的,步骤(3)中将过量未反应的分散剂洗涤除去,离心洗涤的次数为3

8次。
[0021]进一步的,步骤(4)得到金属纳米线有机溶剂分散液的浓度为0.01

20mg ml
‑1。
[0022]进一步的,实现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原理在于:分散剂一端可以与金属纳米线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另一端与溶剂具有相似的极性;通过对于金属纳米线表面改性,从而提高金属纳米线在溶剂中的分散性。
[002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分散液中含有的分散剂浓度非常低,可以较大程度的保持金属纳米线的本征性能;(2)改性过的金属纳米线能够分散在多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包括环己烷、二氯甲烷等极性极低和N,N

二甲基甲酰胺、乙腈等极性较高的溶剂中;(3)所得到的金属纳米线分散液的浓度高,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基于以上优点,使金属纳米线在可穿戴电子设备、柔性纳米传感器、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浓度为10mg ml
‑1的银纳米线

二甲基亚砜分散液的照片(图1a)以及扫描电镜图(图1b)。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所制备的浓度为5mg ml
‑1的银纳米线

乙醇分散液的照片(图2a)以及扫描电镜图(图2b)。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所制备的浓度为2mg ml
‑1的银纳米线

二氯甲烷分散液的照片(图3a)以及扫描电镜图(图3b)。...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分散剂加入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混合均匀;(2)将步骤(1)所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加热反应;(3)将步骤(2)所得到的金属纳米线分散液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离心洗涤过量的分散剂,得到金属纳米线沉淀;(4)将步骤(3)所得到的金属纳米线沉淀分散到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得到金属纳米线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分散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型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包括:γ

(2,3

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巯基丙酸、N,N

双(丙烯酰)胱胺、脂肪醇酰羧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甲酯聚氧乙烯醚磺酸钠、仲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异辛醇磷酸酯、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山梨醇酐月桂酸酯(Span 2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Span 6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 6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Tween 80)、聚乙二醇、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氨基丙酸、十八烷基二羟乙基氧化胺、十八酰胺丙基氧化胺、槐糖脂、鼠李糖脂、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鞘磷脂、脂肽和脂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分散剂具有以下结构特点:分散剂一端能够与金属纳米线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另一端与溶剂具有相似的极性或溶解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纳米线分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靳倩楠朱亚萍徐馨陈蕴智张正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