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425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夹紧机构、三辊检测机构、过线轮机构和载荷输出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旋转轮、传动带和连杆,三辊检测机构设于夹紧机构与过线轮机构之间,其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安装架和三只检测辊轮,载荷输出机构包括电缸、电缸支座、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张力传感器和拉杆。该疲劳试验机能够模拟钢丝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具有更加丰富的检测手段,不仅能够进行钢丝的弯曲疲劳试验,还能够实现钢丝载荷的动态变化,监测钢丝的动态疲劳参数,从而为钢丝产品质量提升、生产工艺调整提供指导理论数据支撑,满足高品质钢丝产品的疲劳试验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


[0001]本技术涉及疲劳试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丝制品被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小到头发丝大小的金属丝,也有大到由多股钢丝捻制而成的跨江桥梁缆索。作为钢丝生产制作单位,为确保生产出的钢丝产品质量可靠,相关性能检测手段必不可少,而钢丝的疲劳性能则是众多性能指标中的重中之重。
[0003]常规的钢丝疲劳试验中,都是剪一段钢丝样品,一端固定在疲劳试验机上,另一端悬挂所需重量的砝码,通过电机驱动,三辊检测轮水平往返移动,直至钢丝断开,记录三辊检测轮水平往返运动次数及时间,从而获得钢丝的疲劳性能。在疲劳试验过程中,电机一旦启动,中途不得停止,否则检测数据对生产就不具有指导作用。这种疲劳试验机可以应对大多数钢丝的疲劳试验要求。但是,对于产品质量要求高的钢丝产品,如应用在工况条件差、受力极其不稳定等工况下的钢丝产品,现有的疲劳试验机检测手段单一,无法模拟实际工作状况,已经不能满足高品质钢丝产品的疲劳试验需求。因此,急需对疲劳试验机的检测手段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丰富检测手段,满足高品质钢丝产品的疲劳试验需求,为钢丝生产工艺改进指导方向。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夹紧机构、三辊检测机构、过线轮机构和载荷输出机构。
[0007]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旋转轮、传动带和连杆,所述电机、所述旋转轮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轮的旋转轴,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轮的偏心部位铰接。
[0008]所述三辊检测机构设于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过线轮机构之间。
[0009]所述三辊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安装架和三只检测辊轮,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可运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三只检测辊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三只检测辊轮呈三角形排布且三只检测辊轮的中轴线相互平行。
[0010]所述载荷输出机构包括电缸、电缸支座、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张力传感器和拉杆,所述电缸支座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缸设于所述电缸支座上,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电缸的输出杆一侧,所述第二滑块可运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电缸的输出杆与所述第一固
定块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张力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
[0011]优选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持座、夹套和锁紧螺钉,所述夹持座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夹持座上设有通孔和锁紧孔,所述锁紧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通孔的中轴线;所述夹套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夹套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通孔的中轴线;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锁紧孔螺纹配合,所述锁紧螺钉的内端抵住所述夹套的外壁。
[0012]优选地,所述通孔朝向所述三辊检测机构的一端为喇叭口。
[0013]优选地,所述三只检测辊轮包括第一检测辊轮、第二检测辊轮和第三检测辊轮,所述第一检测辊轮与所述第三检测辊轮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检测辊轮设于所述第一检测辊轮与所述第三检测辊轮的中部上方。
[0014]优选地,所述过线轮机构包括第一过线轮和第二过线轮,所述第一过线轮、所述第二过线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过线轮设于所述第二过线轮的上方,所述第二过线轮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过线轮的中轴线。
[0015]优选地,疲劳试验中,钢丝样品的一端夹紧于所述夹套中,另一端绕过第一检测辊轮、第二检测辊轮、第三检测辊轮、第一过线轮以及第二过线轮后与所述拉杆的第二端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旋转轮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中轴线,所述传动带与所述连杆位于所述旋转轮的两侧。
[0017]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设于所述旋转轮的外部。
[0018]优选地,所述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还包括控制柜,所述电机、所述电缸、所述张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柜电性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柜上设有操作显示面板和控制按钮。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疲劳试验机能够模拟钢丝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受力情况,具有更加丰富的检测手段,不仅能够进行钢丝的弯曲疲劳试验,还能够实现钢丝载荷的动态变化,监测钢丝的动态疲劳参数,从而为钢丝产品质量提升、生产工艺调整提供指导理论数据支撑,满足高品质钢丝产品的疲劳试验要求。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夹紧机构的半剖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三棍检测机构的主视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载荷输出机构的主视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载荷输出机构的俯视图。
[0027]图中,100

疲劳试验机;10

机架;20

驱动机构,21

电机,22

旋转轮,23

传动带,24

连杆,25

防护罩;30

夹紧机构,31

夹持座,311

通孔,312

锁紧孔,32

夹套,33

锁紧螺钉;40

三辊检测机构,41

第一导轨,42

第一滑块,43

安装架,44

检测辊轮,441

第一检测辊轮,442

第二检测辊轮,443

第三检测辊轮;50

过线轮机构,51

第一过线轮,52

第二过线轮;60

载荷输出机构,61

电缸,62

电缸支座,63

第二导轨,64

第二滑块,65

第一固定
块,66

第二固定块,67

张力传感器,68

拉杆;70

控制柜,71

操作显示面板,72

控制按钮;8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驱动机构、夹紧机构、三辊检测机构、过线轮机构和载荷输出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旋转轮、传动带和连杆,所述电机、所述旋转轮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轮的旋转轴,所述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轮的偏心部位铰接;所述三辊检测机构设于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过线轮机构之间;所述三辊检测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滑块、安装架和三只检测辊轮,所述第一导轨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可运动地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架铰接,三只检测辊轮均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三只检测辊轮呈三角形排布且三只检测辊轮的中轴线相互平行;所述载荷输出机构包括电缸、电缸支座、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张力传感器和拉杆,所述电缸支座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电缸设于所述电缸支座上,所述第二导轨设于所述电缸的输出杆一侧,所述第二滑块可运动地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电缸的输出杆与所述第一固定块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张力传感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拉杆的第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持座、夹套和锁紧螺钉,所述夹持座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夹持座上设有通孔和锁紧孔,所述锁紧孔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通孔的中轴线;所述夹套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夹套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通孔的中轴线;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锁紧孔螺纹配合,所述锁紧螺钉的内端抵住所述夹套的外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荷动态变化的疲劳试验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华潘久洋朱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达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