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构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011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2
一种多层构造体,其包括:树脂层;玻璃层,其在该树脂层之上层叠;以及张力施加部,其在该树脂层伸展的方向施加张力。该树脂层伸展的方向施加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层构造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层构造体。

技术介绍

[0002]已知使两层以上的层层叠的多层构造体。作为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在较薄的玻璃层(玻璃薄膜)之上层叠银反射层的多层构造体。这样的多层构造体兼具表面硬度、尺寸稳定性、化学耐性、轻量、可挠性。因此,若活用这样的多层构造体,则能够消除以往的板玻璃的课题即因重量、破裂引起的危险,存在向各种用途替换的可能性。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3

23174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但是,虽然具有玻璃层的以往的多层构造体能够局部担保玻璃层的平面性,但是由于在广范围实现以往的板玻璃那样的平面性需要与多层构造体的可挠性相反的刚性,因此是困难的。
[0008]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点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玻璃层的平面性的多层构造体。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0010]本多层构造体具有:树脂层;玻璃层,其在上述树脂层之上层叠;以及张力施加部,其在上述树脂层伸展的方向上施加张力。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根据公开的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玻璃层的平面性的多层构造体。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
[0014]图2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0015]图3是示出张力施加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0016]图4是示出张力施加部的另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0017]图5是示出设置贯通孔的位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18]图6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0019]图7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0020]图8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
[0021]图9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
[0022]图10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
[0023]图11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0024]图12是举例示出对张力施加部实施热处理之前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0025]图13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0026]图14是举例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构成部分付与相同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8]<第一实施方式>
[0029][多层构造体][0030]图1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俯视图。图2是举例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层构造体的剖视图,其示出了沿图1的A

A线的剖面。
[0031]如图1以及图2所示,多层构造体10具有树脂层11、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玻璃层14、支承体15、以及张力施加部16。在多层构造体10中,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在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的规定区域中按照该顺序层叠。
[0032]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各个俯视形状(自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的法线方向观察的形状)为大致相同,例如为矩形。或者,树脂层11的俯视形状为例如比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大一圈的矩形。在俯视中(自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的法线方向观察),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的外周区域在玻璃层14的外周侧以画框状露出。
[0033]支承体15为外形比树脂层11大的框状的部件。支承体15在俯视中以不与树脂层11、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侧面相接的方式在树脂层11、粘接剂层12、金属层13、以及玻璃层14的外侧设置为环状。在俯视中,在树脂层11的外周面(侧面)和支承体15的内周面(内侧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
[0034]张力施加部16是在树脂层11伸展的方向施加张力的部分。这里,树脂层11伸展的方向是指,相对于在多层构造体10中各层层叠的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换言之,树脂层11伸展的方向是指,与树脂层11的上表面111大致平行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伸展并不是较大伸长的意思,而是指能够消除玻璃层14的表面的起伏程度地伸长约数μm~数100μm。
[0035]张力施加部16设置有多个,其以将树脂层11的外周侧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的方式在四方施加张力。张力施加部16通过空间S将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和支承体15连接。为了将树脂层11向支承体15一侧均匀地拉伸,优选至少在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的四角附近连接张力施加部16的一端。根据需要,可以在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的四角附近之外的任意部位连接张力施加部16的一端。
[0036]这样,通过设置张力施加部16,并且以将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的方式在四方施加张力,树脂层11伸展。由此,设于树脂层11之上的玻璃层14也被向支承体15一侧拉伸,从而能够提高玻璃层14的平面性。
[0037]这里,平面性是指,自基准长度中的平均面的平均的高低差(即,起伏),例如,由算数平均起伏Wa表示。在本专利技术中,算数平均起伏Wa是指依据JIS

B

0601(2013),由基准长度10cm进行测定的值。
[0038]例如,玻璃层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在不设置张力施加部16的情况下其算数平均起伏Wa为约1000μm,但是通过设置张力施加部16并调整张力,能够使算数平均起伏Wa为100μm以下。更优选玻璃层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算数平均起伏Wa为1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m以下。玻璃层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Wa的下限值可以为0μm,但是通常为比0μm大的值(例如,数μm)。
[0039]若玻璃层1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的算数平均粗糙度Wa为上述值的范围,则能够提高玻璃层14的平面性,在例如将多层构造体作为镜子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在镜子中映出的像的歪曲。多层构造体10例如通过将支承体15的背面粘贴于室内的壁部等,可以作为穿衣镜使用。
[0040]图3是示出张力施加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在图3所示例子中,张力施加部16具有带钩螺栓161、蝶形螺钉162、以及线状部件163。
[0041]在树脂层11的外周区域设置在厚度方向贯通树脂层11的贯通孔11x,在贯通孔11x内作为加强用而插入有筒状的金属部件17。金属部件17为例如不锈钢制。
[0042]另一方面,在支承体15中,以钩部自侧壁的内周侧向树脂层11一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贯通侧壁的带钩螺栓161,并且在侧壁的外周侧螺纹结合有蝶形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层构造体,其包括:树脂层;玻璃层,其在上述树脂层之上层叠;以及张力施加部,其在上述树脂层伸展的方向施加张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构造体,其中,具有支承体,其以在俯视中不与上述树脂层以及上述玻璃层的侧面相接的方式设于上述树脂层以及上述玻璃层的外侧,并且至少包括隔着上述树脂层以及上述玻璃层相对的部分,上述张力施加部将上述支承体的各个上述相对的部分与至少上述树脂层的外周区域连接,并且将上述树脂层向各个上述相对的部分一侧拉伸而对上述树脂层施加张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构造体,其中,在俯视中,上述树脂层的外周区域在上述玻璃层的外周侧露出,上述张力施加部将上述支承体的各个上述相对的部分与上述树脂层的外周区域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层构造体,其中,上述支承体以不与上述树脂层以及上述玻璃层的侧面相接的方式在上述树脂层以及上述玻璃层的外侧以环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构造体,其中,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重毅稻垣淳一佐藤启介岸敦史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