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64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车用电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安装在外壳体内之内壳体及导体组件。外壳体包括中空槽孔及多个组装通道,各组装通道自中空槽孔外侧之开口延伸至中空槽孔内侧之内环壁面。内壳体包括底座以及套管,套管自底座一侧朝外延伸,内壳体具有多个卡扣块,各卡扣块位于套管外部,各卡扣块分别自各组装通道之路径导引至各组装通道内部定位。提供内壳体轴向插入外壳体内后旋转到位,即可稳定固持内壳体与外壳体的功能。外壳体的功能。外壳体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车用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于电器产品中为用于电源或讯号的传导,电连接器广泛地用于资讯产品的连接。电连接器的运用亦广泛用于汽、机车之电路系统,以作为线路的连结。而为确保电连接器内部的接触端子能够稳固地定位与锁定。
[0003]一般插头型式的车用电连接器包括铁壳、塑胶本体。铁壳、塑胶本体组装常以对接插入方式,最为便利且可降低组装工时与成本。组装方式最常见的是铁壳(插入零件)具有卡勾或倒刺形式与塑胶本体作连接。但若是遇到塑胶本体必须降低高度或整个电连接器须降低长度时,导致铁壳、塑胶本体的使用空间受限,使铁壳不再适用卡勾或倒刺形式。亦或是电连接器成品结合PCB 板后,经过回焊炉的高温,使相关零组件受热变形或应力释放,导致铁壳上的卡勾或倒刺的变形,降低或抵销了铁壳、塑胶本体间原本结合的力量,导致卡扣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电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内壳体及导体组件。外壳体包括中空槽孔及多个组装通道,各组装通道自中空槽孔外侧之开口延伸至中空槽孔内侧之内环壁面。内壳体包括底座、套管以及中空通孔,套管自底座一侧朝外延伸并插接于中空槽孔,中空通孔形成于底座与套管内部,内壳体具有多个卡扣块,各卡扣块位于套管外部,各卡扣块分别自各组装通道之路径导引至各组装通道内部定位。导体组件包括导体及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套接导体外部,导体与绝缘本体固定于中空通孔。
[0005]优选地,各组装通道包括轴向通道及导轨部,轴向通道沿中空槽孔之开口延伸至中空槽孔之内侧,导轨部位于轴向通道内侧,导轨部沿中空槽孔之内环壁面环绕延伸,各组装通道具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位于导轨部内侧。
[0006]优选地,轴向通道内侧具有第一定位点位置,各卡扣块沿着轴向通道轴向移动至第一定位点位置,定位凹槽具有第二定位点位置,卡扣块沿着导轨部旋转移动至第二定位点位置定位。
[0007]优选地,第一定位点位置与中空槽孔之开口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定位点位置与中空槽孔之开口之间的距离。
[0008]优选地,各导轨部具有倾斜部位,卡扣块由第一定位点位置沿中空槽孔之内环壁面旋转且以弹性方式接触倾斜部位并朝向各第二定位点位置移动至定位。
[0009]优选地,各倾斜部位具有导引斜面或多个凸部,各卡扣块以点或面的型式接触导引斜面或多个凸部,各卡扣块具有对接斜面或弧面。
[0010]优选地,各导轨部具有平面,平面位于倾斜部位内侧而干涉接触卡扣块。
[0011]优选地,平面与中空槽孔之开口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定位点位置与中空槽孔之
开口之间的距离。
[0012]优选地,各导轨部具有悬臂及凹部,凹部位于悬臂侧边并供悬臂弹性摆动的区域,各卡扣块接触悬臂。
[0013]优选地,外壳体侧边具有板状的对接块,对接块对接于内壳体之底座。
[0014]综上所述,优选地,提供内壳体轴向插入外壳体内后旋转到位,即可使内壳体的卡扣块卡扣于外壳体之组装通道内部定位,达到稳定固持内壳体与外壳体零件的功能,避免受热变形或应力释放而导致内壳体与外壳体的卡扣功能失效。优选地,内壳体与外壳体为旋转组装方式,可更换不同长度或宽度的内壳体与单一种外壳体组装,可利用在电连接器固定单一零件长度或宽度尺寸,调整连接固持零件长度或宽度,达到容易切换产品样式。
[0015]附图说明
[0016]图1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的外观示意图。
[0017]图2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旋转前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外壳体为一半剖面造型的状态。
[0019]图4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旋转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外壳体为一半剖面造型的状态。
[0020]图5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旋转前的侧视示意图,外壳体为一半剖面造型的状态。
[0021]图6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旋转后的侧视示意图,外壳体为一半剖面造型的状态。
[0022]图7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卡扣块于组装通道的路径移动时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8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卡扣块于组装通道内部定位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9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卡扣块为一球体于组装通道的路径移动时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10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旋转前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外壳体为一半剖面造型的状态,倾斜部位具有多个凸部。
[0026]图11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旋转前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外壳体为一半剖面造型的状态,导轨部具有悬臂。
[0027]图12 是依据一些实施例绘制的车用电连接器旋转后的侧视示意图,外壳体为一半剖面造型的状态,导轨部具有悬臂。
[0028]符号说明100:车用电连接器1:外壳体11:对接块12:中空槽孔121:开口122:内环壁面
13:组装通道14:轴向通道141:第一定位点位置15:导轨部151:倾斜部位152:导引斜面153:凸部155:平面156:悬臂157:凹部16:定位凹槽161:第二定位点位置19:钩部2:内壳体21:底座22:套管23:中空通孔24:卡扣块242:对接斜面243:弧面3:导体组件31:导体32:绝缘本体L1/L2/L3: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参照图1与图2,图1为车用电连接器100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车用电连接器100的分解示意图。优选地,车用电连接器100为插头型式,车用电连接器100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及导体组件3。
[0030]请参照图3至图6,图3为车用电连接器100旋转前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为车用电连接器100旋转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5为车用电连接器100旋转前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车用电连接器100旋转后的侧视示意图,图3至图6所示的外壳体1为一半剖面造型的状态。
[0031]外壳体1包括中空槽孔12及多个组装通道13,各组装通道13自中空槽孔12外侧之开口121延伸至中空槽孔12内侧之内环壁面122。
[0032]内壳体2包括底座21、套管22以及中空通孔23,套管22自底座21一侧朝外延伸并插接于中空槽孔12,中空通孔23形成于底座21与套管22内部,内壳体2具有多个卡扣块24,各卡扣块24位于套管22外部,各卡扣块24分别自各组装通道13之路径导引至各组装通道13内部定位。
[0033]导体组件3包括导体31及绝缘本体32,绝缘本体32套接导体31外部,导体31与绝缘
本体32固定于中空通孔23。
[0034]请参照图3至图8,图7为卡扣块24于组装通道13的路径移动时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卡扣块24于组装通道13内部定位的放大示意图。当组装时,将内壳体2插入外壳体1内后,内壳体2旋转某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外壳体,包括一中空槽孔及多个组装通道,各所述组装通道自所述中空槽孔外侧之一开口延伸至所述中空槽孔内侧之一内环壁面;一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一底座、一套管以及一中空通孔,所述套管自所述底座一侧朝外延伸并插接于所述中空槽孔,所述中空通孔形成于所述底座与所述套管内部,所述内壳体具有多个卡扣块,各所述卡扣块位于所述套管外部,各所述卡扣块分别自各所述组装通道之路径导引至各所述组装通道内部定位;以及一导体组件,所述导体组件包括一导体及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套接所述导体外部,所述导体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中空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组装通道包括一轴向通道及一导轨部,所述轴向通道沿所述中空槽孔之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中空槽孔之内侧,所述导轨部位于所述轴向通道内侧,所述导轨部沿所述中空槽孔之所述内环壁面环绕延伸,各所述组装通道具有一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位于所述导轨部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通道内侧具有一第一定位点位置,各所述卡扣块沿着所述轴向通道轴向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点位置,所述定位凹槽具有一第二定位点位置,所述卡扣块沿着所述导轨部旋转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点位置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翔柯宇丰简敏隆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