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561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7
设置一种连接器,包括:突起部,在所述锁定部锁定到所述被锁定部的被锁定状态下,其设置在靠近并面向所述锁定部的远端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壳上,从而使所述突起部在所述被锁定状态下抑制作用于所述锁定部的所述远端部的外力。外力。外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现有技术,JP2018

195401A记载了一种连接器。
[0003]如图6A和图6B所示,连接器100是由阴阳嵌合件形成的树脂连接器,并包括形成为凹陷形状并构造为阴连接器的凹陷的第一壳101、以及设置为能够嵌合到第一壳101并构造为阳连接器的突出的第二壳102。
[0004]第一壳101的外侧部设置有朝向第二壳102悬臂式的钩形锁定部101a,而第二壳102的外侧部设置有与第一壳101的锁定部101a锁定的凹陷的被锁定部102a。
[0005]即,通过将锁定部101a锁定到被锁定部102a,第一壳101和第二壳102被固定(锁定)为嵌合状态,并且保持第一壳101和第二壳102的嵌合状态。
[0006]然而,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情况下,在被锁定状态下的第一壳101的锁定部101a和第二壳102的被锁定部暴露在外部而不受保护。
[0007]因此,例如,锁定部101a可能通过作用于第一壳101和第二壳102的外部的外因(例如,锁定部101a的远端部被某物挂住)而被抬起,因此,锁定部101a相对于被锁定部102a的被锁定状态可能被释放,从而仍有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能够防止由于外部因素而意外释放第一壳和第二壳的被锁定状态。
[0009]根据本公开的说明性方面,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其容纳端子嵌合件;第二壳,其插入所述第一壳中,以嵌合到所述第一壳;被锁定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的一侧表面;锁定部,其柔性地并能够变形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中面向所述第二壳的所述一侧表面的一侧表面上并通过随着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彼此嵌合而变得变形地弯曲,从而锁定到所述被锁定部以移动越过所述被锁定部;以及突起部,在所述第二壳上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处,即该位置在所述锁定部锁定到所述被锁定部的被锁定状态下,其设置在靠近并面向所述锁定部的远端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壳上,所述突起部被构造为在所述被锁定状态下抑制外力作用于所述锁定部的所述远端部的外力。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11]图2是图1所示的第二壳和母线的组装状态的纵向截面图。
[0012]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组装状态的透视图。
[0013]图4是图1所示的第一壳和第二壳的临时组装状态的视图,并且是沿第二壳的插入方向切割从而通过完全锁定部和完全锁定突起的连接器的纵向截面图。
[0014]图5是沿图3的A

A线的截面图。
[0015]图6A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16]图6B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实施例。
[0018](连接器的构造)
[0019]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CN的具体构造将参考图1至图5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的描述中,为方便起见,面向第二壳2的第一壳1的一侧定义为“前”,而与该前面相对的一侧定义为“后”。同时,面向第一壳1的第二壳2的一侧定义为“前”,而与该前面相反的一侧定义为“后”。此外,对应于图4至图5中纸张表面的上侧的方向定义为“上”,而对应于纸张表面的下侧的方向定义为“下”。
[0020]例如,如图1和图5所示,连接器CN包括具有作为用于容纳连接到(箍紧并固定)到电线3的端子嵌合件的阴端子4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四个)阴端子容纳部11的第一壳1、以及容纳具有能够分别嵌合到阴端子4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四个)阳端子52的母线5并设置为能够嵌合到第一壳1的第二壳2。换言之,本实施例中列举的连接器CN是所谓的“接头连接器”,其中多个阴端子4经由母线5彼此电连接。
[0021]第一壳1由具有绝缘性能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矩形管状,并且设置有在后端侧容纳阴端子4的阴端子容纳部11和在前端侧接收已被嵌合的第二壳2的第二壳接收部12。更具体地说,第一壳1在沿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处设置有垂直延伸的隔壁10,阴端子容纳部11限定在隔壁10的后面,并且第二壳接收部12限定在隔壁10的前面。
[0022]阴端子容纳部11限定为在横截面上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并能够容纳稍后描述的具有矩形管状的阴端子4,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四个阴端子容纳部11沿第一壳1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列。同时,第二壳接收部12具有与将被接收的第二壳2对应的凹陷形状,并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形成在整个第一壳1上。
[0023]如图4至图5所示,用于通过被锁定到阴端子4而防止阴端子4脱落的矛杆部13设置在构造每个阴端子容纳部11的第一壳1的上部。矛杆部13形成从后向前延伸的悬臂形状,并设置为以基端部13a为支点而沿上下方向是柔性的和可变形性的,并且远端部13b可以被锁定到阴端子4的端子连接部42(稍后描述)的后端边缘。
[0024]更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当插入阴端子4时,矛杆部13被弹性变形从而向上推开,然后弹性地退回以锁定到阴端子4的端子连接部42(稍后描述)的后端边缘,从而抑制了阴端子4的向后移动。如图5所示,当第二壳2完全嵌合到第一壳1时,矛杆部13的向上移动(弯曲变形)被第二壳2的锁定矛杆抑制部23(稍后描述)抑制,并防止阴端子4脱落。
[0025]此外,用于构造第一壳1和第二壳2的完全组装状态(见图5)的完全锁定部(对应于本公开的锁定部)14形成在构造第二壳接收部12的第一壳1的上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在完全组装状态中,第一壳1和第二壳2彼此较深地嵌合,并且第二壳2(稍后描述的矛杆抑制部23)抑制了矛杆部13的弯曲变形,从而防止了阴端子4脱落。如图1和图3所示,完全锁定部14具有限定了完全锁定开口14a的大致矩形框状,并包括彼此平行并线性向前延伸的一对悬臂状的完全锁定臂部14b和14b、以及设置为将一对完全锁定臂部14b和14b的远端部彼此
连接并能够被锁定到第二壳2的完全锁定突起24(稍后描述)的完全锁定片14c。
[0026]即,如图5所示,当第二壳2将被嵌合到第一壳1时,完全锁定部14的一对完全锁定臂部14b和14b向上弯曲并变形,导致完全锁定片14c移动越过第二壳2的完全锁定突起24(稍后描述)以锁定到完全锁定突起24的后端部,从而保持第一壳1和第二壳2彼此较深地嵌合,并且通过矛杆抑制部23(稍后描述)而防止阴端子4脱落的完全组装状态。
[0027]用于构造第一壳1和第二壳2的临时组装状态(见图4)的临时锁定部15形成在构造第二壳接收部12的第一壳1的上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上。在临时组装状态中,第一壳1和第二壳2比完全组装状态更浅地彼此嵌合,并且第二壳2(稍后描述的矛杆抑制部23)未抑制矛杆部13的弯曲变形,从而未防止阴端子4脱落。如图1和图3所示,临时锁定部15具有限定了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状临时锁定开口15a的大致矩形框状,并且包括彼此平行并线性向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其容纳端子嵌合件;第二壳,其插入所述第一壳中,以嵌合到所述第一壳;被锁定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的一侧表面;锁定部,其柔性地并能够变形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中面向所述第二壳的所述一侧表面的一侧表面上,并通过随着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彼此嵌合而变得变形地弯曲,从而锁定到所述被锁定部以移动越过所述被锁定部;以及突起部,在所述第二壳上设置在如下的位置处,即该位置在所述锁定部锁定到所述被锁定部的被锁定状态下,靠近并面向所述锁定部的远端部,所述突起部被构造为在所述被锁定状态下抑制外力作用于所述锁定部的所述远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被锁定部具有突起形状,所述锁定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亨向岛伸幸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