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30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磨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用于磨削圆柱筒的内表面,包括驱动机构和磨削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转轴和底盘,底盘固定于转轴的端部;磨削机构包括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一连杆、磨削刀、第一弹性件和传动组件;第一连杆有多个,均倾斜设置,每个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球铰接于底盘和第二套环;磨削刀与第一连杆的中点连接;第一弹性件促使磨削刀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外移动或有向外移动趋势;磨削刀在圆柱筒内表面凸起的顶推下推动第一连杆的中点向内移动,进而使第二套环转动;传动组件将第二套环的转动传递至使第一弹性件进一步伸长,从而增加第一弹性件促使磨削刀向外移动的力,加速磨削刀对圆柱筒内壁凸起的磨削。的磨削。的磨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磨削加工,在机械加工中隶属于精加工,加工量少,精度高,广泛应用于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用以加工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在一些对管筒的内壁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需对圆筒的内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目前,圆柱筒内壁面可以靠人工手持砂轮进行打磨、抛光,也可使用用于磨削圆柱形内表面的磨削装置磨削加工。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0757303B的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管筒内壁面自动抛光装置,利用支撑带轮的偏心布置和与转盘的浮动装配,支撑砂带打磨管筒内壁面。但在圆柱筒内表面存在凸起时,现有的磨削装置在磨削完成后,圆柱筒内壁局部仍会存在需要人工打磨的凸起,影响圆柱筒内表面的平整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现有的磨削装置的磨具力度单一,在遇到圆柱筒内壁的凸起时不能通过增力的方式对圆柱筒内壁进行磨削,造成磨削完成后凸起仍然存在。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以解决现有磨削装置磨削力度单一,不能应对局部凸起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用于磨削圆柱筒的内表面,包括驱动机构和磨削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转轴,转轴沿第一轴向转动设置,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底盘,底盘固定于转轴并与转轴同轴;磨削机构包括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一连杆、磨削刀、第一弹性件和传动组件,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均与转轴同轴,且第一套环位于底盘和第二套环之间;第一连杆有多个,沿第一套环周向分布且均沿同一方向倾斜,每个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球铰接于底盘和第二套环;磨削刀沿第一套环径向滑动安装于第一套环,磨削刀与第一连杆的中点连接;第一弹性件在初始状态下处于伸长状态,并促使磨削刀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外移动或使磨削刀有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外移动趋势;磨削刀在圆柱筒内表面凸起的顶推下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内移动,并推动第一连杆的中点向内移动,进而使第二套环沿第二转向转动;传动组件将第二套环的转动传递至使第一弹性件进一步伸长,从而增加第一弹性件促使磨削刀向外移动的力。
[0006]进一步地,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三套环、第四套环、第二连杆、感应杆和第二弹性件,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均与转轴同轴,且均位于第二套环的远离底盘一侧,第三套环位于第二套环和第四套环之间;第二连杆有多个,多个第二连杆沿第三套环周向分布且均沿同一方向倾斜,且第二连杆的倾斜方向与第一连杆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二连杆与第二套环的倾斜角和第一连杆与第二套环的倾斜角相同,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长度相同;初始状态下,每个第二连杆的中点与转轴轴线的距离和每个第一
连杆的中点与转轴轴线的距离均相等;每个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球铰接于第二套环和第四套环;感应杆有多个,每个感应杆均沿第三套环径向滑动安装于第三套环,且每个感应杆与一个第二连杆的中点连接,感应杆与磨削刀的长度相等;第二弹性件促使感应杆沿第三套环径向向外移动或使感应杆有沿第三套环径向向外移动的趋势。
[0007]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同步环、同步杆、调节杆、滑移杆和止挡杆,同步环与转轴同轴,且同步环位于第一套环的远离底盘的一侧;同步杆有多个,每个同步杆一端与同步环连接,另一端沿第一轴向滑动安装于第三套环;调节杆有多个,多个调节杆沿同步环周向分布且均沿同一方向倾斜,调节杆的倾斜方向与第二连杆的倾斜方向一致;挡止组件与调节杆的中点转动连接,且挡止组件位于第一连杆的远离转轴一侧,第一弹性件一端与第一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挡止组件连接,挡止组件在调节杆的阻碍下限制第一弹性件进一步伸长;磨削刀在圆柱筒内旋转面凸起的顶推下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内移动,并推动第一连杆的中点向内移动,使第二套环转动时,第二套环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第三套环同步沿第二转向转动,第三套环通过同步杆带动同步环沿第二转向转动,同步环沿第二转向转动使得调节杆在第一轴向的投影伸长,且使调节杆的中点向远离转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挡止组件向远离转轴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弹性件进一步伸长,增加第一弹性件对磨削刀促使磨削刀向外移动的拉力。
[0008]进一步地,挡止组件包括滑移杆和止挡杆,滑移杆与调节杆的中点绕转轴的径向方向转动连接;止挡杆位于第一连杆的远离转轴一侧,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止挡杆连接,止挡杆与滑移杆沿第一轴向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地,磨削刀包括刀杆和刀头,刀杆沿第一套环径向滑动安装于第一套环,刀头固定于刀杆的远离转轴的一端。
[0010]进一步地,感应杆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滚珠,滚珠转动安装于感应杆,以减小感应杆与圆柱筒内壁的移动阻力。
[0011]进一步地,驱动机构还包括电机,电机带动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
[0012]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拉簧。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内壁磨削装置利用第一弹性件有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外移动与圆柱筒内表面贴合相互作用的趋势,当磨削刀在圆柱筒内表面凸起的顶推下向内移动,推动第一连杆的中点向内移动,进而使第二套环转动;传动组件将第二套环的转动传递至使第一弹性件进一步伸长,增加第一弹性件促使磨削刀向外移动的力,进而增加磨削刀对圆柱筒内壁凸起的作用力,加速磨削刀对圆柱筒内壁的凸起磨削。
[0014]进一步地,通过向靠近底盘方向按压第四套环,使得底盘、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的间距均减小,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沿原来的倾斜方向进一步倾斜,第一连杆的中点和第二连杆的中点均向靠近转轴方向移动,带动磨削刀和感应杆均向靠近转轴方向移动,使得磨削刀和感应杆能够进入圆柱筒内,且磨削刀和感应杆分别在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顶紧圆柱筒内壁;这种与圆柱筒内壁的适配方式使得磨削刀和感应杆能够适适用于不同内径的圆柱筒,从而满足多尺寸工件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的实施例整体结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的实施例中磨削机构、支撑机构和转轴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的实施例中磨削机构、支撑机构和转轴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的实施例中底盘、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杆、磨削刀和第一弹性件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杆和感应杆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的实施例中传动组件和挡止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200、驱动机构;210、转轴;220、底盘;230、电机;240、底座;300、圆柱筒;400、磨削机构;410、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用于磨削圆柱筒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和磨削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转轴,转轴沿第一轴向转动设置,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底盘,底盘固定于转轴并与转轴同轴;磨削机构包括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一连杆、磨削刀、第一弹性件和传动组件,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均与转轴同轴,且第一套环位于底盘和第二套环之间;第一连杆有多个,沿第一套环周向分布且均沿同一方向倾斜,每个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球铰接于底盘和第二套环;磨削刀沿第一套环径向滑动安装于第一套环,磨削刀与第一连杆的中点连接;第一弹性件在初始状态下处于伸长状态,并促使磨削刀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外移动或使磨削刀有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外移动趋势;磨削刀在圆柱筒内表面凸起的顶推下沿第一套环径向向内移动,并推动第一连杆的中点向内移动,进而使第二套环沿第二转向转动;传动组件将第二套环的转动传递至使第一弹性件进一步伸长,从而增加第一弹性件促使磨削刀向外移动的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内壁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三套环、第四套环、第二连杆、感应杆和第二弹性件,第三套环和第四套环均与转轴同轴,且均位于第二套环的远离底盘一侧,第三套环位于第二套环和第四套环之间;第二连杆有多个,多个第二连杆沿第三套环周向分布且均沿同一方向倾斜,且第二连杆的倾斜方向与第一连杆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二连杆与第二套环的倾斜角和第一连杆与第二套环的倾斜角相同,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长度相同;初始状态下,每个第二连杆的中点与转轴轴线的距离和每个第一连杆的中点与转轴轴线的距离均相等;每个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球铰接于第二套环和第四套环;感应杆有多个,每个感应杆均沿第三套环径向滑动安装于第三套环,且每个感应杆与一个第二连杆的中点连接,感应杆与磨削刀的长度相等;第二弹性件促使感应杆沿第三套环径向向外移动或使感应杆有沿第三套环径向向外移动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筒内壁磨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宏铎
申请(专利权)人:海安玻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