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5195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解决了浸渍固化装置内的石墨制品缺少支撑固定的问题。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脚座,外壳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顶盖,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通过卡环与外壳可拆卸连接,卡环与外壳固定连接,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支撑筒,支撑筒的顶部呈开口结构且贯穿支撑板,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筒、支撑板以及连接架连接而成的整体,可以起到支撑且分离多个石墨制品的作用,有利于石墨制品被充分浸渍,方便加工完后取出石墨制品。方便加工完后取出石墨制品。方便加工完后取出石墨制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石墨制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以及导热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和化工行业中,为了改善石墨易裂和易碎的缺陷,在加工石墨制品的过程中,会利用热稳定性高且结构完整的树脂填充石墨内的通孔,以降低石墨开孔率并提高石墨制品的机械性能,此过程即为石墨的浸渍固化加工。
[0003]然而,现有的石墨制品浸渍固化加工装置的内腔结构单一,实际使用时,由于单一的石墨制品缺少支撑固定,因此多个石墨制品放置在一起进行浸渍固化加工时易发生粘连,加工完成后不便拆分且易损坏石墨制品的整体性,导致成品质量下降,针对此问题,可提出一种新型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防止石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靠近至粘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解决了浸渍固化装置内的石墨制品缺少支撑固定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脚座,外壳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顶盖,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通过卡环与外壳可拆卸连接,卡环与外壳固定连接,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支撑筒,支撑筒的顶部呈开口结构且贯穿支撑板,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加热腔内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加热管,外壳的外侧安装有导热油进液管和导热油排液管,导热油进液管和导热油排液管均与加热腔连通,外壳的底部安装有树脂进出管,顶盖的顶部安装有增压以及抽真空管道,树脂进出管和增压以及抽真空管道均与外壳和顶盖配合形成的内腔连通;
[0007]支撑筒包括筒身和滤网,筒身侧壁内开设有两个开槽且开槽内固定连接有滤网。
[0008]优选的,两个滤网呈对称分布且均呈竖直设置,滤网均位于支撑板的底部。
[0009]优选的,支撑筒内设置有若干个在竖直方向上呈直线均匀分布的载板,载板呈网状结构且所有的载板均通过连接架与支撑筒连接,筒身的侧壁内开设有与连接架相配合的卡槽。
[0010]优选的,载板呈锥形结构,连接架呈U形结构。
[0011]优选的,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限位杆,限位杆呈L形结构且与卡环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顶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外壳的内径尺寸相配合的密封环,密封环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通槽且通槽呈锥台形结构,通槽内设置有钢珠,密封环
的内侧设置有支撑环,钢珠通过支杆与支撑环连接,钢珠与支杆固定连接,支杆贯穿支撑环且通过套设在支杆外壁上的弹簧与支撑环弹性滑动连接。
[0013]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石墨制品放置在支撑筒内,使得多个石墨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始终处于分离状态,有效避免了相互粘连的问题,且取放石墨时可将支撑板和支撑筒连接而成的整体通过卡环固定在外壳内或整体取出,有效提升了操作便利性。
[0015]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载板配合连接架可进一步分隔支撑筒内的空间,便于一次性处理多个石墨制品,提升加工效率,且连接架与筒身的卡合关系便于取放石墨制品。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示图;
[0019]图2为支撑板、支撑筒、载板以及连接架俯视配合示意图;
[0020]图3为支撑筒俯视剖示图;
[0021]图4为载板与连接架正视配合示意图;
[0022]图5为外壳、顶盖、密封圈以及相关组件放大剖示图。
[0023]图中:1、外壳;2、加热腔;3、加热管;4、导热油排液管;5、导热油进液管;6、树脂进出管;7、顶盖;8、增压以及抽真空管道;9、支撑板;10、卡环;11、支撑筒;12、筒身;13、滤网;14、载板;15、连接架;16、卡槽;17、密封环;18、支撑环;19、通槽;20、钢珠;21、支杆;2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参照图1

5,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脚座,外壳1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顶盖7,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9,支撑板9通过卡环10与外壳1可拆卸连接,卡环10与外壳1固定连接,支撑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支撑筒11,支撑筒11的顶部呈开口结构且贯穿支撑板9,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2,加热腔2内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加热管3,外壳1的外侧安装有导热油排液管4和导热油进液管5,导热油排液管4和导热油进液管5均与加热腔2连通,外壳1的底部安装有树脂进出管6,顶盖7的顶部安装有增压以及抽真空管道8,树脂进出管6和增压以及抽真空管道8均与外壳1和顶盖7配合形成的内腔连通;
[0026]支撑筒11包括筒身12和滤网13,筒身12侧壁内开设有两个开槽且开槽内固定连接有滤网13。
[0027]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8]在进行石墨制品的浸渍固化加工时,可将单个的石墨制品放置在支撑筒11内,树脂在进出外壳1和顶盖7配合形成的内腔的过程中,必须穿过支撑筒11的滤网13,使得树脂可以与支撑筒11内的石墨制品,加工完后可直接取出支撑板9和支撑筒11连接而成的整体。
[0029]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0030]支撑筒11配合支撑板9不仅可以起到分离支撑石墨制品的作用,同时可起到引导树脂的流动路径以提升浸渍效率的作用,以上改进综合提升了此石墨浸渍固定装置的实用性。
[0031]进一步的,两个滤网13呈对称分布且均呈竖直设置,滤网13均位于支撑板9的底部,则树脂经过滤网13时,支撑筒11所受的作用力更平衡,流动的树脂必须经过滤网13,使得树脂可以与石墨制品充分接触,提升浸渍效率。
[0032]进一步的,支撑筒11内设置有若干个在竖直方向上呈直线均匀分布的载板14,载板14呈网状结构且所有的载板14均通过连接架15与支撑筒11连接,筒身12的侧壁内开设有与连接架15相配合的卡槽16,石墨制品可放置在载板14的顶部,则一个支撑筒11内可防止多个石墨制品,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加工效率。
[0033]进一步的,载板14呈锥形结构,连接架15呈U形结构,石墨制品位于锥形结构的载板14顶部时更稳定,不易移动,U形结构的连接架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撑脚座,所述外壳(1)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顶盖(7),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通过卡环(10)与外壳(1)可拆卸连接,所述卡环(10)与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均匀分布的支撑筒(11),所述支撑筒(11)的顶部呈开口结构且贯穿支撑板(9),所述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加热腔(2),所述加热腔(2)内安装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加热管(3),所述外壳(1)的外侧安装有导热油排液管(4)和导热油进液管(5),所述导热油排液管(4)和导热油进液管(5)均与加热腔(2)连通,所述外壳(1)的底部安装有树脂进出管(6),所述顶盖(7)的顶部安装有增压以及抽真空管道(8),所述树脂进出管(6)和增压以及抽真空管道(8)均与外壳(1)和顶盖(7)配合形成的内腔连通;所述支撑筒(11)包括筒身(12)和滤网(13),所述筒身(12)侧壁内开设有两个开槽且开槽内固定连接有滤网(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制品浸渍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滤网(13)呈对称分布且均呈竖直设置,所述滤网(13)均位于支撑板(9)的底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大鑫陈国行胡泽明李正祥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东新电碳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