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493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升降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底座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底座左右两侧表面对称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板,安装板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贯穿安装板顶部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安装板顶部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锥;该可移动的升降平台,通过设置在底座底部设置万向轮使得该装置可以便捷地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得在土地顶部可以使用固定锥限定该装置的位置,在水泥地上可以使用防滑垫限定该装置的位置。的位置。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升降平台
,具体为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升降平台是一种多功能起重装卸机械设备,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移动式分为直臂式、曲臂式,剪叉式,桅柱式,铝合金升降平台,套缸式:固定式有剪叉式,导轨式升降平台、链条式升降平台、装卸平台及附着式电动施工平台等,升降平台随着人们对垂直运送的需求而出现,与人类的文明一样久远,原始的升降平台使用基本的动力方式如人力、畜力和水力来提升重量,在工业革命之前,这些动力方式一直被升降装置所广泛使用。
[0003]公开号为CN213976796U的一种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底座,与升降底座相连的剪刀升降支架和设于剪刀升降支架顶部的升降台,以及驱动剪刀升降支架升降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升降台实际高度的光栅尺;光栅尺包括底部固定于升降底座一侧的标尺光栅和设于升降台一侧且与标尺光栅配合使用的光栅读数头;还包括输入端与光栅读数头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的输出端与驱动装置相连接。该技术提供的升降平台,具有较低初始高度,升降行程较大,升降精度较高,可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0004]该装置虽然具有较低初始高度,升降行程较大,升降精度较高,可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但是该装置在运用于铁路地沟作业时,无法便捷地移动,并且该装置无法根据铁路地沟作业过程中不同材质的地面选择不同的限位方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座左右两侧表面对称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内侧表面分别与底座左右两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贯穿安装板顶部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底部开设有若干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呈均匀等间距排列,所述安装板顶部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锥,所述固定锥底端贯穿移动板顶部并与移动板滑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升降平台。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平台底部靠近左侧且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对称铰接有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底端分别与底座顶部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铰接。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之间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对称设有第一连接杆,所
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内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设有U型滑动座,所述U型滑动座与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U型滑动座内壁前后两侧表面对称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分别与升降平台底部靠近右侧且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铰接。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对称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杆内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靠近左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杆顶部铰接有调节液压缸,所述调节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靠近左侧的第一连接杆底部铰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该可移动的升降平台,通过设置在底座底部设置万向轮使得该装置可以便捷地移动;
[0017]2、该可移动的升降平台,通过设置限位机构使得在土地顶部可以使用固定锥限定该装置的位置,在水泥地上可以使用防滑垫限定该装置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各个称号的意义为:
[0022]1、底座;11、滑槽;12、升降平台;13、第一支撑杆;14、第一连接杆;15、U型滑动座;16、第二支撑杆;17、第二连接杆;18、调节液压缸;19、万向轮;
[0023]2、限位机构;21、安装板;22、液压缸;23、移动板;24、防滑垫;25、防滑凹槽;26、气缸;27、固定锥。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8]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开设有滑槽11,用来限定U型滑动座15的移动方向,底座1上方设有升降平台12,升降平台12底部靠近左侧且靠近前后两侧的
位置对称铰接有第一支撑杆13,起到支撑的作用,两个第一支撑杆13底端分别与底座1顶部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铰接,两个第一支撑杆13之间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对称设有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杆13内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用来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杆13。
[0029]具体的,第一支撑杆13下方设有U型滑动座15,U型滑动座15与滑槽11内壁滑动连接,用来安装第二支撑杆16。
[0030]具体的,U型滑动座15内壁前后两侧表面对称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6,两个第二支撑杆16顶端分别与升降平台12底部靠近右侧且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铰接,起到支撑的作用。
[0031]具体的,两个第二支撑杆16之间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对称设有第二连接杆17,第二连接杆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杆16内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用来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杆16。
[0032]需要补充的是,靠近左侧的第二连接杆17顶部铰接有调节液压缸18,调节液压缸18的活塞杆端部与靠近左侧的第一连接杆14底部铰接,用来带动第一支撑杆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底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9),所述底座(1)左右两侧表面对称设有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包括安装板(21),两个所述安装板(21)内侧表面分别与底座(1)左右两侧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21)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液压缸(22),所述液压缸(22)的活塞杆端部贯穿安装板(21)顶部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移动板(23),所述移动板(23)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4),所述防滑垫(24)底部开设有若干防滑凹槽(25),所述防滑凹槽(25)呈均匀等间距排列,所述安装板(21)顶部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通过螺栓对称固定连接有气缸(26),所述气缸(26)的活塞杆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锥(27),所述固定锥(27)底端贯穿移动板(23)顶部并与移动板(23)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开设有滑槽(11),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升降平台(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12)底部靠近左侧且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对称铰接有第一支撑杆(13),两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利强王式磊薛可宠薛博文余均杰吴代坤黄玉虎廖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通轨道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