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92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凸模、第一凹模,其中:第一凸模包括第一承载部以及对坯料进行冷挤压的第一工作部位,第一工作部位包括第一弧形面、第一凸出部、第二弧形面;第一凹模包括:第二承载部以及设置于第二承载部上的第一模腔、贯穿第二承载部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一端与第一模腔配合;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凸模、第二凹模,其中:第二凸模包括第三承载部以及对初步成型的极靴进行冷挤压的第二工作部位,第二工作部位包括第三弧形面、第二凸出部、第四弧形面;第二凹模包括第四承载部以及设置于第四承载部上的第二模腔、贯穿第四承载部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一端与第二模腔配合。二模腔配合。二模腔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极靴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极靴作为定子绕线的绕线骨架,其形状对于定子绕线至关重要,所以如何制造出合理的极靴形状成了非常关键的一个点。极靴需要被焊接在定子绕线外壳内侧,首先是焊接点如何安排,其次是焊接产生的残留物如何处理,残留物处理不当会对后期绕线有所损伤。采用冷挤压的方式,想要制造出合理的极靴需要制作出合适的凹凸模;一次成型的模型过于复杂,控制因素关联性强,稍有处理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极靴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模具,降低模具的复杂程度,利用本技术分阶段进行实施,可以制造出合理的极靴。
[0004]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凸模、第一凹模,其中:
[0006]第一凸模包括第一承载部以及对坯料进行冷挤压的第一工作部位,第一工作部位包括第一弧形面、第一凸出部、第二弧形面, 第一弧形面和第一凸出部均向第一承载部外侧凸出,第一弧形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的第一凸出部,第二弧形面向第一承载部的内侧凹进,第一弧形面的端部通过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凸出部连接;
[0007]第一凹模包括:第二承载部以及设置于第二承载部上的第一模腔、贯穿第二承载部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一端与第一模腔配合,第一模腔内设有第一环状凸台以及用于支撑极靴主体的支撑部,第一环状凸台与第一模腔的表面结合且环绕在第一通孔一端孔口周围,支撑部与第一模腔的表面结合,支撑部位于第一环状凸台的外侧,在支撑部与第一环状凸台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极靴凸台的第一让位腔体;
[0008]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凸模、第二凹模,其中:
[0009]第二凸模包括第三承载部以及对初步成型的极靴进行冷挤压的第二工作部位,第二工作部位包括第三弧形面、第二凸出部、第四弧形面, 第三弧形面和第二凸出部均向第三承载部外侧凸出,第三弧形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的第二凸出部,第四弧形面向第三承载部的内侧凹进,第三弧形面的端部通过第四弧形面与第二凸出部连接;
[0010]第二凹模包括第四承载部以及设置于第四承载部上的第二模腔、贯穿第四承载部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一端与第二模腔配合,第二模腔为凹弧形,第二模腔的底壁上设有用于为极靴凸台让位的第二让位腔体。
[0011]优选地,还包括切边模具,所述切边模具包括:凸模固定板、上模板、切刀、凸模、凹模、凹模固定套、下模板,凸模固定板与上模板固定,切刀与凸模分别与凸模固定板固定,凹模与凹模固定套固定。
[0012]优选地,第一环状凸台的外径为11.5mm。
[0013]优选地,第一环状凸台的内孔为锥孔。
[0014]优选地,支撑部外周面对应的半径为33
±
0.1mm,支撑部内表面对应的半径为26.5
±
0.1mm。
[0015]优选地,第三弧形面的半径为25
±
0.5mm,第三弧形面的宽度为36
±
0.2mm。
[0016]优选地,第二模腔的半径为26.7
±
0.1mm,第二模腔的宽度为36
±
0.2mm。
[0017]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S1,将材料放入剪切模具剪切获得坯料;
[0019]S2,将坯料放在第一模具中进行冷挤压,得到初步成型的极靴;
[0020]S3,将初步成型的极靴转移到第二模具中进行冷挤压,获得成型的极靴;
[0021]S4,将成型的极靴放在切边模具内,通过切边模具对成型的极靴的多余部分进行切除,获得成品极靴。
[0022]本技术采用分步成型的方式制造极靴,虽然相对现有技术的步骤会多一些,但是冷挤压的模具会简单很多,控制因素会分阶段实施、更容易实现,制造出的极靴具有更高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第一模具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的P部放大图;
[0025]图3为极靴的侧视图;
[0026]图4为第二模具的示意图;
[0027]图5为凹模的俯视图;
[0028]图6为切边模具的剖视图;
[0029]附图中的标记:
[0030]极靴主体A,极靴凸台B;
[0031]第一凸模1,第一承载部1a,第一工作部位1b,第一弧形面1c,第一凸出部1d,第二弧形面1e;
[0032]第一凹模2,第二承载部2a,第一模腔2b,第一通孔2c,第一环状凸台2d,支撑部2e,第一让位腔体2f;
[0033]第二凸模3,第三承载部3a,第二工作部位3b,第三弧形面3c,第二凸出部3d,第四弧形面3e;
[0034]第二凹模4,第四承载部4a,第二模腔4b,第二通孔4c,第二让位腔体4d;
[0035]凸模固定板10,上模板11,切刀12,凸模13,凹模14、凹模固定套15,下模板16,顶料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7]采用本技术进行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8]S1,将材料放入剪切模具剪切获得坯料;将材料放入剪切模具内,采用63吨的压力
机带动剪切模具工作,剪切后获得坯料,剪切模具为常用模具,在此不在详述。
[0039]S2,将坯料放在第一模具中进行冷挤压,得到初步成型的极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凸模1、第一凹模2,其中:
[0040]第一凸模1包括第一承载部1a以及对坯料进行冷挤压的第一工作部位1b,第一工作部位1b包括第一弧形面1c、第一凸出部1d、第二弧形面1e, 第一弧形面1c和第一凸出部1d均向第一承载部1a外侧凸出,第一弧形面1c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的第一凸出部1d,第二弧形面1e向第一承载部1a的内侧凹进,第一弧形面1c的端部通过第二弧形面1e与第一凸出部1d连接。
[0041]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面1c的半径为25.2mm,第二弧形面1e的半径为2mm,第一凸出部1d的表面为弧形面,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一凸模1用于压型极靴的一侧成凹面;其余部分均采用圆弧顺滑过渡,保证极靴一侧凹面光滑,避免形成折痕。
[0042]第一凹模2包括第二承载部2a以及设置于第二承载部2a上的第一模腔2b、贯穿第二承载部2a的第一通孔2c,第一通孔2c的一端与第一模腔2b配合,第一模腔2b内设有第一环状凸台2d以及用于支撑极靴主体A的支撑部2e,第一环状凸台2d与第一模腔2b的表面结合且环绕在第一通孔2c一端孔口周围,第一环状凸台2d的外径为11.5mm,第一环状凸台2d的内孔为锥孔,锥孔的锥度优先采用40
°
,该锥孔与推料顶杆配合,便于将预成型的极靴顶出。
[0043]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极靴的冷挤压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凸模(1)、第一凹模(2),其中:第一凸模(1)包括第一承载部(1a)以及对坯料进行冷挤压的第一工作部位(1b),第一工作部位(1b)包括第一弧形面(1c)、第一凸出部(1d)、第二弧形面(1e), 第一弧形面(1c)和第一凸出部(1d)均向第一承载部(1a)外侧凸出,第一弧形面(1c)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的第一凸出部(1d),第二弧形面(1e)向第一承载部(1a)的内侧凹进,第一弧形面(1c)的端部通过第二弧形面(1e)与第一凸出部(1d)连接;第一凹模(2)包括:第二承载部(2a)以及设置于第二承载部(2a)上的第一模腔(2b)、贯穿第二承载部(2a)的第一通孔(2c),第一通孔(2c)的一端与第一模腔(2b)配合,第一模腔(2b)内设有第一环状凸台(2d)以及用于支撑极靴主体(A)的支撑部(2e),第一环状凸台(2d)与第一模腔(2b)的表面结合且环绕在第一通孔(2c)一端孔口周围,支撑部(2e)与第一模腔(2b)的表面结合,支撑部(2e)位于第一环状凸台(2d)的外侧,在支撑部(2e)与第一环状凸台(2d)之间形成用于成型极靴凸台(B)的第一让位腔体(2f);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凸模(3)、第二凹模(4),其中:第二凸模(3)包括第三承载部(3a)以及对初步成型的极靴进行冷挤压的第二工作部位(3b),第二工作部位(3b)包括第三弧形面(3c)、第二凸出部(3d)、第四弧形面(3e), 第三弧形面(3c)和第二凸出部(3d)均向第三承载部(3a)外侧凸出,第三弧形面(3c)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的第二凸出部(3d),第四弧形面(3e)向第三承载部(3a)的内侧凹进,第三弧形面(3c)的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许海龙唐宾黄琪琪周林刘子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