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359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包括变速控制组件以及变速箱组件,变速控制组件由支撑箱体和侧操纵盖组成,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箱体与设置在变速箱体内部的拨叉件,拨叉件通过换挡外拨头与变速控制组件连接,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侧操纵盖与支撑箱体安装面布置在水平面上,可方便观察和快速使主副变速传递杆分别与换挡内拨头对正连接采用模块化设计,拆装及维修方便,模块化的侧操纵结构可轻松与变速箱连接件完成对接,拆卸也快捷,检修方便,减小侧操纵盖的纵向长度,有利于保证侧操纵盖的强度,有利于铸造造型。同时变速箱体侧面开口小,箱体侧面强度可得到有效保证,增强箱体使用寿命。增强箱体使用寿命。增强箱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拖拉机侧操纵换挡装置包括主变速换挡机构和副变速换挡机构,其中主变速换挡机构包括主变速换挡杆、主变速换挡球座、主变速外操纵拨头、主变速传递杆、主变速内操纵拨头和主变速换挡拨块;副变速换挡机构包括副变速换挡杆、副变速换挡球座、副变速外操纵拨头、副变速传递杆、副变速内操纵拨头和副变速换挡拨块;主变速换挡杆和副变速换挡杆分别固定在主变速换挡球座和副变速换挡球座上,主变速传递杆和副变速传递杆平行设置在侧操纵盖内。换挡时,主变速换挡杆通过主变速外操纵拨头带动主变速传递杆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主变速传递杆通过主变速内操纵拨头操纵主变速换挡拨块,从而实现换挡,副变速换挡机构换挡原理与此相同。
[0003]上述传动结构中主变速换挡机构和副变速换挡机构分别独立设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传动路线较长,传动效率低,故障率也高。
[0004]现有的拖拉机侧操纵换挡装置存在安装开口较大的问题,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强度不够,且容易漏油,由于拨叉集中固定在侧操纵盖上,安装时很难对正箱体内的啮合套或者同步器,加工又很难保证所需的平面度公差,侧操纵盖上直接布置有主副变速拨叉,使得侧操纵盖的纵向长度较长,造成整个侧操纵盖的强度降低,箱体开口大,使用寿命明显降低,因此,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
[0006]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包括变速控制组件以及变速箱组件,变速控制组件由支撑箱体和侧操纵盖组成,所述侧操纵盖位于支撑箱体的下端,支撑箱体内部设置有主变速传递杆和副变速传递杆,主变速传递杆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在支撑箱体上表面的主变速操纵杆总成,副变速传递杆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在支撑箱体上表面的副变速操纵杆总成,所述主变速传递杆和副变速传递杆的下端分别通过换挡内拨头与设置在操纵盖内部的主变速换挡轴的一端和副变速换挡轴的一端相连,主变速换挡轴的另一端和副变速换挡轴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换挡外拨头,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箱体与设置在变速箱体内部的拨叉件,所述拨叉件通过换挡外拨头与变速控制组件连接。
[000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变速换挡轴和副变速换挡轴上靠近换挡内拨头的一端均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利用弹簧实现更有效的复位,使用操作便捷。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变速控制组件的形状为L形,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拆装及维修方便,有效的将侧操纵盖与变速箱体对接面的加工面积减小,保证侧操纵盖及变速箱体的加工面的形位公差,可有效减少加工偏差,良好的平面度有利于对接面的密封。同时可
有效缩短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成本。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变速箱体的外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变速控制组件的安装口,既作为侧操纵换挡结构的安装口,又可以作为变速箱检修口,可变速判断变速箱内部故障,节省维修时间。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操纵盖通过螺栓与变速箱体连接,对接面减少,可减少标准件的使用,降低外购件成本。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侧操纵盖与支撑箱体安装面布置在水平面上,可方便观察和快速使主副变速传递杆分别与换挡内拨头对正连接采用模块化设计,拆装及维修方便,拨叉组件集中布置在变速箱体内部而不是侧操纵盖上,模块化的侧操纵结构可轻松与变速箱连接件完成对接,拆卸也快捷,检修方便,减小侧操纵盖的纵向长度,有利于保证侧操纵盖的强度,有利于铸造造型。同时变速箱体侧面开口小,箱体侧面强度可得到有效保证,增强箱体使用寿命。
[0013]本装置设置有安装口,既作为侧操纵换挡结构的安装口,又可以作为变速箱检修口,可变速判断变速箱内部故障,节省维修时间。
[0014]本装置设置L形的变速控制组件,结构简单,模块化设计,拆装及维修方便,有效的将侧操纵盖与变速箱体对接面的加工面积减小,保证侧操纵盖及变速箱体的加工面的形位公差,可有效减少加工偏差,良好的平面度有利于对接面的密封,同时可有效缩短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成本。
[0015]本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结构的安装开口较大的问题,现有的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强度不够,且容易漏油,且由于拨叉集中固定在侧操纵盖上,安装时很难对正箱体内的啮合套或者同步器,加工又很难保证所需的平面度公差,从而导致渗油风险增大,安装困难,本装置侧操纵盖体积减小,不仅解决了上述漏油和安装困难的问题,还是得整个变速箱体的体积也减小,后期安装误差小,密封较好、加工方便、安装方便,减小侧操纵盖的长度,增强其工作强度,减小变速箱体的侧开口,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侧操纵换挡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侧操纵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侧操纵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侧操纵换挡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侧操纵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变速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1.侧操纵盖2.主变速换挡轴3.副变速换挡轴4.弹簧5.换挡内拨头6.支撑箱体7.主变速传递杆8.副变速传递杆9.主变速操纵杆总成10.副变速操纵杆总成11.换挡外拨头12.变速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
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4]如图1~4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包括侧操纵盖1、主变速换挡轴2、副变速换挡轴3、弹簧4、换挡内拨头5、支撑箱体6、主变速传递杆7、副变速传递杆8、主变速操纵杆总成9、副变速操纵杆总成10、换挡外拨头11、变速箱体12。
[0025]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包括变速控制组件以及变速箱组件,变速控制组件由支撑箱体6和侧操纵盖1组成,所述侧操纵盖1位于支撑箱体6的下端,支撑箱体6内部设置有主变速传递杆7和副变速传递杆8,主变速传递杆7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在支撑箱体6上表面的主变速操纵杆总成9,副变速传递杆8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在支撑箱体6上表面的副变速操纵杆总成10,所述主变速传递杆7和副变速传递杆8的下端分别通过换挡内拨头5与设置在操纵盖内部的主变速换挡轴2的一端和副变速换挡轴3的一端相连,主变速换挡轴2的另一端和副变速换挡轴3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换挡外拨头11,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箱体12与设置在变速箱体12内部的拨叉件,所述拨叉件通过换挡外拨头11与变速控制组件连接。
[0026]主变速换挡轴2和副变速换挡轴3上靠近换挡内拨头5的一端均套设有弹簧4,所述弹簧4为压缩弹簧4,利用弹簧4实现更有效的复位,使用操作便捷。
[0027]变速控制组件的形状为L形,结构简单,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模块化侧操纵换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控制组件以及变速箱组件,变速控制组件由支撑箱体和侧操纵盖组成,所述侧操纵盖位于支撑箱体的下端,支撑箱体内部设置有主变速传递杆和副变速传递杆,主变速传递杆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在支撑箱体上表面的主变速操纵杆总成,副变速传递杆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在支撑箱体上表面的副变速操纵杆总成,所述主变速传递杆和副变速传递杆的下端分别通过换挡内拨头与设置在操纵盖内部的主变速换挡轴的一端和副变速换挡轴的一端相连,主变速换挡轴的另一端和副变速换挡轴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换挡外拨头,变速箱组件包括变速箱体与设置在变速箱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义宋美华李恩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