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促进抗原溶酶体逃逸激活免疫系统的抗原递送载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5190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促进抗原溶酶体逃逸激活免疫系统的抗原递送载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向体内递送抗原的载体,该载体是利用聚乙烯亚胺和甘露糖对金属骨架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所得的金属骨架复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原递送载体粒径均一、分散性好、生物安全性高、对抗原负载量大,展现出对树突状细胞的的高靶向性,增加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摄取,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并促使抗原在树突状细胞内的交叉递呈,能够高效的激活CD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促进抗原溶酶体逃逸激活免疫系统的抗原递送载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促进抗原溶酶体逃逸激活免疫系统的抗原递送载体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可有效的激活免疫反应。基于DC的免疫疗法是最具前景的免疫治疗策略之一。目前,DC免疫疗法在各大癌症治疗中取得重大突破。Aivita Biomedical公司公布的ilixadencel DC疫苗在针对转移性肾细胞癌、胶质母细胞瘤、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表现优异,大大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患者的总生存率和完全缓解率,并且更加安全。基于DC的免疫治疗在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方面有着振奋人心的成绩,加速高效DC细胞疗法的研究,将推动癌症治疗进入新的时代。
[0003]然而,DC治疗仍存在一些局限因素。首先,从治疗流程来看,DC治疗通过采用病人自体的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然后负载相应的肿瘤抗原,制成负载肿瘤抗原的DC,再将这些DC注入体内后刺激体内的肿瘤杀伤性淋巴细胞增殖,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整个过程工艺复杂,耗时长,且体外培养存在感染风险,回输人体之后易遭到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排斥。其次,从抗原负载能力来看,由于抗原本身并不具备靶向性,DC对抗原的负载能力并不高。再次,DC通过内吞小泡摄取外源性抗原,经由溶酶体途径导向MHC II类复合物,激活辅助性CD4
+
T细胞而无法高效的直接激活杀伤性CD8
+
T细胞。以上三点,限制DC免疫治疗效果。发展直接在体内靶向DC、增加DC对抗原的摄取、促使抗原在DC内交叉递呈、增强DC对 CD8
+
T细胞激活的抗原递送系统,可全面增强DC诱导的免疫应答,成为提高DC 免疫疗效的关键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DC细胞疗法目前存在的问题:1.治疗流程复杂、耗时长;2.DC对抗原摄取提呈效率低;3.无法高效激活CD8
+
T细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金属骨架材料为主体,通过靶向配体和质子化修饰,制备具有特异性的靶向DC、提高DC抗原摄取、促进抗原溶酶体逃逸激活CD8
+
T细胞功能的体内抗原递送载体(金属骨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载体在制备过程中直接包覆抗原(ovalbumin,OVA,包括但不限于)和免疫佐剂(CpG

ODN,包括但不限于),与载体形成体内抗原递送系统,诱导强效的免疫反应,杀伤癌细胞。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用于向体内递送抗原的载体。
[0006]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用于向体内递送抗原的载体为利用聚乙烯亚胺和甘露糖对金属骨架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所得的金属骨架复合物。金属骨架材料为本领域公知的由锌离子和2

甲基咪唑配体组成。
[0007]其中,所述金属骨架复合物的形状为规则的多边形立方体,粒径可为100

120nm。
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骨架复合物的粒径为118nm。
[0008]在一些案例中,所述载体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0009](A1)将锌离子(如六水合硝酸锌Zn(NO3)2·
6H2O)与聚乙烯亚胺(PEI MW 600) 溶解于水中,得到溶液1;
[0010](A2)将2

甲基咪唑(2MeIM)溶于水中,得到溶液2;
[0011](A3)将所述溶液1进行磁力搅拌,在磁力搅拌下向所述溶液1中倒入所述溶液2,保持磁力搅拌反应10

15min(如15min)后将混合液在10000

11000rpm(如 10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吸出上清后留沉淀部分,然后向沉淀中加水,得到溶液3;
[0012](A4)将D

(+)

甘露糖溶于水得到溶液4;
[0013](A5)将所述溶液3进行磁力搅拌,在磁力搅拌下向所述溶液3中倒入所述溶液4,保持磁力搅拌反应25

30min(如30min)后将混合液在10000

11000rpm(如 10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沉淀经40

45℃(如45℃)下真空干燥,即为所述载体;
[0014]其中,所述溶液1中的六水合硝酸锌、聚乙烯亚胺、所述溶液2中的2

甲基咪唑和所述溶液4中的D

(+)

甘露糖的配比为0.17mmoL:0.0833mmoL:11.8mmoL:2.77 mmoL。
[001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用于向体内递送抗原的载体的制备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用于向体内递送抗原的载体的制备方法,可包括前文的步骤 (A1)

(A5)。
[001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负载有抗原和/或免疫佐剂的体内抗原递送系统。
[0018]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负载有抗原和/或免疫佐剂的体内抗原递送系统,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
[0019](B1)将锌离子(如六水合硝酸锌Zn(NO3)2·
6H2O)与聚乙烯亚胺(PEI MW 600) 溶解于水中,得到溶液1;
[0020](B2)将如下1)和2)溶于水中,得到溶液2;
[0021]1)2

甲基咪唑;
[0022]2)抗原和/或佐剂;
[0023](B3)将所述溶液1进行磁力搅拌,在磁力搅拌下向所述溶液1中倒入所述溶液2,保持磁力搅拌反应10

15min(如15min)后将混合液在10000

11000rpm(如 10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吸出上清后留沉淀部分,然后向沉淀中加水,得到溶液3;
[0024](B4)将D

(+)

甘露糖溶于水得到溶液4;
[0025](B5)将所述溶液3进行磁力搅拌,在磁力搅拌下向所述溶液3中倒入所述溶液 4,保持磁力搅拌反应25

30min(如30min)后将混合液在10000

11000rpm(如10000 rpm)转速下离心15min,吸出上清后留沉淀部分,沉淀经40

45℃(如45℃)下真空干燥,即为所述负载有抗原和/或免疫佐剂的体内递送系统;
[0026]其中,所述溶液1中的锌离子、聚乙烯亚胺、所述溶液2中的2

甲基咪唑、所述抗原和/或佐剂,以及所述溶液4中的D

(+)

甘露糖,配比为0.17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向体内递送抗原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利用聚乙烯亚胺和甘露糖对金属骨架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所得的金属骨架复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骨架复合物的形状为规则的多边形立方体,粒径在100

120n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A1)将锌离子与聚乙烯亚胺溶解于水中,得到溶液1;(A2)将2

甲基咪唑溶于水中,得到溶液2;(A3)将所述溶液1进行磁力搅拌,在磁力搅拌下向所述溶液1中倒入所述溶液2,保持磁力搅拌反应10

15min后将混合液在10000

11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吸出上清后留沉淀部分,然后向沉淀中加水,得到溶液3;(A4)将D

(+)

甘露糖溶于水得到溶液4;(A5)将所述溶液3进行磁力搅拌,在磁力搅拌下向所述溶液3中倒入所述溶液4,保持磁力搅拌反应25

30min后将混合液在10000

11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沉淀经40

45℃下真空干燥,即为所述载体;其中,所述溶液1中的锌离子、聚乙烯亚胺、所述溶液2中的2

甲基咪唑和所述溶液4中的D

(+)

甘露糖的配比为0.17mmoL的锌离子:0.0833mmoL的聚乙烯亚胺:11.8mmoL的2

甲基咪唑:2.77mmoL的D

(+)

甘露糖。4.一种用于向体内递送抗原的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权利要求3中的步骤(A1)

(A5)。5.一种负载有抗原和/或免疫佐剂的体内抗原递送系统,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B1)将锌离子与聚乙烯亚胺溶解于水中,得到溶液1;(B2)将如下1)和2)溶于水中,得到溶液2;1)2

甲基咪唑;2)抗原和/或佐剂;(B3)将所述溶液1进行磁力搅拌,在磁力搅拌下向所述溶液1中倒入所述溶液2,保持磁力搅拌反应10

15min后将混合液在10000

11000rpm转速下离心15min,吸出上清后留沉淀部分,然后向沉淀中加水,得到溶液3;(B4)将D

(+)

甘露糖溶于水得到溶液4;(B5)将所述溶液3进行磁力搅拌,在磁力搅拌下向所述溶液3中倒入所述溶液4,保持磁力搅拌反应25

30min后将混合液在100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琳李富荣梁敏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