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1015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房,包括房体,房体内侧底部设置有流通管体和喷淋管组,喷淋管组包括依次相邻布设的多根引导管,引导管连通于流通管体,多根引导管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堆放垃圾袋的放置区,引导管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用于雾化待喷洒的药剂,喷淋头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出液口,同一个喷淋头上相邻两个出液口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条且多个支撑条一端交接于喷淋头中轴线位置处,交接位置处固设有表面平滑设置的支撑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垃圾房,可较大程度避免垃圾袋堵塞底部出液口导致喷液效率降低的情况发生,有效实现对垃圾袋表面的喷液。现对垃圾袋表面的喷液。现对垃圾袋表面的喷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垃圾房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垃圾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物也随之迅速增加,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一个继续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多数是采取在居民区定点设置垃圾房。垃圾房的种类较多,例如近些年出现的智能垃圾箱房,其内设立了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项功能,可以承载多重任务需求:实时监控垃圾投递现场,有效识别垃圾分类的准确率;红外端口扫描,支持绿色账户卡识别,反应更加灵敏,但现在的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囤积屋在垃圾累积至转运销毁期间会存留一定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大量的蝇虫,而且蝇虫具有繁育速度快携带细菌的特点,对垃圾房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0003]针对这个问题,在现有技术如申请号为CN202020361607.3的专利文献,其公开了一种垃圾房,其通过在贮存室内设置除臭系统,其中的喷药结构可以根据预设策略喷洒除臭药剂,对贮存室和其内的垃圾桶进行除臭;通过合理设置预设策略,可以优化喷药结构的喷药时间和喷药量,从而提高除臭药剂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垃圾房的恶臭问题,避免有害气体排出垃圾房。
[0004]但这种方式在面对袋装垃圾时却存在着局限性,例如,有的垃圾房内堆放了较多的袋装垃圾,因垃圾袋内垃圾重量不一且堆放无序,很容易出现垃圾袋之间间隙偏小的现象,此时即使控制药剂喷药时间和喷药量液会由于间隙较小导致底部垃圾接触的药剂量较小,若从底部喷液又容易出现垃圾袋堵塞喷口的现象。
[0005]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垃圾房,其在面对袋装垃圾的药剂喷洒时,有较大几率出现垃圾袋堵塞底部喷口导致喷液效率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房,可以提升喷洒的均匀性,使得药剂喷出时尽可能多的接触垃圾袋表面,从而提高杀虫、喷洒效率。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0008]一种智能垃圾房,包括一侧设置有投入口的房体,所述房体内侧底部设置有流通管体和喷淋管组,所述喷淋管组包括依次相邻布设的多根引导管,所述引导管连通于所述流通管体,多根所述引导管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堆放垃圾袋的放置区,所述引导管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用于雾化待喷洒的药剂,所述喷淋头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出液口,同一个所述喷淋头上相邻两个所述出液口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条且多个所述支撑条一端交接于喷淋头中轴线位置处,交接位置处固设有表面平滑设置的支撑板。
[0009]本技术一种智能垃圾房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同一个喷淋头上的多个出液口分
别与所述喷淋头的中轴线呈一定角度向外倾斜设置。
[0010]本技术一种智能垃圾房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同一个喷淋头上相邻两个所述出液口呈倒八字形或V字形布设。
[0011]本技术一种智能垃圾房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引导管之间形成有流液缝,所述房体内侧底端位于所述喷淋管组的下方形成有积液槽,所述房体一侧还设有连通于所述积液槽的排液口。
[0012]本技术一种智能垃圾房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房体内侧顶部设置有呈环形或U形设置的喷液管,所述喷液管的内侧表面均匀设置有喷液口。
[0013]本技术一种智能垃圾房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流通管体呈U字形,所述流通管体的内侧连通设置有所述引导管。
[0014]本技术一种智能垃圾房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多个所述引导管自靠近所述投入口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投入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喷淋管组、支撑条、支撑板的配合,实现垃圾袋与喷淋头之间的间隔设置;其中,当将垃圾袋堆放在喷淋管组表面时,支撑条会托起垃圾袋,以使垃圾袋不会直接压在喷淋头的表面,这就可避免垃圾袋堵塞喷淋头导致出液口喷液效率降低的情况发生,有效实现对垃圾袋底部的喷洒。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垃圾房外观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中流通管体、喷液管分布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流通管体和喷淋管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喷淋头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房体;2、流通管体;3、喷淋管组;31、引导管;32、喷淋头;321、出液口;33、支撑条;34、支撑板;35、流液缝;4、喷液管;41、喷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房,包括一侧设置有投入口的房体1、流通管体2、喷淋管组3以及喷液管4;其中,房体1内侧底端形成有积液槽,房体1一侧表面还设有连通于所述积液槽的排液口;流通管体2安装布设房体1内部底部且位于积液槽的上方,流通管体2呈U字形,流通管体2的内侧设置有上述的喷淋管组3,喷淋管组3包括依次相
邻布设的多根引导管31,引导管31连通于流通管体2,多根所述引导管31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堆放填充有垃圾的垃圾袋的放置区,引导管31顶部(沿平行于自身轴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32,用于雾化待喷洒的药剂,所述喷淋头32包括呈沿其中轴线为基准周向阵列分布的多个出液口321,同一个所述喷淋头32上相邻两个所述出液口321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条33且多个所述支撑条33一端交接于喷淋头32中轴线位置处(支撑条33与出液口321错位布设),交接位置处固设有表面平滑设置的支撑板34;通过设置支撑条33和支撑板34可以实现垃圾袋底部与出液口321之间的间隔设置,避免出液口321堵塞,影响正常喷洒作业,有效保证喷液效率。
[0025]进一步的,同一个喷淋头32上的多个出液口321分别与所述喷淋头32的中轴线呈一定角度向外倾斜设置(即出液口321朝垃圾袋底部喷淋不同角度)。具体的,同一个喷淋头32上相邻两个所述出液口321呈倒八字形或V字形布设。采用上述设计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喷洒的均匀性,向四周喷洒药剂。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喷淋头32上的多个出液口321的底端分别独立连通于引导管31或通过同一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垃圾房,包括一侧设置有投入口的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内侧底部设置有流通管体和喷淋管组,所述喷淋管组包括依次相邻布设的多根引导管,所述引导管连通于所述流通管体,多根所述引导管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堆放垃圾袋的放置区,所述引导管顶部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头,用于雾化待喷洒的药剂,所述喷淋头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出液口,同一个所述喷淋头上相邻两个所述出液口之间均设置有支撑条且多个所述支撑条一端交接于喷淋头中轴线位置处,交接位置处固设有表面平滑设置的支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房,其特征在于:同一个喷淋头上的多个出液口分别与所述喷淋头的中轴线呈一定角度向外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雪巩小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