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4962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转化医学和新药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公开了一株用于构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细胞株;公开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肿瘤发生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获得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该小鼠模型中淋巴瘤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脑侵犯等,与人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侵袭特征高度相似,是开展小分子抗癌药物、抗体疗法、细胞疗法的理想体内药效评价动物模型,也可用于淋巴瘤侵犯脑的分子机制研究。侵犯脑的分子机制研究。侵犯脑的分子机制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化医学和新药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约占30%。由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高度异质的淋巴瘤,在淋巴瘤发生特征与药物应答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异质性,约40%的患者无法从标准化疗方案R

CHOP中获益。在这些复发难治的患者中,淋巴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和脊柱,包括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被认为是这些患者无法从化疗中获益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临床上尝试采用鞘内注射高剂量MTX或Ara

C或其他临床试验药物对PCNSL和SCNSL 进行预防和治疗,尚未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0003]缺乏理想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开展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子机制探究和药物开发的主要限制因素。本专利技术中筛选获得了一株小鼠B淋巴瘤细胞来源的细胞株MA

2,采用该细胞株经尾静脉注射构建淋巴瘤重构模型,可以快速获得侵犯脑特征的淋巴瘤小鼠模型,是开展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子机制探究和药物开发的理想动物模型。该小鼠模型发病时间短,脑侵犯特征一致性高,与人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脑侵犯特征非常相似,是小分子抗癌药物、抗体疗法、细胞疗法的理想体内药效评价动物模型,也可用于淋巴瘤侵犯脑的分子机制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所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可用于新药开发过程中的临床前动物体内药效分析。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连续移植实验分析MA细胞系(遗传背景为Eμ

Myc;Cdkn2a
Arf

/

)来源的原代细胞株的成瘤特征,筛选获得倾向于侵犯脑的细胞株MA

2;(2)将细胞株MA

2 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移植入受体小鼠内;(3)受体小鼠在接收移植后20天左右出现脑侵犯等表型,即获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
[000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淋巴瘤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前述构建方法获得的倾向于侵犯脑的细胞株MA

2。
[0009]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前述构建方法获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前述构建方法获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
型用于开展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药物和疗法的体内药效评价的用途。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开展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药物和疗法的体内药效评价的方法,包括步骤:将候选药物或疗法施用于前述构建方法获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若淋巴瘤消退或减缓生长,则表明该药物或疗法有效,可将该候选药物或疗法确定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候选治疗药物或疗法。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提供前述构建方法获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用于开展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公开了一株用于构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细胞株;公开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肿瘤发生特点。
[0015]本专利技术构建获得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该小鼠模型中淋巴瘤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脑侵犯等,与人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侵袭特征高度相似,是开展小分子抗癌药物、抗体疗法、细胞疗法的理想体内药效评价动物模型,也可用于淋巴瘤侵犯脑的分子机制研究。
附图说明
[0016]图1:MA

2细胞株的鉴定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示意图。采用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将MA细胞系移植到C57BL/6小鼠,即淋巴瘤移植模型,当受体小鼠发病后,解剖受体小鼠获取淋巴瘤,如图所示用MA

1L和MA

2L表示不同受体小鼠来源的淋巴瘤。单个淋巴瘤进一步体外培养建立稳定细胞株,如图所示用MA

1和MA

2表示不同淋巴瘤MA

1L 和MA

2L所建立的稳定细胞株,然后进行连续移植实验,分析不同细胞株在受体小鼠的侵犯器官是否有差异,MA细胞系主要侵犯肾脏和淋巴结等淋巴结外器官。
[0017]图2: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侵犯特征。A,MA和MA

2受体小鼠的生存曲线。其中MA受体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7.5天,MA

2受体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天。B, MA

2受体小鼠的脑侵犯特征。左图为脑未侵犯的照片,右图为淋巴瘤侵犯脑的照片,统计结果显示脑侵犯特征是MA

2受体小鼠的独特特征,p值为0.015,差异显著。C,MA

2受体小鼠的其他器官侵犯特征。如图所示为淋巴瘤侵犯胸脊柱、胸肋骨、胃、肾脏、肺的照片,统计结果显示肺侵犯特征是MA

2受体小鼠的独特特征,p值为0.0003,差异极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专利技术主要专利技术了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该专利技术可用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过程中的临床前动物体内药效分析。
[0019]与其他淋巴瘤小鼠模型相比,基于同种移植模型构建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淋巴瘤发生过程被认为更接近生理微环境,这些淋巴瘤的发生过程是处于正常的免疫系统下,与人类淋巴瘤的临床相关性更强。而且,在完整的免疫系统里,这些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处于正常的生物和免疫环境中,细胞因子和效应细胞的功能能被更精确地研究。
[0020]本专利技术在遗传背景为Eμ

Myc;Cdkn2a
Arf

/

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基础上,进一步分
离得到一株能够在同种移植模型中倾向于侵犯脑的细胞株MA

2,是理想的人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小鼠模型。
[002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是采用尾静脉注射的方式将细胞株MA

2移植入受体小鼠,该模型构建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MA(遗传背景为Eμ

Myc;Cdkn2a
Arf

/

)构建同种移植模型,当淋巴瘤发生后,对侵犯部位不同的原代淋巴瘤进行体外培养和建立稳定细胞株,再采用这些原代细胞株进行连续移植实验,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脑侵犯倾向的细胞株MA

2。将细胞株MA

2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移植入受体小鼠内,受体小鼠在接收移植后20天左右出现脑侵犯等表型,即成功构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细胞株MA

2是来源于小鼠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遗传背景为Eμ

Myc;Cdkn2a
Arf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细胞株MA

2在同种移植模型中淋巴瘤主要侵犯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细胞株MA

2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曦邓民谣魏庄汤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米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