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管材的三层共挤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940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管材的三层共挤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接的外层模头、熔体螺旋模具体、中层模具体、分流锥、芯模,外层模头、熔体螺旋模具体、中层模具体、分流锥通过底模设置的螺钉连接于一体,外层模头、熔体螺旋模具体、中层模具体之间设置流道,中层模具体和芯模间的渐变环形流道,分流锥设有导流流道,分流锥与芯模固定连接,熔体螺旋模具体位于外层模头和中层模具体之间,熔体螺旋模具体内表面开设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自取向螺旋槽,螺旋槽与中层模具体外圆构成自螺旋取向流道,在自螺旋取向流道的内外侧分别连通设置有内外预冷水道,熔体在中间挤出层的熔融混合与冷却成型,耐压等级高,结构紧凑,实用性广。实用性广。实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管材的三层共挤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共挤增强管材模具,尤其是用于玻璃纤维产生取增强管材的一种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管材的三层共挤模具。
技术背景
[0002]近年来,中国的塑料行业蓬勃发展,作为轻工行业的支柱型产业,塑料行业每年保持着较大增速,而塑料制品因其可塑性强,质量轻,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挤出成型的制品一直占据着塑料产品的首位,而共挤则是制备具有复合材料层挤出型材的一种重要途径。
[0003]挤出生产聚乙烯管因其价格低廉,产量高,污染小等优点在管材市场占有很大份额,但其还存在刚性差,拉伸比小,蠕变大等缺陷,从而影响聚乙烯管的使用寿命。
[0004]单一材料的塑料制品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市场和实际的需求,由此复合材料得以迅速发展。其中,玻璃纤维作为一种填料因其质轻而硬,耐腐蚀,强度高,抗老化效果好等优点,在挤出制品中应用广泛。但是现有的玻璃纤维增强管材因制备方式不完善而使其存在玻璃纤维分布不均匀,取向不一致等问题,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工业的要求。<br/>[00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管材的三层共挤模具,包括由外到内依次套接的外层模头(2)、熔体螺旋模具体(4)、中层模具体(5)、分流锥(10)、芯模(1),外层模头(2)、熔体螺旋模具体(4)、中层模具体(5)、分流锥(10)通过底模(6)设置的螺钉连接于一体,其特征在于:外层模头(2)、熔体螺旋模具体(4)、中层模具体(5)之间形成流道,所述中层模具体(5)和芯模(1)之间形成渐变环形流道,分流锥(10)内设有对称分布的多个导流流道,多个导流流道与渐变环形流道连通,分流锥(10)与芯模(1)固定连接,所述熔体螺旋模具体(4)的内表面开设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自取向螺旋槽(12),螺旋槽(12)与中层模具体(5)外圆构成自螺旋取向流道(18),熔体螺旋模具体(4)和中层模具体(5)分别设置有冷却水道,冷却水道用于预冷流经螺旋取向流道(18)物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玻璃纤维增强管材的三层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模头(2)的内孔设置有:成型孔(201)、锥形槽孔(202)、外层模头定位孔(203),成型孔(201)、外层模头定位孔(203)为圆环形截面,外层模头定位孔(203)孔径大于成型孔(201)孔径,外层模头定位孔(203)通过截面积逐渐变小的锥形槽孔(202)过渡为成型孔(201),所述熔体螺旋模具体(4)设置有外圆,外圆上端设置有过渡连接的外锥面,锥形槽孔(202)与熔体螺旋模具体(4)的外锥面之间形成锥状环形外层料流道,所述芯模(1)外周设置有成型外圆(101)、成型外锥面(102)、渐变外锥面(103),成型外圆(101)为等径圆柱面,成型外圆(101)外径最大,成型外圆(101)、成型外锥面(102)、渐变外锥面(103)依次过渡连接且横截面逐渐变小,熔体螺旋模具体(4)、外层模头(2)、中层模具体(5)通过圆周分布的螺栓依次穿过底模(6)及熔体螺旋模具体(4)、中层模具体(5)的同心连接法兰进行连接,并在接触面设有密封槽,内置密封圈防止漏料,底模(6)上设有中层料接口以及内层料接口(11);中层模具体(5)内设置孔道连接中层料接口,孔道连接螺旋取向流道(18),外层模头(2)设置的外层料接口(3),内层料接口(11)连接多个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占春李星宇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