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54834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5
本申请公开了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属于交通工具结构技术领域,该结构能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巴士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包括车架、轨道和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固定安装在车架底端,所述车轮组件转动配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轨道由若干轨道件组成,所述车轮组件由若干车轮组组成,所述车轮组与所述轨道件相配接;所述轨道件包括T字轨、车轮槽、主支撑梁、两个辅支撑梁、若干支撑臂、两个工字轨、若干悬臂梁和若干U型螺栓;所述车轮组包括车轮架、两个驱动轮、四个平衡轮和四个平衡臂;所述驱动轮与所述T字轨的车轮槽相配接,所述平衡轮与所述工字轨相配接。轮与所述工字轨相配接。轮与所述工字轨相配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
[0001]本申请是《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车轮组及轨道与车轮组的装配方法》的分案申请
[0002]原申请的申请日:2021年03月16日
[0003]申请号:2021102793440
[0004]名称: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车轮组及轨道与车轮组的装配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结构
,尤其是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6]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智能巴士的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例如无人驾驶的智能公交巴士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试运行,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通行开来,而轨道巴士相对于城市的公交巴士而言,其安全系数明显高于后者,且市场也较为广泛,例如景点的观光巴士、缆车巴士等。
[0007]现有技术的轨道巴士大多沿用地铁、火车的轨道结构,由于轨道巴士的车厢相对于地铁、火车的车厢要轻便,成本也相对较低,那么基于轨道巴士的情况,则需要改变其轨道结构和车轮结构,需要更适用于轨道巴士的轨道和车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巴士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智能巴士的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
[0009]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0010]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包括车架、轨道和车轮组件,所述轨道由若干轨道件组成,所述车轮组件由若干车轮组组成,所述车轮组与所述轨道件相配接;
[0011]所述轨道件包括T字轨、车轮槽、主支撑梁、两个辅支撑梁、若干支撑臂、两个工字轨、若干悬臂梁和若干U型螺栓;
[0012]所述车轮组包括车轮架、两个驱动轮、四个平衡轮和四个平衡臂;所述车轮组与车架之间设有若干减振器;
[0013]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将若干悬臂梁等间距平铺,将两个辅支撑梁通过若干U型螺栓固定在悬臂梁上,将两个工字轨分别固定在两个辅支撑梁两侧的悬臂梁上,将辅支撑梁通过支撑臂固定在主支撑梁上,将带有车轮槽的T字轨固定在主支撑梁上,完成轨道件的装配;
[0015]将若干减振器的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安装在车轮架上,然后将车轮架架设在轨道件上,将与T字轨的车轮槽配接后的驱动轮安装在车轮架上,将与工字轨配接后的平衡轮通过平衡臂安装在车轮架上,完成车轮组与轨道件的装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轮组件固定安装在车架底端,所述车轮组件转
动配接在所述轨道上;
[0017]所述T字轨左右两侧均设有车轮槽,所述T字轨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梁上,两个辅支撑梁平行设置在主支撑梁下方且与其形成三角结构,两个辅支撑梁分别通过若干支撑臂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梁上,若干悬臂梁设置在辅支撑梁底端,且辅支撑梁通过U型螺栓固定连接在悬臂梁上,位于两个辅支撑梁两侧的悬臂梁上各设有一个与其固定连接且呈对称布置的工字轨;
[0018]四个平衡轮分别通过四个平衡臂转动安装在车轮架上且呈对称分布在车轮架左右两端,两个驱动轮转动安装在车轮架底端;
[0019]所述驱动轮与所述T字轨的车轮槽相配接,所述平衡轮与所述工字轨相配接;
[0020]所述车架底端设有两个与其固定安装的车轮组,两个车轮组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两端;
[0021]位于车架前端的车轮组上设有方向轮和连接臂,所述方向轮通过连接臂转动安装在车轮架前端,且所述方向轮与所述T字轨顶端相配接。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辅支撑梁之间设有用于加强稳定的稳固梁,所述稳固梁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辅支撑梁上。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振器的数量为四个。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底端设有两个车轮架,两个车轮架分别安装在车架的前后两端。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位于车架前端的车轮架上设有方向轮,所述方向轮通过连接臂安装在车轮架前端。
[0026]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车轮组件及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巴士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轨道和车轮组件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图1的一种前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各附图标记为:轨道件1,车轮组2,减振器3,车架4,T字轨10,车轮槽11,主支撑梁12,辅支撑梁16,支撑臂13,工字轨14,悬臂梁15,U型螺栓18,稳固梁17,车轮架23,驱动轮24,平衡轮26,平衡臂25,方向轮21,连接臂2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和车轮组件,参见图1

2所示,包括车架4、轨道和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固定安装在车架4底端,所述车轮组件转动配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
轨道由若干轨道件1组成,所述车轮组件由若干车轮组2组成,所述车轮组2与所述轨道件1相配接;所述轨道件1包括T字轨10、车轮槽11、主支撑梁12、两个辅支撑梁16、若干支撑臂13、两个工字轨14、若干悬臂梁15和若干U型螺栓18,所述T字轨10左右两侧均设有车轮槽11,所述T字轨10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梁12上,两个辅支撑梁16平行设置在主支撑梁12下方且与其形成三角结构,两个辅支撑梁16分别通过若干支撑臂13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梁12上,若干悬臂梁15设置在辅支撑梁16底端,且辅支撑梁16通过U型螺栓18固定连接在悬臂梁15上,位于两个辅支撑梁16两侧的悬臂梁15上各设有一个与其固定连接且呈对称布置的工字轨14;所述车轮组2包括车轮架23、两个驱动轮24、四个平衡轮26和四个平衡臂25,四个平衡轮26分别通过四个平衡臂25转动安装在车轮架23上且呈对称分布在车轮架23左右两端,两个驱动轮24转动安装在车轮架23底端;所述驱动轮24与所述T字轨10的车轮槽11相配接,所述平衡轮26与所述工字轨14相配接。
[0033]参见图1所示,所述车架4底端设有两个与其固定安装的车轮组2,两个车轮组2分别安装在车架4的前后两端。位于车架4前端的车轮组2上设有方向轮21和连接臂22,所述方向轮21通过连接臂22转动安装在车轮架23前端,且所述方向轮21与所述T字轨10顶端相配接。所述车轮组2与车架4之间设有若干用于减振的减振器3。本实施例中所述减振器3的数量为四个。
[0034]参见图2所示,两个辅支撑梁16之间设有用于加强稳定的稳固梁1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轨道和车轮组件,所述轨道由若干轨道件组成,所述车轮组件由若干车轮组组成,所述车轮组与所述轨道件相配接;所述轨道件包括T字轨、车轮槽、主支撑梁、两个辅支撑梁、若干支撑臂、两个工字轨、若干悬臂梁和若干U型螺栓;所述车轮组包括车轮架、两个驱动轮、四个平衡轮和四个平衡臂;所述车轮组与车架之间设有若干减振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若干悬臂梁等间距平铺,将两个辅支撑梁通过若干U型螺栓固定在悬臂梁上,将两个工字轨分别固定在两个辅支撑梁两侧的悬臂梁上,将辅支撑梁通过支撑臂固定在主支撑梁上,将带有车轮槽的T字轨固定在主支撑梁上,完成轨道件的装配;将若干减振器的一端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安装在车轮架上,然后将车轮架架设在轨道件上,将与T字轨的车轮槽配接后的驱动轮安装在车轮架上,将与工字轨配接后的平衡轮通过平衡臂安装在车轮架上,完成车轮组与轨道件的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巴士的轨道与车轮组件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固定安装在车架底端,所述车轮组件转动配接在所述轨道上;所述T字轨左右两侧均设有车轮槽,所述T字轨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梁上,两个辅支撑梁平行设置在主支撑梁下方且与其形成三角结构,两个辅支撑梁分别通过若干支撑臂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梁上,若干悬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宝科
申请(专利权)人:中宝科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