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23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结构,混合配筋π梁断面形式采用π形,由一个顶板加两道腹板组成,所述顶板和腹板之间设置梗腋,配筋形式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和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混合配筋的形式,所述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在混合配筋π梁的下缘,所述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布置在混合配筋π梁的下缘和支点附近上缘。采用直线形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承担简支状态的正弯矩,采用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承担支点附近的正负双向弯矩,形成一种混合配筋的先简支后连续π梁承载结构,避免了常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的空心板或小T梁只能采用简支结构的缺陷,减少了伸缩缝数量,大大提高了行车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
π
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各级公路中,小跨径桥梁量大面广。10~16m跨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因其具有建筑高度低、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在2010年之前使用广泛。但此类结构受构造缺陷、施工不规范、超载车辆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工程病害比较突出,近年来已有被小T梁结构逐步替代的趋势。
[0003]通过近十年来10~16m跨径小T梁结构的使用经验来看,虽然小T梁替代空心板梁优势明显,但也出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有:
[0004]1、单片小T梁宽度较小,横向湿接缝多,而湿接缝一直是公路装配式桥梁的薄弱环节。
[0005]2、单片小T梁吊装重量轻,虽然方便施工,但是与现有大型架桥机或吊机的吊装能力不匹配,吊装能力利用率严重不足。
[0006]3、常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的空心板或小T梁只能采用简支结构,无法实现结构连续,行车舒适性不佳。
[0007]因此,将小T梁截面大型化,与现有大型化安装设备吊装能力匹配,提升工业化水平;实现结构连续,提高行车舒适性,是小T梁结构亟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结构解决方案。
[0009]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0]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结构,混合配筋π梁断面形式采用π形,由一个顶板加两道腹板组成,所述顶板和腹板之间设置梗腋,配筋形式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和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混合配筋的形式,所述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在混合配筋π梁的下缘,所述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布置在混合配筋π梁的下缘和支点附近上缘。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
[0012]优选的,所述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为直线布置,端部通过设置硬塑料套管与混凝土隔离实现失效长度。
[0013]优选的,所述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锚固端采用螺旋筋进行加强。
[0014]优选的,所述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在混合配筋π梁中横梁范围内采用帮条连接钢筋进行焊接连接,焊接后形成连续结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将两片小T梁结构组合成一片π梁结构,减少了横向湿接缝的数量,充分利用了
现有大型架桥机或吊机的吊装能力,提升了小跨径桥梁的工业化水平,节约了工程造价。
[0017]2、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和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混合配筋的形式,实现了结构连续,避免了常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的空心板或小T梁只能采用简支结构的缺陷,减少了伸缩缝数量,大大提高了行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标准横断面图;
[0020]图2为混合配筋π梁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纵向布置图;
[0021]图3为混合配筋π梁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纵向布置图。
[0022]图中,1

混合配筋π梁、2

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3

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4

螺旋筋、5

硬塑料套管、6

帮条连接钢筋、7

横梁、11

顶板、12

腹板、13

梗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结构,主要用于小跨径新建桥梁工程中。采用直线形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承担简支状态的正弯矩,采用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承担支点附近的正负双向弯矩,形成一种混合配筋的先简支后连续π梁承载结构。
[0025]参见图1,单片混合配筋π梁1由一个顶板11加两道腹板12组成,顶板和腹板之间设置梗腋13。
[0026]参见图2,混合配筋π梁1的纵向跨径L可取为10m、13m、16m。
[0027]参见图1,混合配筋π梁1的梁高H可取为0.75~0.95m。
[0028]参见图1,单片混合配筋π梁1的宽度B可取为3.0~3.2m。
[0029]参见图2,直线形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2布置在π梁1的下缘,承担简支状态的正弯矩。
[0030]参见图2,因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2无法在梁内截断,支点附近需要其失效的长度范围内采用硬塑料套管5与使之与混凝土隔离。
[0031]参见图2,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2锚固端采用螺旋筋4进行加强。
[0032]参见图3,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3布置在π梁1的下缘和支点附近上缘,承担支点附近的正负双向弯矩。
[0033]参见图3,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3在现浇中横梁7范围内采用帮条连接钢筋6进行焊接连接,焊接后形成连续结构。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
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5]本技术所述的实施示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合配筋π梁断面形式采用π形,由一个顶板加两道腹板组成,所述顶板和腹板之间设置梗腋,配筋形式采用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和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混合配筋的形式,所述先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布置在混合配筋π梁的下缘,所述普通HRB400受力主钢筋布置在混合配筋π梁的下缘和支点附近上缘。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混合配筋的小跨径先简支后连续π梁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王胜斌杨大海吴志刚王倩夏飞龙王林凯施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