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788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8
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前对待测试车辆的支架和管路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均处于正常状态,在考核件和发动机缸盖顶部各安装一个三向传感器,同时对待测试车辆的轮胎花纹磨损情况,胎压情况和安全带性能进行检测,然后清理驾驶区及乘员区的活动异物;选择平直干燥的路面分别进行S2台阶冲撞试验和S3路坑冲撞试验;S4冲撞后检测,在每次冲撞后对车体情况进行检查,S5评价结论,在测试全部完成或终止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测试建议,此时试验完成。本设计不仅采用实车撞击和数据测量的模式验证考核件的抗冲撞能力,而且对适用环境要求较低、普适性高。普适性高。普适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具体适用于设计零件耐冲撞能力的测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排放升级,发动机上需要布置零部件越来越多,布置空间越来越紧张,同时对发动机上的零部件安全性也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实际驾驶过程中遇到冲撞情况,发动机上零部件是否受到损坏,是车主较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发动机零部件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而目前大部分国内发动机对零部件进行冲击试验要求比较少,未形成标准的实验方法。本专利技术专利提出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评价方法。既能够模拟驾驶车辆恶劣路况,提前识别发动机零部件安全性,同时又避免零部件设计过程中过于“富裕”,降低零部件成本和重量,满足轻量化需求,而且试验方法易操作,便于不同发动机零部件考核。本试验评价方法简单易操作,对试验场地要求低,方便试验工进行试验,同时也能降低售后维修,可广泛应用于国内汽车市场,提高了发动机零部件安全性,满足大众客户对车辆可靠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冲撞实验方法简单、场地要求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性高、场地要求低的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前对待测试车辆的支架和管路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均处于正常状态,无裂纹脱落等异常情况,在考核件和发动机缸盖顶部各安装一个三向传感器,同时对待测试车辆的轮胎花纹磨损情况,胎压情况和安全带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均处于正常状态,然后清理驾驶区及乘员区的活动异物;选择平直干燥的路面分别进行S2台阶冲撞试验和S3路坑冲撞试验;S2台阶冲撞试验,首先进行热车行驶,确认待测车辆车况良好;然后,驾驶测试车辆以不低于50 KM/h的速度分别以依次以左轮、右轮、双轮的方式冲向测试台阶,每完成一次冲撞进行一次S4冲撞后检测,如检测通过则继续进行后续测试;S3路坑冲撞试验,首先进行热车行驶,确认待测车辆车况良好;然后,驾驶测试车辆以不低于50 KM/h的速度分别以依次以左轮、右轮、双轮的方式冲向测试路坑,每完成一次冲撞进行一次S4冲撞后检测,如检测通过则继续进行后续测试;S4冲撞后检测,在每次冲撞后对车体情况进行检查,首先肉眼观察整体外观和驾驶室内变化,然后检查车体零件是否有异常,根据异常情况判定是否影响后续试验,如有影响则试验终止,调查故障个原因,如无影响则继续后续试验;S5评价结论,在测试全部完成或终止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测试建议,
此时试验完成。
[0005]所述考核件为发动机上的各金属支架管路中的一个或多个。
[0006]所述 S2台阶冲撞试验选择单层台阶、石块或花坛作为测试台阶,其测试台阶的顶面与侧面相垂直,障碍物顶面与侧面的连接处设有倒角或倾角;所述测试台阶的高度为120mm~300mm,测试台阶的宽度大于3m。
[0007]所述 S3路坑冲撞试验选择结实的凹坑作为测试路坑,路面与路坑的侧面相垂直,路面与路坑侧面的连接处设有倒角或倾角;所述测试路坑的深度为120mm~300mm,测试路坑的长度为大于0.5m,测试路坑的宽度大于3 m。
[0008]所述S2台阶冲撞试验:S2.1热车行驶:在实验前将待测试车辆以40 KM/h的车速行驶5分钟,然后检查待测试车辆的转向系统、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和轮胎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确认车况无异常后开始台阶冲撞试验;S2.2冲撞试验:测试车辆分别以不低于50 KM/h的速度依次以左轮、右轮、双轮的方式冲向测试台阶1,每完成一次冲撞进行一次S4冲撞后检测,如检测通过则继续进行后续测试;根据测试顺序使测试车辆按照规定的方向冲向测试台阶1,确保车辆轮胎接触到测试台阶1时的车速不低于50 KM/h,测试车辆的冲撞轮冲上台阶后缓慢刹车至停车,此时单次冲撞结束;所述S3路坑冲撞试验包括:S3.1热车行驶:在实验前将待测试车辆以40 KM/h的车速行驶5分钟,然后检查待测试车辆的转向系统、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和轮胎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确认车况无异常后开始路坑冲撞试验;S3.2冲撞试验:测试车辆分别以不低于50 KM/h的速度依次以左轮、右轮、双轮的方式冲向测试路坑,每完成一次冲撞进行一次S4冲撞后检测,如检测通过则继续进行后续测试;根据测试顺序使测试车辆按照规定的方向冲向测试路坑,确保车辆轮胎接触到测试路坑边缘时的车速不低于50 KM/h,测试车辆的冲撞轮冲下路坑后缓慢刹车至停车,此时单次冲撞结束;所述S4冲撞后检测,试验后,需对各部件裂纹采用肉眼加微观检查,确保零件是否有裂纹,同时确保整车发动机及车辆是否异常:S4.1每次冲撞试验完后,需立即检查安全气囊是否打开,如果打开需停止该试验,调查原因;S4.2如果考核件出现裂纹,则停止该试验,同时需检查车速、路况等是否异常,如异常,则调查解决,同时用相同状态考核件重新进行此前出现异常的冲撞试验;如无异常则试验终止,记录相关车速、传感器数据等,同时等待新的改进方案,进行下一轮冲撞试验;S4.3如果非考核件出现裂纹或其它故障,经判断不影响整车继续冲撞试验,需记
录相关故障信息,进行余下试验;如果发动机、车辆异常已影响到冲撞试验,需马上终止该试验,进行相关调查原因。
[0009]所述 S5评价结论,在测试全部完成或终止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S5.1本试验是确保零部件在安全气囊未打开,即确保驾驶员安全时,零部件未出现失效;因此试验后零件检测结果需与整车安全气囊有无打开对比,如果安全气囊已打开,需检查发动机、整车及路况是否有异常,调查气囊打开原因,同时该试验终止,需调查清楚原因后再重新进行路试;如安全气囊未打开则可判定考核件冲撞实验是否通过;S5.2如全部冲撞试验均完成,全部冲撞试验过程中气囊未打开、考核件检测无异常,则判定考核件冲撞试验通过,同时需调查非考核件的异常情况,并分析、调查异常原因;其余情况则判定考核件冲撞试验未通过,分析原因改进后,需重新进行冲撞实验;S5.3考核件试验通过后,将每次试验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三向数据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数据与理论仿真计算加速度数值进行综合判断,如实车某方向上的实测最大值大于理论仿真加速度的0.95倍,则判定设计合理,固话考核件的设计模型,如实车某方向上的实测最大值小于理论仿真加速度的0.95倍,则判定设计“富裕”,将实测加速度数值作为仿真输入边界分析,弱化考核强度,优化零件设计,然后将优化后的设计再次进行冲撞实验。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中采用不同方向的冲撞实验,充分模拟了车辆不同的恶劣路况,同时还能模拟多次冲撞工况,通过多次冲撞验证考核件的抗冲撞能力,同时利用传感器采集实测数据进行分析,不仅通过实际测试验证强度,而且通过数据分析验证设计可行性。因此,本设计采用实车撞击和数据测量的模式验证考核件的抗冲撞能力,实验方式直接,实验结果可靠性高。
[0011]2、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前对待测试车辆的支架和管路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均处于正常状态,无裂纹脱落等异常情况,在考核件和发动机缸盖顶部各安装一个三向传感器,同时对待测试车辆的轮胎花纹磨损情况,胎压情况和安全带性能进行检测,确保其均处于正常状态,然后清理驾驶区及乘员区的活动异物;选择平直干燥的路面分别进行S2台阶冲撞试验和S3路坑冲撞试验;S2台阶冲撞试验,首先进行热车行驶,确认待测车辆车况良好;然后,驾驶测试车辆以不低于50 KM/h的速度分别以依次以左轮、右轮、双轮的方式冲向测试台阶(1),每完成一次冲撞进行一次S4冲撞后检测,如检测通过则继续进行后续测试;S3路坑冲撞试验,首先进行热车行驶,确认待测车辆车况良好;然后,驾驶测试车辆以不低于50 KM/h的速度分别以依次以左轮、右轮、双轮的方式冲向测试路坑(2),每完成一次冲撞进行一次S4冲撞后检测,如检测通过则继续进行后续测试;S4冲撞后检测,在每次冲撞后对车体情况进行检查,首先肉眼观察整体外观和驾驶室内变化,然后检查车体零件是否有异常,根据异常情况判定是否影响后续试验,如有影响则试验终止,调查故障个原因,如无影响则继续后续试验;S5评价结论,在测试全部完成或终止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测试建议,此时试验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考核件为发动机上的各金属支架管路中的一个或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2台阶冲撞试验选择单层台阶、石块或花坛作为测试台阶(1),其测试台阶(1)的顶面与侧面相垂直,障碍物顶面与侧面的连接处设有倒角或倾角;所述测试台阶(1)的高度为120mm~300mm,测试台阶(1)的宽度大于3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3路坑冲撞试验选择结实的凹坑作为测试路坑(2),路面与路坑的侧面相垂直,路面与路坑侧面的连接处设有倒角或倾角;所述测试路坑(2)的深度为120mm~300mm,测试路坑(2)的长度为大于0.5m,测试路坑(2)的宽度大于3 m。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冲撞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台阶冲撞试验:S2.1热车行驶:在实验前将待测试车辆以40 KM/h的车速行驶5分钟,然后检查待测试车辆的转向系统、行车制动、驻车制动和轮胎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确认车况无异常后开始台阶冲撞试验;S2.2冲撞试验:测试车辆分别以不低于50 KM/h的速度依次以左轮、右轮、双轮的方式冲向测试台阶(1),每完成一次冲撞进行一次S4冲撞后检测,如检测通过则继续进行后续测试;根据测试顺序使测试车辆按照规定的方向冲向测试台阶(1),确保车辆轮胎接触到测试台阶(1)时的车速不低于50 KM/h,测试车辆的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建平余国强刘凯洪志刚高昂贺亚玲尹传龙李文娟马舒丹张国波殷勇朱顺袁剑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