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7403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包括沉降罐本体,所述沉降罐本体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回收孔,并且所述沉降罐本体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杆,所述沉降罐本体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螺杆的底端均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搅拌组件转动,从而对沉降罐本体内的杂质通过吸附剂进行吸附沉淀,驱动组件带动螺杆转动,从而使得挡板移动,方便挡板移动至润滑油与沉淀物的分割出,从而方便将沉淀后的润滑油进行分离回收,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对不同液位的润滑油的收集,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


[0001]本技术涉及沉降罐
,尤其涉及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

技术介绍

[0002]沉降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密度不同,分散相粒子在力场(重力场或离心力场)作用下发生的定向运动。
[0003]废润滑油的再生回收基础油,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可以较少环境污染,沉降分离工序是废润滑油的再生回收基础油的一个预处理工序。
[0004]在对废润滑油的回收处理过程中,由于每次沉降的量不同,沉降后的润滑油的液位也不相同,同一沉降罐不方便对不同液位的润滑油进行收集,从而降低沉降罐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包括沉降罐本体,所述沉降罐本体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回收孔,并且所述沉降罐本体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杆,所述沉降罐本体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螺杆的底端均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两个所述第一链轮的外表面传动啮合有同一个第一链条,所述沉降罐本体的内部连接有用于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沉降罐本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于所述沉降罐本体内壁的底部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沉降罐本体外并滑动连接有第三棘盘轴,所述沉降罐本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棘盘,所述第四棘盘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棘盘轴的底部活动抵接,所述第三棘盘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杆与所述第三棘盘轴上,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并且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表面与所述沉降罐本体的内表面活动接触。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沉降罐本体顶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链轮轴,所述第三链轮轴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链轮的外表面传动啮合有同一个第二链条,所述第三链轮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棘盘,两个所述螺杆的其中一个所述螺杆的顶端滑动连接有第二棘盘轴,所述第一棘盘与所述第二棘盘轴相互啮合。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第二棘盘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抵接弹簧,所述抵接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
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棘盘轴上,所述第二棘盘轴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可拆卸式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第二棘盘轴的外表面呈矩形,所述螺杆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棘盘轴的内表面相适配。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沉降罐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的内表面与所述挡板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搅拌组件转动,从而对沉降罐本体内的杂质通过吸附剂进行吸附沉淀,驱动组件带动螺杆转动,从而使得挡板移动,方便挡板移动至润滑油与沉淀物的分割出,从而方便将沉淀后的润滑油进行分离回收,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对不同液位的润滑油的收集,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的正视截面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的第一棘盘与第二棘盘的局部立体图;
[0022]图4为图1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
[0023]图5为图1所示的B处的放大图;
[0024]图6为图3所示的C处的放大图。
[0025]图例说明:
[0026]1、沉降罐本体;2、回收孔;3、挡板;4、固定板;5、限位板;6、螺杆;7、第一链轮;8、第一链条;9、转动杆;10、搅拌叶;11、刮板;12、第二链轮;13、电机;14、第三链轮轴;15、第二链条;16、第一棘盘;17、第二棘盘轴;18、抵接弹簧;19、连接杆;20、第三棘盘轴;21、第四棘盘;22、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照图1

6,本技术提供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包括沉降罐本体1,沉降罐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与投料口,沉降罐本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进料口、投料口与出料口均通过合页铰接有密封盖,沉降罐本体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回收孔2,并且沉降罐本体1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挡板3,沉降罐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5,两个限位板5的内表面与挡板3的外表面滑动连接,通过限位板5对挡板3进行限位,提高了挡板3 移动时的稳定性,挡板3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杆6,沉降罐本体1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
固定板4,两个螺杆6的底端均与固定板4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螺杆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7,两个第一链轮7的外表面传动啮合有同一个第一链条8,沉降罐本体1 的内部连接有用于搅拌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转动于沉降罐本体1内壁的底部的转动杆 9,转动杆9的顶端延伸至沉降罐本体1外并滑动连接有第三棘盘轴20,沉降罐本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链轮12,第二链轮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棘盘21,第四棘盘21的顶部与第三棘盘轴20的底部活动抵接,第三棘盘轴20的外表面套接有支撑弹簧22,支撑弹簧22 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杆9与第三棘盘轴20上,转动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10,并且转动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11,刮板11的外表面与沉降罐本体1的内表面活动接触,电机13带动第三链轮轴14转动,通过第二链条15带动第二链轮12转动,从而使得第四棘盘21转动,由于第四棘盘21正转时,第四棘盘21与第三棘盘轴20的接触面为平面,从而使得第四棘盘21转动带带动第三棘盘轴20同步转动,由于第三棘盘轴20的外表面为矩形,从而带动转动杆9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刮板11与搅拌叶10同步转动,使得废润滑油在沉降罐本体1内转动,从而方便附着剂与废润滑油内的杂质充分接触吸附,在第三链轮轴14转动带动第一棘盘16转动时,由于第一棘盘16正转时与第二棘盘轴17接触面为倾斜面,使得第二棘盘轴17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抵接弹簧18压缩,当第二棘盘轴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包括沉降罐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罐本体(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回收孔(2),并且所述沉降罐本体(1)的侧壁滑动连接有挡板(3),所述挡板(3)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杆(6),所述沉降罐本体(1)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两个所述螺杆(6)的底端均与所述固定板(4)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杆(6)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链轮(7),两个所述第一链轮(7)的外表面传动啮合有同一个第一链条(8),所述沉降罐本体(1)的内部连接有用于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沉降罐本体(1)的顶部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螺杆(6)转动的驱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润滑油回收处理用沉降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于所述沉降罐本体(1)内壁的底部的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顶端延伸至所述沉降罐本体(1)外并滑动连接有第三棘盘轴(20),所述沉降罐本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链轮(12),所述第二链轮(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棘盘(21),所述第四棘盘(21)的顶部与所述第三棘盘轴(20)的底部活动抵接,所述第三棘盘轴(20)的外表面套接有支撑弹簧(22),所述支撑弹簧(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转动杆(9)与所述第三棘盘轴(20)上,所述转动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叶(10),并且所述转动杆(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莱奥西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