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725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利用ATM和IP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ATM或IP传输路径,与可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本装置具有:把发送数据分割成预定数据量的分割单元;把分割后的各信号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到基站的单元;在预定期间内未接收到来自移动终端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重发已向基站发送了的信号的单元;测定至移动终端间的通信路径中的响应时间的测定单元;以及根据响应时间,决定预定数据量的单元。(*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线网络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网络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进展迅速,不仅出现了声音、静止图像,而且还出现了宽带CDMA系统(W-CDMA:Wideband CDMA)。作为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团体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项目(http://www.3gpp.org/))提出各种W-CDMA通信系统的标准,旨在实现可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系统。图1表示以往的3GPP通信系统100的概略图。在与任意网络连接的核心网络102内存在本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换机104。该交换机104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106、108连接,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分别与多个基站110、112以及114、116连接。这些基站可通过W-CDMA中的无线链路与移动终端118进行通信。另外,在交换机104、无线网络控制装置106、108、以及基站110~116的各节点间,使用可进行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的通信的ATM传输路径相互连接。图2表示在这种3GPP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主要协议栈。图中左侧的列表示层(layer),右侧的列表示协议。图示的分层从最下层开始顺序为物理层(PHY)、传输网络层(TNL)以及无线网络层(RNL)。传输网络层(TNL)中使用ATM和AAL2(ATM Adaptation Layer 2:ATM适配层2)。无线网络层(RNL)中使用帧协议(FP)、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RC)。3GPP通信系统具有以数据保证为目的的数据重发功能,而这特别是通过无线网络层(RNL)的RLC来实现。另外,从ATM到RLC的部分相当于OSI模型中的进行数据保证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无线网络控制装置106、108(发送侧)把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118,接收到预定信号(设定有轮询位的数据)的移动终端118返回确认用的响应消息。移动终端如果正常接收信号(数据),则返回ACK(Acknowledgement:确认)响应,否则,返回NACK(Non-Acknowledgement:非确认)响应。发送侧在接收到ACK响应时,发送下一信号,在接收到NACK响应时,重新发送移动终端未正常接收到的数据。原则上,发送侧在ACK或NACK响应返回之前一直等待,而不发送下一信号。然而,如果在接收到响应消息之前总是等待,则在发送侧的数据到达移动终端之前在传输路径途中丢失的情况下、以及来自移动终端的响应丢失等的情况下,发送侧将持续等待。因此,发送侧具有定时器功能。如果在预定期间(超时时间)期满之前未接收到响应消息,则发送侧认为发送数据未被正常接收,将重新发送该发送数据。在3GPP通信系统中,由于各节点间的通信是通过作为可实现非常高速通信的专用线的ATM传输路径来进行,因而移动终端的各通信线路(连接或呼叫)的响应时间、延迟时间大致恒定,因此,预定期间被设定为系统固有的恒定值。另外,如果可以实现结合了以往的3GPP通信系统和利用互联网的通信系统的通信系统,则可以期待抑制线路使用费且大幅度提高可提供的服务的质和量。图3表示这种下一代通信系统200的概略图。在核心网络202内存在本系统和其他系统之间的交换机204。该交换机204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206、208连接,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与多个基站210、212以及214、216连接。这些基站可通过W-CDMA中的无线链路与移动终端218进行通信。至此,与图1所示相同。然而,在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交换机204、无线网络控制装置208以及基站216是进行ATM通信的ATM节点,而无线网络控制装置212、206、以及基站210和214是根据互联网协议(IP)进行动作的IP节点。图示的传输路径中,实线表示ATM传输路径,虚线表示IP传输路径。另外,在相互进行通信的ATM节点和IP节点之间设置有用于转换协议的转换装置205、207、211、215。互联网协议(IP)可与图2的协议栈中的传输网络层(TNL)的ATM和AAL2的部分相关联。-->如上所述,由于ATM传输路径是非常高速的专用传输路径,因而各连接的响应时间差可忽略。然而,由于IP传输路径是与专用传输路径不同的一般网,因而各连接的响应时间差会非常大。IP传输路径的网络拓扑结构并不是严格固定,每次连接时,通信路径长度、经由的机器不同。并且,事先预测这些是困难的。在无线网络控制装置206和基站21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利用IP传输路径209,但如果经由的节点数增多,传输延迟就会增加。另外,在IP节点的网络控制装置206和ATM节点的基站212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有必要使用通信路径途中的转换装置211进行协议转换,由于该转换处理,传输延迟也有可能增加。由这些IP传输路径引起的传输延迟不是恒定的,而是依赖于通信环境,是经常变动的量。在这种通信系统200中,当执行图1的通信系统所执行的信号重发步骤时,根据连接(通信路径),有时会需要比固定设定的预定期间(超时时间)大的响应时间(从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到移动终端的往返需要的时间)。在此情况下,即使发送侧的数据被正常接收,也由于在预定期间期满之前未返回响应消息,而进行重发。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对已被正常接收的信号进行重发,导致不必要地重发信号,使传输效率恶化。反之,根据连接,有时也只需要比预定期间短得多的响应时间。此时也必须等待,直到超时时间期满才能重发。尽管可进行响应时间短的高速通信,然而数据传输时间长,此时也使传输效率恶化。因此,希望重发用的超时时间稍大于响应时间,大于和小于该超时时间,都恐怕会使传输效率恶化。从这种观点出发,可考虑把握全部通信路径,针对各通信路径分别设定合适的超时时间,对各连接分别使用超时时间。然而,如上所述,由于IP传输路径中的网络拓扑结构不是严格固定,因而把握全部通信路径、和适当管理多个超时时间,会导致系统的复杂化和装置的高价格化,所以还不能说是现实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改善利用ATM传输路径和IP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效率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网络控制装置,该装置在具有ATM传输路径和IP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中使用,可通过前述ATM传输路径或前述IP传输路径,与可通过无线链路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其中,ATM传输路径可以进行异步传输模式(ATM)的通信,述IP传输路径可以进行依据互联网协议(IP)的通信,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具有:把发送数据分割成预定数据量的分割单元;把在前述分割单元所分割的各信号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到前述基站的单元;在预定期间内未接收到来自前述移动终端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重发已向前述基站发送了的信号的单元;测定单元,测定经由前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和前述移动终端间的通信路径中的信号的响应时间;以及根据所测定的响应时间,决定前述预定数据量的单元。附图说明图1表示以往的3GPP通信系统的概略图。图2是表示在3GPP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主要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网络控制装置,该装置在具有ATM传输路径和IP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中使用,可以通过前述ATM传输路径或前述IP传输路径,与可以通过无线链路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其中,ATM传输路径可以进行异步传输模式(ATM)的通信,IP传输路径可以进行依据互联网协议(IP)的通信,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具有:把发送数据分割成预定数据量的分割单元;把在前述分割单元中分割后的各信号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到前述基站的单元;在预定期间内未接收到来自前述 移动终端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重发已向前述基站发送了的信号的单元;测定经由前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和前述移动终端间的通信路径中的信号响应时间的测定单元;以及根据所测定的响应时间,决定前述预定数据量的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线网络控制装置,该装置在具有ATM传输路径和IP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中使用,可以通过前述ATM传输路径或前述IP传输路径,与可以通过无线链路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基站进行通信,其中,ATM传输路径可以进行异步传输模式(ATM)的通信,IP传输路径可以进行依据互联网协议(IP)的通信,其特征在于,该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具有:把发送数据分割成预定数据量的分割单元;把在前述分割单元中分割后的各信号以预定时间间隔发送到前述基站的单元;在预定期间内未接收到来自前述移动终端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重发已向前述基站发送了的信号的单元;测定经由前述基站的无线网络控制装置和前述移动终端间的通信路径中的信号响应时间的测定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一成熊谷智宪富田哲生池田荣次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