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710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消防救生产品领域。解决了高层建筑无法进行跳伞自救的问题。它包括伞盖、拉杆、铰接座和中棒,所述伞盖包括伞布和拉环,所述伞布的下沿边缘分别设有多个拉角,每个拉角上均设置有拉环,所述拉杆的数量与伞布拉角的数量相同,拉杆的杆身为多节伸缩式结构,所述杆身一端与拉环,另一端开设有铰接圆孔,通过铰接圆孔与铰接座铰接相连,所述铰接座滑动套接在中棒的棒身上,所述棒身为杆式伸缩结构,所述棒身顶部设置有抵压盘,下端设置有骑乘柄,所述棒身上设置有开关弹片,所述开关弹片与铰接座卡接。它主要用于高空逃生。片与铰接座卡接。它主要用于高空逃生。片与铰接座卡接。它主要用于高空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救生产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我国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当这些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时,事发楼层以上的楼层的人们逃生成为难题。面对楼下的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在电梯瘫痪、楼梯浓烟的情况下,人们逐渐地向建筑顶层聚集,等待救援。但是越是高处,救援越是难以到达,高空逃生自救是最好的选择。目前我们常见的降落伞都是从飞机上跳伞用的,不适合高层建筑楼顶,一是因为伞盖过大,直径达到10米,二是降落伞背包的拉出绳端需要系在飞机上,而楼顶没有类似的地方,三是从跳落到完全张开伞盖需要的距离太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高层建筑无法进行跳伞自救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它包括伞盖、拉杆、铰接座和中棒,所述伞盖包括伞布和拉环,所述伞布的下沿边缘分别设有多个拉角,每个拉角上均设置有拉环,所述拉杆的数量与伞布拉角的数量相同,拉杆的杆身为多节伸缩式结构,所述杆身一端与拉环,另一端开设有铰接圆孔,通过铰接圆孔与铰接座铰接相连,所述铰接座滑动套接在中棒的棒身上,所述棒身为杆式伸缩结构,所述棒身顶部设置有抵压盘,下端设置有骑乘柄,所述棒身上设置有开关弹片,所述开关弹片与铰接座卡接。
[0005]更进一步的,所述伞布为拱顶形结构,张开后直径为4
>‑
6米。
[0006]更进一步的,所述拉角数量为8个。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伞布上设置有贯穿两侧拉角的经绳。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伞布上设置有搭扣孔,所述经绳穿过搭扣孔。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拉环缝制在伞布上。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杆身的顶端设置有细绳,所述细绳与开合钩环相连,所述开合钩环与拉环相连。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铰接座为莲花形结构,所述铰接座与铰接圆孔之间穿接有钢丝。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骑乘柄与棒身铰接相连。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1:当高层建筑起火的时候,人们携带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至建筑顶层,取出降落伞,将拉杆拉伸至最长,并把骑乘柄打开;
[0015]步骤2:找到可以顺风起跳降落的位置,把降落伞竖起,将骑乘柄夹在裆下,将铰接座向上推到被开关弹片锁住,此时降落伞完全张开;
[0016]步骤3:检查无误后,准备从顶层边缘跳下,跳下时,先将降落伞向外倾斜,顺着风
的拉力立即跳下,同时在空中立即双手紧抓中棒并抱于胸前,裆部夹紧骑乘柄,直至安全落到地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兼具雨伞和飞机降落伞外形特点,借鉴了两者有关原理,实现了先打开、后跳伞的工作方式,确保跳伞安全。取消飞机降落伞穿戴设计,采用跳伞者骑乘+手抓的设计,更加灵活方便、节省准备时间,且不易脱伞。降落伞的中棒、拉杆均采用可伸缩设计,骑乘柄采用可折叠设计,便于收纳,为商业化生产推广家庭备用高空逃生降落伞包提供方便。
[0018]本专利技术降落伞借鉴雨伞和飞机降落伞的基本原理,克服了传统飞机降落伞伞盖过大、打开不方便和雨伞结构伞盖易翻折、不能承受太大重量的缺点,实现了先打开、后跳伞,相关部件采用可伸缩、可折叠设计,使降落伞易于收纳和为商业化推广提供方便。本款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为处于高层建筑火灾中的人们提供了一款方便、实用、可靠的保命工具,原理简洁明白、结构设计合理、系统功能稳定、解决思路新颖,可成为高层建筑单位或高层住宅家庭日常储备物品。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伞盖与拉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铰接座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棒结构示意图。
[0024]1‑
1:伞布,1

2:经绳,1

3:拉环,1

4:搭扣孔,2

1:杆身,2

2:细绳,2

3:开合钩环,2

4:铰接圆孔,3:铰接座,4

1:棒身,4

2:抵压盘,4

3:开关弹片,4

4:骑乘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参见图1

4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它包括伞盖、拉杆、铰接座3和中棒,所述伞盖包括伞布1

1和拉环1

3,所述伞布1

1的下沿边缘分别设有多个拉角,每个拉角上均设置有拉环1

3,所述拉杆的数量与伞布1

1拉角的数量相同,拉杆的杆身2

1为多节伸缩式结构,所述杆身2

1一端与拉环1

3,另一端开设有铰接圆孔2

4,通过铰接圆孔2

4与铰接座3铰接相连,所述铰接座3滑动套接在中棒的棒身4

1上,所述棒身4

1为杆式伸缩结构,所述棒身4

1顶部设置有抵压盘4

2,下端设置有骑乘柄4

4,所述棒身4

1上设置有开关弹片4

3,所述开关弹片4

3与铰接座3卡接。
[0027]本实施例所述伞布1

1为拱顶形结构,张开后直径可达4

6米,在伞布1

1的下沿边缘分别设有8个拉角,通过拉角与拉杆相连。所述伞布1

1上设置有贯穿两侧拉角的经绳1

2,经绳1

2是为增加伞布1

1的强度而设计的,经绳1

2设置有4根,所述伞布1

1上设置有搭扣孔1

4,每根经绳1

2从伞布1

1边缘的1个拉角穿过搭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伞盖、拉杆、铰接座(3)和中棒,所述伞盖包括伞布(1

1)和拉环(1

3),所述伞布(1

1)的下沿边缘分别设有多个拉角,每个拉角上均设置有拉环(1

3),所述拉杆的数量与伞布(1

1)拉角的数量相同,拉杆的杆身(2

1)为多节伸缩式结构,所述杆身(2

1)一端与拉环(1

3),另一端开设有铰接圆孔(2

4),通过铰接圆孔(2

4)与铰接座(3)铰接相连,所述铰接座(3)滑动套接在中棒的棒身(4

1)上,所述棒身(4

1)为杆式伸缩结构,所述棒身(4

1)顶部设置有抵压盘(4

2),下端设置有骑乘柄(4

4),所述棒身(4

1)上设置有开关弹片(4

3),所述开关弹片(4

3)与铰接座(3)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布(1

1)为拱顶形结构,张开后直径为4

6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角数量为8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布(1

1)上设置有贯穿两侧拉角的经绳(1

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空逃生速开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布(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健叶勤荣叶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