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壹专利>正文

一种模拟跳伞用降落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07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跳伞用降落伞,所述模拟跳伞用降落伞包括伞衣、与伞衣相连的多根伞绳、以及控制降落伞转向的操作绳;所述伞衣上开设至少两条缝,所述缝由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形成;所述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在非转向动作时沿缝的长度方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在转向动作时通过拉动操作绳分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通过缝的紊乱气流转化为方向一致的气流,可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旋推效果好,能够保证降落伞平稳、有效的转动。有效的转动。有效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跳伞用降落伞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拟跳伞用降落伞,属于模拟跳伞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模拟跳伞系统存在乘员无法实时控制降落伞方向,难以模拟自然跳伞时气流对降落伞的影响。为更加真实的模拟跳伞,增加乘员跳伞体验,中国技术专利CN207670672U公开了一种可使降落伞在伞塔内旋转的降落伞,其在伞衣上开设至少两条缝,并且该缝的开口方向使得气流通过缝时的流向平行于伞衣下边沿圆周的切线方向,且各条缝的朝向均为顺时针方向或均为逆时针方向。该技术实现了在降落伞升降时,部分气流从切向缝中溢出形成旋推效果,保证了降落伞的转动效果。然而,该技术虽能使部分气流从切向缝中溢出从而形成旋推效果,但是流过切向缝的气流紊乱,气流流动方向无法控制(如图1所示),旋推效果差,无法保证降落伞平稳、有效地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跳伞用降落伞,以解决降落伞旋推效果差,难以有效控制降落伞转动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模拟跳伞用降落伞,其包括伞衣、与伞衣相连的多根伞绳、以及控制降落伞转向的操作绳;所述伞衣上开设至少两条缝,所述缝由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形成;所述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在非转向动作时沿缝的长度方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在转向动作时通过拉动操作绳分开。
[0006]本技术的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在降落伞进行非转向动作时沿缝的长度方向部分重叠,当降落伞做转向动作时,通过牵引操作绳,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分开,紊乱的气流经过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形成的缝后,气流沿同一方向从缝中吹出,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反作用力,使得降落伞平稳、有效地转动。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搭接部分与第二搭接部分重叠时的重叠宽度L不小于第一搭接部分与第二搭接部分分开时的间隙D。避免因第一搭接部分与第二搭接部分重叠太少而无法将气流方向整合,以保证转向效果。
[0008]进一步,所述第二搭接部分的内侧面上设有多排垂幅,每排垂幅包括一块或多块垂幅;所述伞衣通过各所述垂幅与操作绳连接。设置多排垂幅,使得操作绳牵引的第二搭接部分整体下移,进一步形成方向确定的出风口,更有利于将从缝中吹出的紊乱的气流转化为同向的气流。
[0009]进一步,所述垂幅的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垂幅包括一条连接边以及位于连接边对侧的连接点,所述连接边与第二搭接部分连接,所述连接点与操作绳连接。采用三角形的垂幅会使相应连接结构紧凑,操作绳的拉力更能均匀的作用到伞衣上,保证了转向效果。
[0010]进一步,所述连接边平行于伞衣下边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设置,有利于形成平直的出风口,以达到更优的转向效果。
[0011]进一步,各所述伞绳远离伞衣的一端与伞把的一端连接,所述伞把的另一端与坐袋扣连接。设置伞把为操作者提供抓手,防止操作者的伞绳缠绕,保证降落伞使用的安全性。
[0012]进一步,所述伞衣的外缘设有毛绒布,在伞衣与风筒或伞塔接触部位设置毛绒布,避免伞衣与风筒或伞塔的直接摩擦,减少了降落伞与风筒或伞塔之间的磨损。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将缝两侧的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沿缝的长度方向部分重叠,降落伞进行转向动作时,牵动操作绳,第一搭接部分和第二搭接部分分开,形成缝,紊乱的气流流经缝后转化为方向一致的气流从缝中吹出,可产生较大的反作用力,使得降落伞平稳、有效地转动。
[0015]2、本技术在第二搭接部分上设置多排垂幅,操作绳与垂幅连接,通过操作绳的牵引使得第二搭接部分整体下移,进一步形成方向确定的出风口,将紊乱的气流转化为从缝中同向吹出的气流。尤其是当三角形的垂幅的连接边平行于伞衣下边沿圆周的切线方向时,可形成平直的出风口,能够达到更优的转向效果。
[0016]3、本技术设置伞把,各伞绳的末端均与伞把连接,既为操作者提供抓手,又可防止操作者被伞绳缠绕。此外,在伞衣边缘设置毛绒布,避免伞衣与风筒或伞塔的直接摩擦,减少磨损。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的缝中气流流向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缝打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缝中气流流向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缝闭合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垂幅与伞衣、操作绳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伞把与伞绳、坐袋扣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记说明:1、伞衣;11、第一搭接部分;12、第二搭接部分;13、缝;2、垂幅;21、连接边;22、连接点;3、操作绳;4、伞绳;5、伞把;6、坐袋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模拟跳伞用降落伞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5]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降落伞主要包括伞衣1、与伞衣1连接的多根伞绳4、多块三角形的垂幅2以及伞把5等。伞衣1上至少开设有两条缝13,缝13的由第一搭接部分11和第二搭接部分12形成,当将降落伞做非转向动作时,第一搭接部分11和第二搭接部分12沿缝13的长度方向部分重叠。当降落伞做转向运动时,拉动操作绳3,第二搭接部分12与第一搭接部分11分开,气流从缝13中吹出,紊乱的气流通过第一搭接部分11和第二搭接部分12形成的缝13后,紊乱的气流被转化为平直气流并从缝13中吹出,产生较大的反作
用力,使得降落伞平稳、有效地转动。第一搭接部分11与第二搭接部分12重叠时的重叠宽度L不小于第一搭接部分11与第二搭接部分12分开时的间隙D。
[0026]第二搭接部分12的内侧面上设有多排垂幅,每排垂幅包括一块或多块垂幅2,每块垂幅2的连接边21与第二搭接部分12连接,每块垂幅2的连接点22与操作绳3连接。通过使用多排垂幅,使得由操作绳3牵引的第二搭接部分12整体下移,进一步形成平直的出风口,更有利于将从缝13中吹出的紊乱的气流转化为沿平直方向流动的气流。选取三角形的垂幅2会使相应连接结构紧凑,操作绳3的拉力更能均匀的作用到伞衣1上,保证了转向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垂幅2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比如等腰梯形等,仍然能够得到相应的技术效果。
[0027]伞绳4远离伞衣1的端部连接在伞把5上,为操作者提供抓手,防止操作者被伞绳4缠绕。伞把5的另一端与坐袋扣6连接,坐袋扣6用于牵引操作者。为减少降落伞与风筒或伞塔之间的磨损,在伞衣1边缘设置毛绒布,毛绒布避免了伞衣1与风筒或伞塔的直接摩擦。
[0028]如图4所示,当操作者未拉动操作绳3时,第一搭接部分11和第二搭接部分12重叠的部分相互贴合,缝13闭合,气流无法通过。
[0029]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跳伞用降落伞,包括伞衣(1)、与伞衣(1)相连的多根伞绳(4)、以及控制降落伞转向的操作绳(3);所述伞衣(1)上开设至少两条缝(13),其特征在于:所述缝(13)由第一搭接部分(11)和第二搭接部分(12)形成;所述第一搭接部分(11)和第二搭接部分(12)在非转向动作时沿缝(13)的长度方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搭接部分(11)和第二搭接部分(12)在转向动作时通过拉动操作绳(3)分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跳伞用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分(11)与第二搭接部分(12)重叠时的重叠宽度L不小于第一搭接部分(11)与第二搭接部分(12)分开时的间隙D。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跳伞用降落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部分(12)的内侧面上设有多排垂幅,每排垂幅包括一块或多块垂幅(2);所述伞衣(1)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壹雷翔
申请(专利权)人:雷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