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折治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98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折治具,其贴合效率高、且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其包括:安装底板;进料压料辊轮;若干折弯角度块;以及出料压料辊轮;所述安装底板的前端起始位置设置有进料压料辊轮,所述进料压料辊轮的长度大于未折叠状态下料带的宽度,所述安装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位置顺次间隔布置有若干角度折弯块,若干角度折弯块沿着料带的进入至流出方向顺次间隔布置、且折弯角度逐渐增大;每块所述折弯角度块包括底面、导向折弯斜面,所述底面固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对应位置,所有的导向折弯斜面的底部起始线在同一直线上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底部起始线对应于料带的两组待复合模型的宽度距离中心位置连线布置。距离中心位置连线布置。距离中心位置连线布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折治具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切的
,具体为一种对折治具,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对折治具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模切行业中,当需要将两种主材经过模切后对位复合时,现有技术普遍采用分别加工两种模型材料,其需要先将两个主材分别复合在过程料带上,然后在过程料带上冲切定位孔,做成多个带定位孔的半成品。然后通过半成品上的定位孔,用定位治具将多个半成品手工贴付定位完成。当两种主材模型的形状相同时,其贴合后的几种主材层叠设置,以上此种加工方式浪费过程材料,浪费大量人力通过定位孔治具进行手工对贴,手工排废过程膜,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折治具,其将两种主材模型材料分别复合在一个辅助料带上,之后通过沿着辅助料带宽度方向中心线折叠、完成两种主材模型的贴合对位,其贴合效率高、且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0004]一种对折治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5]安装底板;
[0006]进料压料辊轮;
[0007]若干折弯角度块;
[0008]以及出料压料辊轮;
[0009]所述安装底板的前端起始位置设置有进料压料辊轮,所述进料压料辊轮的长度大于未折叠状态下料带的宽度,所述安装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位置顺次间隔布置有若干角度折弯块,若干角度折弯块沿着料带的进入至流出方向顺次间隔布置、且折弯角度逐渐增大;
[0010]每块所述折弯角度块包括底面、导向折弯斜面,所述底面固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对应位置,所有的导向折弯斜面的底部起始线在同一直线上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底部起始线对应于料带的两组待复合模型的宽度距离中心位置连线布置;
[0011]所述出料压料辊轮设置有安装底板的上表面的末端区域,其用于对料带进行最后对折压附作业。
[0012]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3]其还包括有一对出料卡位料块,一对所述出料卡位料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表面的最末端位置,所述出料卡位料块位于所述出料压料料辊的后方布置,一对所述出料卡位料块之间的间距用于确保料带准确稳定输出、不会发生宽度方向偏移;
[0014]所述折弯角度块的数量不少五块,相邻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的折弯角度差值不大于30
°

[0015]相邻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确保对于料带的折边顺利可靠进行;
[0016]所述进料压料辊轮和起始位置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留有导向缓存距离,所述导向缓存距离确保待折边的部分存在折边变形空间;
[0017]所述进料压料辊轮独立于所述安装底板设置、其通过第二底板置于安装底板的前部空间区域,确保进料压料辊轮和起始位置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置;
[0018]所述进料压料辊轮、出料压料辊轮的辊轴均插装于高度方向设置的长槽孔,通过自身重力以及料带的厚度自动调整向下压的位置,确保通用性好;
[0019]所述安装底板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折弯角度块,确保根据料带需要折弯的对应侧位置进行快速适配、提高通用性;
[0020]优选地,所述折弯角度块的数量为六块,沿着安装底板的料带出料方向顺次为30
°
折弯角度块、60
°
折弯角度块、90
°
折弯角度块、120
°
折弯角度块、150
°
折弯角度块、180
°
折弯角度块。
[0021]一种对折治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2]a在辅助料带的上表面的宽度区域的一侧区域内复合有两组待复合的第一模型、第二模型,同时在第一模型、第二模型之间的辅助料带的宽度中心线冲切对折锯齿线,并在第一模型、第二模型的上表面复合离型膜;
[0023]b将辅助料带沿着输送线输送、通过进料压料辊轮后通过揭膜辊组将离型膜揭除,让对折锯齿线对准其中一侧的导向折弯斜面的底部起始线,之后位于折弯角度块外侧的模型所对应的辅助料带沿着若干折弯角度块顺次行进、对应的辅助料带沿着对折锯齿线被向内折边,折边角度越来越大,直至第一模型和第二模型互相贴合、完成折边作业;
[0024]c已经完成折边的辅助料带沿着出料压料辊轮被压合、之后通过出料卡位料块后流向下一工位。
[0025]采用本专利技术后,其将两种主材模型材料分别复合在一个辅助料带上,之后通过对折治具沿着辅助料带宽度方向中心线折叠、完成两种主材模型的贴合对位,其贴合效率高、且降低了原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对折治具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料带通过对折治具使用的加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一种对折治具,见图1和图2,其包括:
[0029]安装底板10;
[0030]进料压料辊轮20;
[0031]若干折弯角度块30;
[0032]以及出料压料辊轮40;
[0033]所述安装底板10的前端起始位置设置有进料压料辊轮20,所述进料压料辊轮20的长度大于未折叠状态下料带的宽度,所述安装底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位置顺次间隔布置
有若干角度折弯块30,若干角度折弯块30沿着料带的进入至流出方向顺次间隔布置、且折弯角度逐渐增大;
[0034]每块所述折弯角度块30包括底面301、导向折弯斜面302,所述底面301固装于所述安装底板10的对应位置,所有的导向折弯斜面302的底部起始线303在同一直线上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底部起始线303对应于料带的两组待复合模型的宽度距离中心位置连线布置;
[0035]所述出料压料辊轮40设置有安装底板10的上表面的末端区域,其用于对料带进行最后对折压附作业。
[0036]具体实施时,其还包括有一对出料卡位料块50,一对所述出料卡位料块50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10的上表面的最末端位置,所述出料卡位料块50位于所述出料压料料辊40的后方布置,一对所述出料卡位料块50之间的间距用于确保料带准确稳定输出、不会发生宽度方向偏移;
[0037]相邻的折弯角度块30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确保对于料带的折边顺利可靠进行;
[0038]所述进料压料辊轮20和起始位置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留有导向缓存距离,所述导向缓存距离确保待折边的部分存在折边变形空间。
[0039]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压料辊轮20独立于所述安装底板设置、其通过第二底板60置于安装底板10的前部空间区域,确保进料压料辊轮20和起始位置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置;
[0040]所述进料压料辊轮20、出料压料辊轮40的辊轴41均插装于高度方向设置的长槽孔42,通过自身重力以及料带的厚度自动调整向下压的位置,确保通用性好;
[0041]所述安装底板10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折弯角度块30,确保根据料带需要折弯的对应侧位置进行快速适配、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折治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底板;进料压料辊轮;若干折弯角度块;以及出料压料辊轮;所述安装底板的前端起始位置设置有进料压料辊轮,所述进料压料辊轮的长度大于未折叠状态下料带的宽度,所述安装底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位置顺次间隔布置有若干角度折弯块,若干角度折弯块沿着料带的进入至流出方向顺次间隔布置、且折弯角度逐渐增大;每块所述折弯角度块包括底面、导向折弯斜面,所述底面固装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对应位置,所有的导向折弯斜面的底部起始线在同一直线上间隔排列布置,所述底部起始线对应于料带的两组待复合模型的宽度距离中心位置连线布置;所述出料压料辊轮设置有安装底板的上表面的末端区域,其用于对料带进行最后对折压附作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治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一对出料卡位料块,一对所述出料卡位料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表面的最末端位置,所述出料卡位料块位于所述出料压料料辊的后方布置,一对所述出料卡位料块之间的间距用于确保料带准确稳定输出、不会发生宽度方向偏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角度块的数量不少五块,相邻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的折弯角度差值不大于3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治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压料辊轮和起始位置的折弯角度块之间留有导向缓存距离,所述导向缓存距离确保待折边的部分存在折边变形空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压料辊轮独立于所述安装底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生孙建辉徐章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