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4580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待处理废水进入预处理区,通过预处理区中填充吸附材料;经预处理吸附、净化后的废水经过提升泵泵入到降解一区,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进行氧化处理;废水在降解一区自上而下经过低温等离子技术处理后溢流进入下方充满填料的缓冲区,经自然充氧后进入降解二区进行生化处理;生化段处理后的废水流经填充除磷砖的物化区,经除磷砖物化除磷后,废水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强效组合工艺的全部能耗集中在降解一区的低温等离子进水和处理过程段,其他全部单元均为水力自流,吨水处理能耗低;工艺施工方便、操作简单、调试周期短,可根据微污染水体水质及治理需求进行改增扩建,受前期施工影响极小。前期施工影响极小。前期施工影响极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工程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污染水体通常是指含有难降解的化学物质,但其具有低浓度、广范围、具有生物累积性的一类水体。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微污染水体包括污水厂尾水、受工农业污染的河流湖泊水等。
[0003]微污染水体治理有自身的特殊性,和生活污水相比,属于低浓度微污染水体,在处理工艺、处理要求上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套用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和理论。以河道、湖泊为代表的微污染水体的产生、水量和水质的主要特点为:(1)河道污水流量大且流量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一般夏季多雨期河道流量较大,而冬春季节河道流量较小;受污染河流水流量一般都比较大,处理难度增加;(2)污染物浓度较低,水质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平均低于20mg/L,氨氮平均低于5mg/L,TN低于10mg/L,TP低于0.5mg/L,浓度远低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3)河流水系覆盖面大,来水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一般河流枯水期污染物浓度最高,平水期浓度居中,丰水期浓度最低。(4)河流水体污染物种类复杂,不仅含有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还包括不可降解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污染物。
[0004]常规生化工艺对微污染水体的治理,受其水质较差的可生化性限制,很难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深度去除;同时微污染水体一般性的流量大、面域广特征,也限制了传统高级氧化工艺在此类场景中的应用;传统的混凝絮凝技术,对微污染水体中的难降解有机物的的去除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在河湖等开放性水体中,该方法对河湖生物的潜在危害影响较深远;以及,现有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吸附过程中,通常是将吸附材料加入到污水中,然后再搅拌作用下吸附处理,该处理方式存在不利于吸附材料回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将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吸附填料和设备、以等离子体强力破坏难降解有机物结构的装置、以生化处理降解有机物的湖泊净化装置及以物化共沉淀作用的除磷材料进行应用组合;通过对进水停留时间控制、依据各部分装置处理目标特性的合理布设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完整处理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对微污染物的强效处理效果,核心原理是各功能区在各自处理环节能将其目标处理作用最大化:吸附区以吸附为主,多孔隙的填料延长了污水流经渠道,延长水利停留时间、促进沉淀效果,SS去除率不低于90%、COD去除率10

25%;降解一区的等离子体产生的强氧化自由基等离子束能够强力破坏有机物的化学键,提高可生化性,B/C比提高不低于30%;填料区人工填料与天然填料的组合既能缓冲等离子处理的富含臭氧的出水,又能
通过污水流经填料形成的巨大液膜面积完成自然充氧,使得填料B区流出水体溶解氧不低于6mg/L;经前端处理的生化性提高的污水,在湖泊净化器微生物新陈代谢和硝化反硝化作用下完成除碳和脱氮,COD去除率不低于60%、氨氮去除率不低于85%;处理后的污水经过除磷物化区,进一步完成除磷目的,总磷去除率不低于85%,自此处理流程结束,对微污染水体中三大主要污染物碳氮磷完成了降解和去除。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1:待处理废水进入预处理区,通过预处理区中填充吸附材料,对系统进水进行初级吸附和沉淀;
[0011]步骤2:经预处理吸附、净化后的废水经过提升泵泵入到降解一区,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进行氧化处理;
[0012]步骤3:废水在降解一区自上而下经过低温等离子技术处理后溢流进入下方充满填料的缓冲区,经自然充氧后进入降解二区进行生化处理;使得污水在菌群作用下,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分解、矿化;
[0013]步骤4:生化段处理后的废水流经填充除磷砖的物化区,经除磷砖物化除磷后,废水排出。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填料吸附区内填充以物理吸附为核心的吸附材料包括凹凸棒材料、火山岩、活性炭、沸石和分子筛。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缓冲区包括布水填料A区和布水填料B区,填料A包括鲍尔环、拉西环;填料B包括火山岩石、丝瓜络。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预处理单元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

2小时。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中,吸附材料装设在填充板内,填充板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组成截面为环形结构、并围成截面为椭圆形的填充仓。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填充板设置在旋转机架上,填充板沿着预处理箱旋转,对填充板进行切换;当一个填充板内的吸附材料长时间工作达到饱和状态时,转动旋转架,使得饱和状态的填充板旋转至上方,对填充材料进行更换,而未使用的填充板则对应的进入到污水内进行吸附处理。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旋转机架上设置有晃动组件,晃动组件用于带动填充板可以沿着预处理箱的内腔循环转动。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晃动组件的气缸的输出端与活动板连接,活动板两侧弹性伸缩设置有夹套,夹套与安装在旋转机架上的连接架相适配的卡槽,连接架用于安装填充板。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夹套与连接架之间通过磁性连接。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强效组合工艺的全部能耗集中在降解一区的低温等离子进水和处理过程段,其他全部单元均为水力自流,吨水处理能耗低;工艺施工方便、操作简单、调试周期短,可根据微污染水体水质及治理需求进行改增扩建,受前期施工影响极小;本专利技术方法对微污染水体中的COD去除率大于60%;对氨氮去除率大于85%;对总磷的去除率大于85%;
[0024](2)设置有椭圆形结构的填充板,使得可以将吸附材料装载在填充板内,方便对污
水进行预处理后进行打捞,且可拆卸安装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也将方便将填充材料快速装入到填充仓内;以及该填充板的结构,使得污水与吸附材料之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0025](3)将填充板设置在旋转机构上,使得可以对填充板进行切换,即当一个填充板内的吸附材料长时间工作达到饱和状态时,转动旋转架,使得饱和状态的填充板旋转至上方,对填充材料进行更换,而未使用的填充板则对应的进入到污水内进行吸附处理,保证对污水预处理一直进行;
[0026](4)通过在支架上设置有晃动组件,带动填充板可以沿着预处理箱的内腔循环转动,从而对预处理箱的污水进行均匀吸附。
附图说明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框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预处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预处理机构的剖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待处理废水进入预处理区,通过预处理区中填充吸附材料,对系统进水进行初级吸附和沉淀;步骤2:经预处理吸附、净化后的废水经过提升泵泵入到降解一区进行氧化处理;步骤3:废水在降解一区自上而下经过低温等离子技术处理后溢流进入下方充满填料的缓冲区,经自然充氧后进入降解二区进行生化处理;使得污水在菌群作用下,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分解、矿化;步骤4:生化段处理后的废水流经以除磷砖的物化区,经除磷砖物化除磷后,废水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填料吸附区1内填充以物理吸附为核心的吸附材料,包括凹凸棒材料、火山岩、活性炭、沸石和分子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缓冲区包括布水填料A区(3)和布水填料B区(4),填料A包括鲍尔环、拉西环;填料B包括火山岩石、丝瓜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处理单元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

2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理微污染水体的强效组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吸附材料装设在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申刘静思程谦勋郭贺吴义锋孟令鑫陈文超邱国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久吾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