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工艺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000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4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工艺及系统,包括泵站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工艺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工艺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湖泊流域大部分工业废水

养殖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在治理技术上也相对成熟

但随着人口增多

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产生的生活垃圾

化肥

农药

畜禽粪便等面源污染会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湖水体中造成加剧了水质恶化

水体富营养化

[0003]目前对于河湖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除了源头控制外,还可以通过构建滨湖缓冲带

人工湿地

植被过滤带及蓄水池

沉淀池等工程措施来进行拦截局部处理,这些措施工程量大

建设成本高且需要一定的维护运营

本专利技术通过直接在河湖水体中构建生态修复组合工艺进行原位修复,既可以对面源污染及底泥进行有效地控制与治理,又可以修复河湖滨湖带及水底的生态环境,通过物理

化学

微生物及植物的多种作用,快速净化水质,操作简单

价格低廉且持久有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工艺及系统,由多孔砌块构成的生态除磷护坡单元和底栖生境修复单元,能够通过化学沉淀

吸附

吸引

离子交换

生物降解等多种处理手段有效去除水体及底泥中的
TP、COD、
氨氮等多种污染物,并且多孔砌块连续多孔的结构,适合植物根系生长延伸及微生物挂膜生长,有利于岸坡及水底生态修复及生境构建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系统,包括位于水域内的泵站单元

护坡除磷单元

河湖净化器单元

底栖生境修复单元,其中泵站单元设置在水域的两岸,所述护坡除磷单元设置在水域的斜坡上,所述河湖净化器单元漂浮在水域中,所述底栖生境修复单元设置在水域底部;
[0007]所述泵站单元包括引水线路和泵站,在农田

绿地

村庄沿岸布设引水线路,设置提水泵站,将水体提升至河湖上游,一方面对面源污染进行强化生态治理,另一方面可以作为生态基流进行补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站为一体化预制泵站,泵站主体由
GRP
井筒

污水潜水泵

管道

阀门

传感器

控制系统和通风系统等部件组成,其中,
GRP
筒体采用先进的无碱强化玻璃钢缠绕而成,进水可根据要求设置粉碎性格栅

[0009]所述护坡除磷单元为护坡多孔砌块,通过其本身表面凹凸自嵌的形状进行错位牵制铺设而成的生态护坡;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护坡多孔砌块可根据客户要求及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定
制,制作成连锁球形

正六边形

菱形

扇形

凹凸连锁矩形

对称凹凸多边形等不同构型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护坡多孔砌块采用特殊级配的集料

胶凝材料及特制自活性材料,与水

外加剂按适当比例配合

拌制成拌合物,经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复合材料,通过化学沉淀

吸附

吸引

离子交换

生物降解等多种处理手段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
TP、COD、
氨氮等多种污染物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护坡多孔砌块内部连续多孔

具有类似土壤透水性和透气性,孔隙率达
25
%~
35
%,适于植物根系在其内部生长和延伸,它的多孔结构同时提供了适于微生物挂膜的基质条件

[0013]所述河湖净化器单元包括水质净化载体框架

填料及曝气设备;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水质净化载体框架为漂浮型水质净化载体制作而成的漂浮框架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水质净化载体密度
0.4

1.2kg/L
,适用于漂浮

悬浮及下沉式,吸附净化有机物及氮磷营养盐,除磷功能显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水质净化载体是由水泥

钢渣粉

矿粉及发泡剂等经过发泡或蒸压工艺制作而成的多孔材料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填料包括软性填料及组合填料,所述软性填料和组合填料交错设置,其中软性填料可采用纤维棉,组合填料由壳体与内置载体两部分组成

壳体为多面空心球填料或网格球填料,其内置水质净化载体填料,例如木炭

填料的悬挂范围为水面至池底上部
0.5m
的范围内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曝气设备为沉水鼓风机,设置于填料下方,向水体曝气富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0019]所述底栖生境修复单元为多孔生态砌块和沉水植物组成,不仅能够固定沉水植物根系,降低底泥污染物的内源释放,持久

稳定

有效地对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及重金属进行原位修复,而且能够为底栖生物及鱼类提供休息繁殖的场所,有利于底栖生境的构建和恢复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多孔生态砌块利用互相嵌套的几何原理,组合时产生供鱼类洄游的自然通道,适合各类型底栖生物及鱼类的栖息繁衍,修复水生生态系统,多孔生态砌块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及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制作成方形鱼巢

孔洞鱼巢
、U
形槽鱼巢

箱涵式鱼巢等不同构型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沉水植物优选金鱼藻或狐尾藻,种植密度为
30g/m3。
[002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面源污染河湖生态修复工艺
,
包括以下步骤:
[0023]S1、
利用引水管线及泵站对面源污染来水进行收集;
[0024]S2、
污水进入河湖生态修复区,经护坡除磷单元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水域
(1)
内的泵站单元

护坡除磷单元
(2)、
河湖净化器单元
(3)、
底栖生境修复单元
(4)
,其中泵站单元设置在水域
(1)
的两岸,所述护坡除磷单元
(2)
设置在水域
(1)
的斜坡上,所述河湖净化器单元
(3)
漂浮在水域
(1)
中,所述底栖生境修复单元
(4)
设置在水域
(1)
底部;所述泵站单元包括引水线路和泵站,所述泵站用于提升水体至河湖上游,所述泵站为一体化预制泵站;所述护坡除磷单元
(2)
为若干个护坡多孔砌块表面的凹凸自嵌的形状进行错位牵制铺设而成的生态护坡,所述护坡多孔砌块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所述河湖净化器单元
(3)
包括水质净化载体框架
(31)、
填料及曝气设备
(34)
;所述底栖生境修复单元
(4)
由多孔生态砌块
(41)
和沉水植物
(42)
组成,所述底栖生境修复单元
(4)
用于降低底泥污染物的内源释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净化载体框架
(31)
为密度在
0.4

1.2kg/L
的漂浮型水质净化载体制作而成的漂浮框架,并且水质净化载体是由水泥

钢渣粉

矿粉及发泡剂经过发泡或蒸压工艺制作而成的多孔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填料包括软性填料
(32)
和组合填料
(33)
,所述软性填料
(32)
和组合填料
(33)
交错设置,所述填料的悬挂范围为水面至池底上部
0.5m
的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源污染湖泊生态修复的组合系统,其特征在于,组合填料
(33)
由壳体
(330)
与内置载体组成,壳体
(330)
为多面空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东霞李泽典马涛程谦勋邱国勤陈文超邹倩李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久吾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