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板和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57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输板和连接件,其中所述传输板包括:一绝缘载体;一对差分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相间隔且相耦合,所述第一通道具有一个时序补偿段和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一连接段,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设于所述绝缘载体的一接地结构,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改善一对差分信号的传输时滞,同时能改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和信号损耗。耗。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输板和连接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输板和连接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改善差分信号传输时差和差分导体阻抗一致性的传输板和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习知的一连接件,包括两个信号导体用于传输成对的差分信号,每一所述信号导体均包括一接触部、一导接部和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连接部,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两个所述信号导体的传输路径长度会存在长短差异,进而导致两个所述信号导体的信号传输时滞较大,易造成信号失真或被误判。为此,业界通常在原本较短的信号导体上设置相对于原本较长的信号导体向外鼓出的蛇形弯曲段,以此延长原本较短的信号导体的传输路径,进而减小两个所述信号导体之间的传输路径长度差异,减小时滞。
[0003]然而,由于设置了所述蛇形弯曲段,两个所述信号导体之间在不同位置处的间距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两个所述信号导体不同位置处的阻抗一致性较差,引起较大的信号反射,不利于一对差分信号的传输。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传输板和连接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板,能通过时序补偿段来延长所述传输板的第一通道的传输路径,从而减小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差距,减小一对差分信号的传输时滞,且通过接地结构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电容效应,调节阻抗,改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不同位置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件,同理通过第一导体的时序补偿段减少所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的信号传输时滞,通过接地结构调节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电容效应,调节阻抗,减少信号反射。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输板,包括:一绝缘载体;一对差分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且相邻设置的一第一通道和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相间隔且相耦合,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至少一个时序补偿段和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段,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所述时序补偿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远离所述第二通道的方向弯曲;至少一接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沿垂直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且所述接地结构不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弯曲延伸的一中间部,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时序补偿段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中
间部具有一耦合段,所述耦合段的内侧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面对,所述耦合段的传输路径长度小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传输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相等。
[0008]进一步的,沿所述时序补偿段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沿垂直于所述并排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
[0009]进一步的,沿所述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距离。
[0010]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结构具有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邻设置的一外侧缘,且所述外侧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在整个延伸长度上的内侧的线条相吻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道具有呈直线延伸的一耦合段,所述耦合段的内侧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面对,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段,所述时序补偿段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所述时序补偿段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段相连接且朝远离于所述耦合段的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转折段、与所述第一转折段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耦合段的一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相间隔且相平行的一第二垂直段、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段和另一个所述连接段的一第二转折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一衔接段,所述衔接段具有与所述耦合段相平行的平行部分;所述接地结构的外侧缘与所述第一转折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平行部分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折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间距不小于所述第二间距的1.5倍,且所述第一间距不大于所述第二间距的3倍。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接地结构包括一接地导电层和/或一接地孔,其中,所述接地导电层平行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所述接地孔沿所述垂直方向凹设,所述接地孔的内壁设有连接地电势的导电材料。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传输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所述时序补偿段延长了所述第一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减小所述第一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的之间大小差异,进而缩小了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信号传输时滞,利于系统对成对的差分信号进行处理分析,减少信号丢失或失真的风险;进一步的,为降低因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而影响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整个传输路径上的阻抗一致性,本专利技术通过设于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所述接地结构,为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提供了一个参考地电势,调节了所述时序补偿段和所述第二通道之间的电容效应,进而帮助降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阻抗以及所述第二通道中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对应耦合的部分的阻抗,利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不同位置处阻抗匹配,改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在不同位置处的阻抗一致性,减少信号反射和损耗。
[0016]为了达到相应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个技术方案:一种连接件,包括:一绝缘载体;一第一导体和一第二导体,用于承载一对差分信号,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
相邻设置且固定于所述绝缘载体,所述第一导体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相耦合,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均具有用于与一第一电性元件相接触的一接触部、用于与一第二电性元件相连接的一导接部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的一中间部,所述第一导体的所述中间部和所述第二导体的所述中间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导体的所述中间部包括至少一时序补偿段以及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段,所述时序补偿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远离于所述第二导体的方向弯曲,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一接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沿垂直于所述平面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导体的内侧之间,且所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载体;一对差分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且相邻设置的一第一通道和一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相间隔且相耦合,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至少一个时序补偿段和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相连接的至少一连接段,定义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定义所述连接段的内侧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所述时序补偿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朝远离所述第二通道的方向弯曲;至少一接地结构,设置于所述绝缘载体,沿垂直于所述传输板的板面的一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且所述接地结构不位于所述连接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具有一接触部、一导接部以及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导接部之间弯曲延伸的一中间部,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时序补偿段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所述中间部,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中间部具有一耦合段,所述耦合段的内侧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面对,所述耦合段的传输路径长度小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传输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传输路径长度相等。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时序补偿段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并排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所述接地结构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的投影相重叠;沿垂直于所述并排方向和所述垂直方向的一观察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位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垂直方向上看,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接地结构的一外侧缘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侧之间的距离。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具有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邻设置的一外侧缘,且所述外侧缘的线条与所述时序补偿段在整个延伸长度上的内侧的线条相吻合。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具有呈直线延伸的一耦合段,所述耦合段的内侧与所述时序补偿段的内侧相面对,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段,所述时序补偿段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所述时序补偿段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段相连接且朝远离于所述耦合段的方向延伸的一第一转折段、与所述第一转折段连接且垂直于所述耦合段的一第一垂直段、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相间隔且相平行的一第二垂直段、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段和另一个所述连接段的一第二转折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和所述第二垂直段的一衔接段,所述衔接段具有与所述耦合段相平行的平行部分;所述接地结构的外侧缘与所述第一转折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一垂直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平行部分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垂直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第二转折段的内侧之间的距离均相等。7.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楚华舒荣仲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