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邑大学专利>正文

柔性电致变色贴膜、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551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包括柔性电致变色器件,柔性电致变色器件自下往上分别为柔性导电衬底、变色功能层、电解质层,柔性导电衬底包括导电层和柔性透明衬底,柔性透明衬底上设置有引线和电极,导电层设置于柔性透明衬底上方,变色功能层设置于导电层上表面,变色功能层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电解质层覆盖于变色功能层上方并与变色功能层连通;其中,电极和导电层分别位于柔性透明衬底上表面的不同区域,引线用于连接电极和导电层。由于电极与变色功能层并排设置于柔性透明衬底上,电极不会随着器件弯折而弯折导致电场分布不均,由此降低由于电极弯折导致的电场分布不均对电致变色效果所造成的影响以及造成器件损害的可能性。的可能性。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电致变色贴膜、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节能
,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sm,EC)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能够调节进入室内的可见光和红外光,实现明暗可控、冷热可调的效果,从而降低空调和照明能耗。统计数据表明,将电致变色技术用到窗上,最高可使制冷能耗降低49%,是未来重要的绿色节能技术。
[0003]而在传统电致变色器件中,电极、变色功能层、电解质层之间往往采取三明治式结构,即由下往上依次为导电衬底、电极、变色功能层、电解质层、电极、封装层六层式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当器件发生弯折时,电极也会随之弯折,由此使得电极之间的电场分布不均匀,而电场分布不均会对电解质层中的离子迁移造成影响,使其无法准确地迁移到目标区域,导致电致变色材料变色不均,同时分布不均的电场还存在导致器件损坏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其电极与变色功能层之间采取并排结构,并列于柔性透明衬底上的不同区域,使得器件弯折时不会导致电极弯折而导致电场分布不均,保证电致变色材料变色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包括:一种柔性电致变色贴膜,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包括柔性电致变色器件,柔性电致变色器件自下往上分别为柔性导电衬底、变色功能层、电解质层,柔性导电衬底包括导电层和柔性透明衬底,柔性透明衬底上设置有引线和电极,导电层设置于柔性透明衬底上方,变色功能层设置于导电层上表面,变色功能层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电解质层覆盖于变色功能层上方并与变色功能层连通;其中,电极和导电层分别位于柔性透明衬底上表面的不同区域,引线用于连接电极和导电层。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至少两种互补型电致变色材料,互补型电致变色材料包括氧化镍和氧化钨。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变色功能层由至少两种电致变色材料间隔排成多列所构成,其中,任意相邻两列电致变色材料的种类不相同。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包括多个独立导电单元,多个导电单元之间相互绝缘,导电单元与每一列电致变色材料一一对应设置,导电单元与对应的电致变色材料连接,电极数量与电致变色材料的种类数量对应,引线用于连接电极和对应同种电致变色材料的所有导电单元。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单元由氧化铟锡、掺氟氧化硅导电玻璃、纳米线、金属栅格中的至少一种构成,柔性透明衬底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脂、柔性玻璃中的一种构成。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解质层为凝胶态电解质或固态电解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致变色贴膜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供电模块、信号模块和操控模块,其中信号模块用于获取控制信号,操控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号确定供电模块的供电电压和供电时长,供电模块用于向柔性电致变色器件供电,供电模块与多个电极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模块包括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和光热传感器,控制信号包括通过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无线控制信号和通过光热传感器感知环境的光强度与温度所生成的控制信号。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透明封装层,透明封装层覆盖于所述电解质层上方。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有如上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柔性电致变色贴膜。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包括柔性电致变色器件,柔性电致变色器件自下往上分别为柔性导电衬底、变色功能层、电解质层,柔性导电衬底包括导电层和柔性透明衬底,柔性透明衬底上设置有引线和电极,导电层设置于柔性透明衬底上方,变色功能层设置于导电层上表面,变色功能层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电解质层覆盖于变色功能层上方并与变色功能层连通;其中,电极和导电层分别位于柔性透明衬底上表面的不同区域,引线用于连接电极和导电层。基于该结构,电极与变色功能层之间实现肩并肩的结构,当器件弯折时,由于电极与变色功能层并排设置于柔性透明衬底上,其电场不会随着器件弯折而出现分布不均的情况,由此降低由于电极弯折导致的电场分布不均对电致变色效果所造成的影响以及造成器件损害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柔性电致变色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变色前后的实物对比图;
[0018]图3是氧化钨的记忆效应曲线;
[0019]图4是控制系统运行逻辑示意图;
[0020]图5是温度与太阳辐射照度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3]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
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0024]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0025]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电致变色器件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而在传统电致变色器件中,其往往采取自下往上分别是衬底、电极、变色功能层、电解质层、电极、封装层各自分层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由于电极单独成层,随着器件弯折,电极也会发生弯折,由此引起器件电场分布不均,对电致变色效果造成影响,电场分布不均还存在引起器件损坏的可能性。
[002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电致变色贴膜,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包括柔性电致变色器件,柔性电致变色器件自下往上分别为柔性导电衬底、变色功能层、电解质层,柔性导电衬底包括导电层和柔性透明衬底,柔性透明衬底上设置有引线和电极,导电层设置于柔性透明衬底上方,变色功能层设置于导电层上表面,变色功能层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电解质层覆盖于变色功能层上方并与变色功能层连通;其中,电极和导电层分别位于柔性透明衬底上表面的不同区域,引线用于连接电极和导电层。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柔性电致变色贴膜采取电极与变色功能层并排设置的结构,由此降低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包括柔性电致变色器件,所述柔性电致变色器件自下往上分别为柔性导电衬底、变色功能层、电解质层,所述柔性导电衬底包括导电层和柔性透明衬底,所述柔性透明衬底上设置有引线和电极,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柔性透明衬底上方,所述变色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表面,所述变色功能层由电致变色材料构成,所述电解质层覆盖于所述变色功能层上方并与所述变色功能层连通;其中,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电层分别位于所述柔性透明衬底上表面的不同区域,所述引线用于连接所述电极和所述导电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包括至少两种互补型电致变色材料,所述互补型电致变色材料包括氧化镍和氧化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色功能层由至少两种所述电致变色材料间隔排成多列所构成,其中,任意相邻两列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的种类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电致变色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独立导电单元,所述多个导电单元之间相互绝缘,所述导电单元与每一列所述电致变色材料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电单元与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材料连接,所述电极数量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的种类数量对应,所述引线用于连接所述电极和对应同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秀凤陈国新张兆诚张炯詹云凤罗坚义
申请(专利权)人:五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