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369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料装置,安装在下模的模具型腔端部,包括:定位顶出机构、托料块和第一升降机构。下模设置有凹槽,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下模凹槽内,托料块连接到下模且位于第一升降机构上方,和第一升降机构一起沿凹槽的内壁升降。定位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托料块上的第二升降机构、浮动机构和固定块,浮动机构位于第二升降机构上方,和第二升降机构同时升降,固定块位于浮动机构旁边起到对其限位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定位机构与顶出机构设计在一起,方便后期模具管理。下模使用氮气缸与氮气弹簧顶出,减少油缸的使用,降低设备能耗。连续两次顶出,使产品彻底脱模,方便机械手自动化操作。操作。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脱料装置,特别是涉及内高压成型
的脱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用扭力梁目前主要采用板材冲压成形或者液压成形。扭力梁液压成形常规工艺是先预成形再内高压成形。预成形是扭力梁加工制作中的关键工序,圆管经预成形后压形成“V”形造型,然后进行内高压成形使产品胀形达到最终型面状态。
[0003]目前扭力梁预成形模具设计时,产品定位基准与顶出机构是分开设计的,这样设计不方便后期模具管理。定位基准一般在放入管材的端口,因扭力梁中间特殊的V形造型,根据CAE软件受力分析,在该区域使用顶出机构,会使模具镶块受损,因此只能在管口处使用顶出机构。目前常用的有管口两端下模处用顶料杆机构或者使用顶料镶块机构。这两种都需要油缸,对设备要求高,设备必须配有相应程序与油路,造成设备能耗高。因扭力梁的V形造型,只有一次顶出时,顶出油缸退回后,产品还会卡在模具型腔或者顶出镶块上,造成产品脱模不彻底,不利于机械手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料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管理、设备能耗高和产品脱模不彻底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脱料装置,安装在下模的模具型腔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顶出机构、托料块和第一升降机构;
[0006]所述下模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模凹槽内,所述托料块连接到所述下模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方,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一起沿所述凹槽的内壁升降;/>[0007]所述定位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托料块上的第二升降机构、浮动机构和固定块,所述浮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方,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同时升降,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浮动机构旁边起到对其限位作用。
[0008]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浮动定位块,所述浮动定位块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托料块的第一定位槽内,所述固定块也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与所述浮动定位块相抵靠设置。
[000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定位块上平面设置有定位台阶,上平面内侧为下凹且与所述管材相切的圆弧面,上平面外侧为斜面。
[00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氮气缸,所述托料块连接到所述下模且位于所述氮气缸上方,和所述氮气缸一起沿所述下模凹槽的内壁升降。
[0011]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为设置于所述托料块的第二定位槽内的氮气弹簧,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相连通,所述氮气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底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浮动定位块。
[00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模具开模时,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先跟随所述模具向上伸出,推动所述托料块及所述定位顶出机构一起将待顶出件向上顶出完成一次顶出,使所述待顶出件部分脱离所述模具中间的所述模具型腔;
[0013]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向上伸出回到其初始位置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向上伸出,推动所述浮动机构向上伸出,以将所述待顶出件再次向上顶出完成二次顶出,使其完全脱离所述模具型腔,此时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伸出到其初始位置。
[0014]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的所述模具型腔的所述凹槽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所述脱料装置。
[0015]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浮动脱料块,所述浮动脱料块上平面内侧为下凹且与所述管材相切的圆弧面,上平面外侧为斜面。
[0016]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模的所述模具型腔的所述凹槽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所述脱料装置时,所述浮动脱料块可设置于所述凹槽右侧,与设置于所述凹槽左侧的所述浮动定位块配合使用。
[0017]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模具开模时,两侧的所述氮气缸先跟随所述模具向上伸出,推动所述托料块及两侧的所述定位顶出机构一起将待顶出件向上顶出完成一次顶出,使所述待顶出件部分脱离所述模具中间的所述模具型腔;
[0018]两侧的所述氮气缸向上伸出回到其初始位置后,所述定位顶出机构上的所述氮气弹簧向上伸出,分别同时推动左侧浮动定位块与右侧浮动脱料块向上伸出,以将所述待顶出件再次向上顶出完成二次顶出,使其完全脱离所述模具型腔,此时所述氮气弹簧伸出到其初始位置。
[0019]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脱料装置,可用于纵梁预成形模具中。
[0020]本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脱料装置,可用于纵梁成形模具中。
[0021]本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脱料装置,可用于横梁成形模具中。
[0022]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脱料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顶出使用的顶出油缸需要与设备油路连接,设备需要增加一组顶出信号及油路,因此增加能耗,而氮气缸及氮气弹簧无需外接信号,只需选好吨位就可实现自主压缩。方便模具管理,方便机械手自动化操作,降低设备能耗。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种脱料装置的示意图。
[0025]图2显示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6]图3显示为浮动定位块示意图。
[0027]图4显示为浮动托料块示意图。
[0028]图5显示为本技术一种脱料装置的安装剖视图。
[0029]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脱料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7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脱料装置的管材定位示意图。
[0031]图8显示为图6中A

A方向剖视的一种脱料装置的二次顶出示意图。
[0032]图9显示为定位顶出机构运动状态示意图。
[0033]元件标号说明:
[0034]下模1;托料块2;第一定位槽21;第二定位槽22;氮气缸3;氮气弹簧4;浮动机构5;浮动定位块51;定位台阶511;浮动脱料块52;固定块6;模具型腔7;管材8;产品9;螺栓套10;螺纹孔11;底座12;定位顶出机构13;脱料装置14;凹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6]请参阅图1至图9。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料装置,安装在下模的模具型腔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顶出机构、托料块和第一升降机构;所述下模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下模凹槽内,所述托料块连接到所述下模且位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上方,和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一起沿所述凹槽的内壁升降;所述定位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托料块上的第二升降机构、浮动机构和固定块,所述浮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上方,和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同时升降,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浮动机构旁边起到对其限位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包括浮动定位块,所述浮动定位块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托料块的第一定位槽内,所述固定块也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并与所述浮动定位块相抵靠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定位块上平面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上平面的内侧为下凹且与管材相切的圆弧面,所述上平面的外侧为斜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为氮气缸,所述托料块连接到所述下模且位于所述氮气缸上方,和所述氮气缸一起沿所述下模凹槽的内壁升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为设置于所述托料块的第二定位槽内的氮气弹簧,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相连通,所述氮气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槽底部、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浮动定位块。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脱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具开模时,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先跟随所述模具向上伸出,推动所述托料块及所述定位顶出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楼沈传舟郑玉磊苏海波刘兵徐炎罗强丰童军杨晋高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