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4333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包括混凝土输配料机、安装槽孔和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端表面贴合设置有顶出结构,所述顶出结构包括开设在矩形孔两侧的滑槽、与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设置在第二锥形齿轮外侧末端上的第一转杆、设置在滑块内侧表面上的滑杆和设置在滑杆内侧末端上的顶出板;通过设置的顶出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在进行入料作业的过程中,用于原材料的体积较大且硬度较高,在下落的过程中与料斗发生碰撞,料斗底端与安装槽之间容易发生形变并产生过盈配合,导致在需要对装置进行拆除转运或是对料斗进行更换时,料斗无法从安装槽内取出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混凝土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由于现代技术对混凝土性能要求的提高,混凝土组分增加所带来的复杂性,以及施工技术的现代化,使得它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技术,通过使用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将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来进行配制并均匀搅拌,现有的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在上料作业时一般是直接将原料通过顶部设置的入料口倒入装置内部的,为了减少在入料过程中原料洒落,还会安装用于引导原料的料斗,但是在进行入料作业的过程中,用于原材料的体积较大且硬度较高,在下落的过程中与料斗发生碰撞,料斗底端与安装槽之间容易发生形变并产生过盈配合,导致在需要对装置进行拆除转运或是对料斗进行更换时,料斗无法从安装槽内取出,装置的实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通过设置的顶出结构等,使顶出板能够设置在安装槽孔与进料斗之间,防止安装槽孔与进料斗连接得过于紧密,再转动第一转杆,使第一转杆带动顶出板推动进料斗,顶出板能够进行辅助将进料斗从安装槽孔内部顶出,避免了在进行入料作业的过程中,用于原材料的体积较大且硬度较高,在下落的过程中与料斗发生碰撞,料斗底端与安装槽之间容易发生形变并产生过盈配合,导致在需要对装置进行拆除转运或是对料斗进行更换时,料斗无法从安装槽内取出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包括混凝土输配料机、安装槽孔和进料斗,所述混凝土输配料机顶端设置有安装槽孔,且安装槽孔内部插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端为圆环槽与矩形块组合而成,所述安装槽孔右侧表面开设有与进料斗底端设置的矩形块相互配合的矩形孔,所述进料斗底端表面贴合设置有顶出结构,所述顶出结构包括开设在矩形孔两侧的滑槽、转动设置在滑槽内部的螺纹杆、套设在螺纹杆表面上的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设置在第二锥形齿轮外侧末端上的第一转杆、啮合在螺纹杆表面上的滑块、设置在滑块内侧表面上的滑杆和设置在滑杆内侧末端上的顶出板,所述顶出板顶端
表面皆贴合在进料斗底端表面上;
[0006]所述第一转杆皆贯穿滑槽前端表面,滑槽内侧表面皆贯穿有滑杆,所述滑块皆内嵌在滑槽内部。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杆表面皆设置有防滑纹路。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皆设置为矩形,所述滑槽皆设置为与滑块相互配合的矩形槽。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滑槽内侧表面皆开设有与滑杆相互配合的直槽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斗通过锁定结构加固在安装槽孔内部,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孔外壁表面上的若干组收纳槽、贯穿收纳槽外侧表面的第二转杆、设置在第二转杆内侧末端上的螺栓、缠绕设置在螺栓表面上的弹簧和开设进料斗外壁表面上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部皆能够插入螺栓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杆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收纳槽外侧表面皆开设有与第二转杆相互配合的圆孔。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一端皆贴合在螺栓表面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皆设置在收纳槽内壁表面上。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设置的顶出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在进行入料作业的过程中,用于原材料的体积较大且硬度较高,在下落的过程中与料斗发生碰撞,料斗底端与安装槽之间容易发生形变并产生过盈配合,导致在需要对装置进行拆除转运或是对料斗进行更换时,料斗无法从安装槽内取出的问题,通过移动顶出板,使顶出板设置在安装槽孔底端,当需要推动进料斗从安装槽孔内部移出时,通过转动第一转杆,使第一转杆 通过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滑块移动,使滑块通过螺纹杆带动顶出板推动进料斗,从而达到使顶出板能够设置在安装槽孔与进料斗之间,防止安装槽孔与进料斗连接得过于紧密,并在需要时通过顶出板辅助进料斗从安装槽孔内部移出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5]2、通过设置的锁定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在需要对进料斗进行加固时,安装槽孔表面需要事先预留用于安装的通孔,且在安装前需要准备与安装槽孔相互配合的螺栓,操作较为繁琐的问题,通过推动并转动第二转杆,使第二转杆带动螺栓从收纳槽内部移出并插入螺栓孔内部,从而达到将螺栓事先存放在收纳槽内部,并在装置限制时对螺栓进行保护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图4中B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图4中C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混凝土输配料机;2、安装槽孔;3、进料斗;4、顶出结构;41、滑槽;42、螺纹杆;43、第一锥形齿轮;44、第二锥形齿轮;45、第一转杆;46、滑块;47、滑杆;48、顶出板;5、锁定结构;51、收纳槽;52、第二转杆;53、螺栓;54、弹簧;55、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图7,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包括混凝土输配料机1、安装槽孔2和进料斗3,混凝土输配料机1顶端设置有安装槽孔2,且安装槽孔2内部插入有进料斗3,进料斗3底端为圆环槽与矩形块组合而成,安装槽孔2右侧表面开设有与进料斗3底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包括混凝土输配料机(1)、安装槽孔(2)和进料斗(3),所述混凝土输配料机(1)顶端设置有安装槽孔(2),且安装槽孔(2)内部插入有进料斗(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3)底端为圆环槽与矩形块组合而成,所述安装槽孔(2)右侧表面开设有与进料斗(3)底端设置的矩形块相互配合的矩形孔,所述进料斗(3)底端表面贴合设置有顶出结构(4),所述顶出结构(4)包括开设在矩形孔两侧的滑槽(41)、转动设置在滑槽(41)内部的螺纹杆(42)、套设在螺纹杆(42)表面上的第一锥形齿轮(43)、与第一锥形齿轮(43)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44)、设置在第二锥形齿轮(44)外侧末端上的第一转杆(45)、啮合在螺纹杆(42)表面上的滑块(46)、设置在滑块(46)内侧表面上的滑杆(47)和设置在滑杆(47)内侧末端上的顶出板(48),所述顶出板(48)顶端表面皆贴合在进料斗(3)底端表面上;所述第一转杆(45)皆贯穿滑槽(41)前端表面,滑槽(41)内侧表面皆贯穿有滑杆(47),所述滑块(46)皆内嵌在滑槽(4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加工的混凝土输配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45)表面皆设置有防滑纹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混凝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峰王雪超赵洋徐鹏赫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锦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