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刹车盘供料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304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刹车盘供料线,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托料盘单元以及中转过渡部。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均用来运载托料盘单元,且相并排而置。中转过渡部同时横跨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其用来将托料盘逐件地由第一输送机流转至第二输送机。且在托料盘被流转的进程中,取料机械手发生动作以将待打磨汽车刹车盘由所述容置凹槽中取出,并供应至打磨设备。这样一来,一方面,整条供料线所需占用的场地面积极小,具有较好的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汽车刹车盘的供料效率,以使其与打磨设备的生产节拍相匹配,进而使得打磨设备的工作效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磨设备的工作效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磨设备的工作效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刹车盘供料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刹车盘制造
,尤其是一种汽车刹车盘供料线。

技术介绍

[0002]刹车盘亦叫制动盘,其通常由含低铬的灰口铸铁制成,在正式装箱包装前,需要借助于打磨设备对其执行打磨整形操作,使得两对向刹车制动面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平行度,进而利于提升刹车盘的制动稳定性以及降低制造噪音。
[0003]在现有技术中,虽说有部分供料线可以满足向着打磨设备持续不断地供应汽车刹车盘的设计需求,例如,其中一款供料线主要由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以及托料盘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托料盘用来承载待打磨的汽车刹车盘。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相并排而置,且输料方向相反。第一输送机将托料盘运载至下料工位后,取料机械手发生动作,以将汽车刹车盘由托料盘内拾取,且随后供应至打磨设备,而后空的托料盘在第二输送机的作用下重新回到上料工位,借由操作人员或上料机械手将另一批次汽车刹车盘重新放置于托料盘内。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以下问题:一方面,汽车刹车盘的供料效率偏低,与打磨设备的生产节拍不匹配,进而严重地制约了打磨设备打磨效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取料机械手的取料节拍,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需要配备大功率电机以尽可能地提高其运输速度,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购置成本,且与节能减排这一产品设计目标相悖;再一方面,托料盘呈单层平铺状,空间利用率低下,导致整条供料线所占用的场地较大,不利于进行对其进行车间布局。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故,本专利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汽车刹车盘供料线的出现。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汽车刹车盘供料线,与取料机械手相配套应用以持续地将汽车刹车盘供应至打磨设备。汽车刹车盘供料线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托料盘单元以及中转过渡部。托料盘单元由多个沿着高度方向依序累叠的托料盘构成。在托料盘上设有至少一个用来置入汽车刹车盘的容置凹槽。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均用来运载托料盘单元,且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中转过渡部同时横跨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其用来将托料盘逐件地由第一输送机流转至第二输送机;且在托料盘被流转的进程中,取料机械手发生动作以将待打磨汽车刹车盘由所述容置凹槽中取出,并供应至打磨设备。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中转过渡部包括有支撑架、第一托顶机构、第二托顶机构以及分层转运机构。第一托顶机构和第二托顶机构均被支撑架所承担,且分别一一对应地与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相配套,而分层转运机构亦被支撑架所承担,且布置于第一托顶机构、第二托顶机构的正上方。当托料盘单元经由第一输送机沿着由右至左方
向被运载至下料工位后,第一托顶机构启动以顶升托料盘单元脱离所述第一输送机,且直至被顶升至设定高度,此时,分层转运机构发生动作以将位于最上层的托料盘由与之对应地托料盘单元上分离且随即对其进行夹紧,与此同时,取料机械臂发生动作以拾取置放于托料盘上的汽车刹车盘并喂料至打磨设备,随后分层转运机构继续动作以拖动托料盘沿着由后至前方向进行平移运动,直至位移至第二托顶机构的正上方,随后,第二托顶机构发生动作向上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完全与托料盘单元相顶触,此时,分层转运机构解除对托料盘的夹持以使得其自由地平置于第二托顶机构上,随后,第二托顶机构再次动作向下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将托料盘完全地落放于第二输送机上,而后,第二输送机发生动作,以拖动托料盘沿着由左至右方向被运载至上料工位,以利于后续新批次汽车刹车盘重新在托料盘上被置放到位。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侧向视角下,被置放到位的待打磨汽车刹车盘完全隐于容置凹槽中。假定托料盘的厚度值为t。在一次动作循环进程中,每当第二托顶机构接收完一件托料盘,其向下位移距离t。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托顶机构包括有第一托顶架和第一直线驱动部。第一托顶架用来直接承托托料盘单元。第一直线驱动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以用来驱动第一托顶架沿着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
[0009]类比于上述第一托顶机构的设计形式,第二托顶机构包括有第二托顶架和第二直线驱动部。第二托顶架用来直接承托托料盘单元。第二直线驱动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以用来驱动第二托顶架沿着上下方向进行位移运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分层转运机构包括有夹持框、滑轨滑块组件、分层插板单元以及第一动力部。夹持框水平地布置于支撑架的正上方,且由对向而置的前置夹持件和后置夹持件构成。滑轨滑块组件布置于夹持框和支撑架之间,以使得前置夹持件和后置夹持件沿着前后方向进行定向滑移运动。第一动力部可拆卸地固定于支撑架上,以用来驱动前置夹持件和后置夹持件。分层插板单元由多个围绕夹持框周向进行布置的前置分层插板分单元和后置分层插板分单元构成。前置分层插板分单元由多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前置夹持件底壁上的前置分层插板构成。后置分层插板分单元由多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后置夹持件底壁上的后置分层插板构成。在托料盘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地开设有供前置分层插板插入的前置避让槽以及供后置分层插板插入的后置避让槽。当第一动力部启动后,前置夹持件相向于后置夹持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实现对托料盘的夹持,在此进程中,前置分层插板、后置分层插板一一对应地、逐步地插入至前置避让槽、后置避让槽中,以利于将位于最上方的托料盘由托料盘单元中脱离。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分层转运机构还包括有导正单元。导正单元由围绕于夹持框周向进行布置的前置导正分单元和后置导正分单元构成。前置导正分单元由多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前置夹持件顶壁上的前置L形导正板构成。后置导正分单元由多个可拆卸地固定于后置夹持件顶壁上的后置L形导正板构成。当第一托顶机构启动后以驱动托料盘单元迫近夹持框的进程中,前置L形导正板或/和后置L形导正板施加一侧向推顶力至托料盘的侧壁上,以使得托料盘执行平面微调运动,直至其保持有正确的相对位置。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对前置L形导正板进行折弯处理,以在其靠近自由端区域形成前置外倾导向段。对后置L形导正板进行折弯处理,以在其靠近自由端区
域形成后置外倾导向段。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汽车刹车盘供料线在实际应用中至少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有益效果:1)用来承载待打磨汽车刹车盘的托料盘呈累叠状放置于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上,实现了各待打磨汽车刹车盘沿着高度方向进行排布的设计目标。相较于传统的托料盘平铺式设计结构,其所需占用的场地面积更小,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进而利于对其进行车间布局;2)在实际运行中,借由中转过渡部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对托料盘单元的分层操作以及将托料盘经由第一输送机而转移至第二输送机的操作,如此一来,不但有效地确保了待打磨汽车刹车盘供料进程的稳定性,而且还大大地提升了待打磨汽车刹车盘的供料效率,以使其与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刹车盘供料线,与取料机械手相配套应用以持续地将汽车刹车盘供应至打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机、第二输送机、托料盘单元以及中转过渡部;所述托料盘单元由多个沿着高度方向依序累叠的托料盘构成;在所述托料盘上设有至少一个用来置入汽车刹车盘的容置凹槽;所述第一输送机和所述第二输送机均用来运载所述托料盘单元,且沿着前后方向相并排而置;所述中转过渡部同时横跨所述第一输送机和所述第二输送机,其用来将所述托料盘逐件地由所述第一输送机流转至所述第二输送机;且在所述托料盘被流转的进程中,取料机械手发生动作以将待打磨汽车刹车盘由所述容置凹槽中取出,并供应至打磨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刹车盘供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过渡部包括有支撑架、第一托顶机构、第二托顶机构以及分层转运机构;所述第一托顶机构和所述第二托顶机构均被所述支撑架所承担,且分别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所述第二输送机相配套,而所述分层转运机构亦被所述支撑架所承担,且布置于所述第一托顶机构、所述第二托顶机构的正上方;当所述托料盘单元经由所述第一输送机沿着由右至左方向被运载至下料工位后,所述第一托顶机构启动以顶升所述托料盘单元脱离所述第一输送机,且直至被顶升至设定高度,此时,所述分层转运机构发生动作以将位于最上层的所述托料盘由与之对应地所述托料盘单元上分离且随即对其进行夹紧,与此同时,取料机械臂发生动作以拾取置放于所述托料盘上的汽车刹车盘并喂料至打磨设备,随后所述分层转运机构继续动作以拖动所述托料盘沿着由后至前方向进行平移运动,直至位移至所述第二托顶机构的正上方,随后,所述第二托顶机构发生动作向上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完全与所述托料盘单元相顶触,此时,所述分层转运机构解除对所述托料盘的夹持以使得其自由地平置于所述第二托顶机构上,随后,所述第二托顶机构再次动作向下进行位移运动直至将所述托料盘完全地落放于所述第二输送机上,而后,所述第二输送机发生动作,以拖动所述托料盘沿着由左至右方向被运载至上料工位,以利于后续新批次汽车刹车盘重新在所述托料盘上被置放到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刹车盘供料线,其特征在于,在侧向视角下,被置放到位的待打磨汽车刹车盘完全隐于所述容置凹槽中;假定所述托料盘的厚度值为t;在一次动作循环进程中,每当所述第二托顶机构接收完一件所述托料盘,其向下位移距离t。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刹车盘供料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顶机构包括有第一托顶架和第一直线驱动部;所述第一托顶架用来直接承托所述托料盘单元;所述第一直线驱动部可拆卸地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彬郁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骏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