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240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3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包括导正器座、旋转支撑组件、导正器压盖、外导正管,旋转支撑组件通过导正器压盖压置设置在导正器座的中心固定管内,外导正管设置在旋转支撑组件上,旋转支撑组件用于实现外导正管的旋转支撑同时实现外导正管的轴向运动限位,外导正管与中心固定管同轴分布。该导正器在实现钻杆导正的同时,其内部导正管与钻杆同步转动,不存在钻杆与导正管磨损问题,从而避免了钻偏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延长了导正器的使用寿命。也延长了导正器的使用寿命。也延长了导正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


[0001]本技术涉及钻机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利用长行程进给钻机进行钻井工作时,为了避免井下钻杆钻偏,会在钻机井口板上安装钻杆导正装置。传统钻杆导正装置,会造成钻杆外壁与钻杆导正装置内壁相互磨损,随着磨损程度的不断加大,导致钻杆加速失效,同时导致钻杆钻偏,钻杆导正装置被磨损,长时间使用后导致钻杆导正装置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该导正器在实现钻杆导正的同时,其内部导正管与钻杆同步转动,不存在钻杆与导正管磨损问题,从而避免了钻偏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延长了导正器的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包括导正器座、旋转支撑组件、导正器压盖、外导正管,所述旋转支撑组件通过所述导正器压盖压置设置在所述导正器座的中心固定管内,所述外导正管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组件上,所述旋转支撑组件用于实现外导正管的旋转支撑同时实现所述外导正管的轴向运动限位,所述外导正管与所述中心固定管同轴分布。
[0005]优选地,所述旋转支撑组件包括上卡簧、轴承组、下卡簧,所述上卡簧卡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的内部上侧,所述导正器压盖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设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的底部,所述轴承组套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内,且其被卡置固定在所述上卡簧和所述导正器压盖之间,所述外导正管套置在所述轴承组的内圈内,且所述外导正管的底部贯穿所述导正器压盖,所述外导正管的上部设置的一周圈外凸台的下底面与所述轴承组的内圈的上平面相贴合,所述下卡簧设置在所述外导正管的外侧壁上,且所述下卡簧的上平面与所述轴承圈的内圈的下平面相贴合。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中心固定管内设置有分别用于所述轴承组上部和下部防尘密封的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组包括两个上下分布的滚珠轴承。
[0008]优选地,在所述外导正管内设置一内导正管,且所述内导正管与所述外导正管同轴分布,所述内导正管的下部低于所述外导正管的下部,在所述外导正管与所述内导正管之间设置一同步传动组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内导正管的上部外侧设置的外凸台卡置在所述外导正管内部上侧设置的凹槽内,在所述内导正管的下部外侧设置第三卡簧,且所述第三卡簧的上平面与所述外导正管的下平面相贴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同步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键,在所述内导正管的外凸台边缘处设置一第一键槽,在所述外导正管的内侧壁上设置一与所述第一键槽相贯通的第二键槽,所述
传动键卡置在所述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对接形成的键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键槽的侧壁采用点焊方式实现与传动键的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在所述中心固定管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一支耳,且所述支耳的上平面与所述导正器座的上平面相平齐。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制造便利;利用轴承组对外导正管的支撑,可实现外导正管的自由转动;在利用内导正管或外导正管进行钻杆的导正时,内导正管或外导正管利用与钻杆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同步转动,钻杆与内导正管或外导正管同步转动,从而避免了钻杆外侧壁发生磨损现象,从而确保了导正器去钻杆的导正功能,使得钻杆不发生钻偏问题,利用轴承组实现内导正管或内导正管与钻杆的同步转动,同样避免了内导正管或外导正管的磨损问题,从而可提高导正器的使用寿命;利用外导正管可对管径较大的钻杆进行导正,利用内导正管可对管径较小的钻杆进行导正,从而使得导正器应用灵活;利用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的密封作用,实现轴承组的防尘密封,继而可长久保证轴承组的灵活转动。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部分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安装在钻机井口板上的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中:1导正器座、11中心固定管、12支耳、21上卡簧、22轴承组、23下卡簧、3导正器压盖、31螺栓、4外导正管、41第二键槽、5上密封圈、6下密封圈、7内导正管、71第一键槽、8第三卡簧、9传动键、10钻机井口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1

4,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变形,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如图1所示),包括导正器座1、旋转支撑组件、导正器压盖3、外导正管4,在实际应用中,导正器座1用于实现导正器固定在钻机井口板10上,钻机井口板10上设置有与导正器的入口相对的通孔,钻井时钻杆依次贯穿钻机井口板和导正器,然后向地面进行钻井作业,所述旋转支撑组件通过所述导正器压盖3压置设置在所述导正器座1的中心固定管11内,所述外导正管4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组件上,所述旋转支撑组件用于实现外导正管4的旋转支撑同时实现所述外导正管4的轴向运动限位,所述外导正管4与所述中心固定管11同轴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当钻杆套置在外导正管4内后,
在钻杆转动过程中,外导正管4依靠其内侧壁与钻杆外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与钻杆同步转动,钻杆与外导正管4同步转动,从而避免了两者之间出现磨损现象,持续钻井过程中,钻杆及旋转支撑组件均不被磨损,不仅保证了外导正管4的导正效果,使得钻杆进行垂直钻井作业,同时,也延长了旋转支撑组件的使用寿命。
[0022]在上述实施例中,旋转支撑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为:旋转支撑组件包括上卡簧21、轴承组22、下卡簧23,所述上卡簧21卡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11的内部上侧,具体地,上卡簧21为一孔用卡簧,在中心固定管11的内部上侧开设一环形凹槽,上卡簧21卡置在环形凹槽内,上卡簧21利用环形凹槽的限位作用,且无法进行轴向运动;所述导正器压盖3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设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11的底部,具体地,在中心固定管11的下底平面上设置若干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螺纹孔,在导正器压盖3上设置有若干与螺纹孔对应的通孔,利用螺栓31贯穿通孔后在螺纹孔内拧紧,实现导正器压盖3在中心固定管11上的固定安装,所述轴承组22套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11内,且其被卡置固定在所述上卡簧21和所述导正器压盖3之间,即利用上卡簧21和导正器压盖3实现了轴承组22在中心固定管11内的轴向限位,所述外导正管4套置在所述轴承组22的内圈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其特征是,包括导正器座、旋转支撑组件、导正器压盖、外导正管,所述旋转支撑组件通过所述导正器压盖压置设置在所述导正器座的中心固定管内,所述外导正管设置在所述旋转支撑组件上,所述旋转支撑组件用于实现外导正管的旋转支撑同时实现所述外导正管的轴向运动限位,所述外导正管与所述中心固定管同轴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其特征是,所述旋转支撑组件包括上卡簧、轴承组、下卡簧,所述上卡簧卡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的内部上侧,所述导正器压盖通过螺栓连接方式设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的底部,所述轴承组套置在所述中心固定管内,且其被卡置固定在所述上卡簧和所述导正器压盖之间,所述外导正管套置在所述轴承组的内圈内,且所述外导正管的底部贯穿所述导正器压盖,所述外导正管的上部设置的一周圈外凸台的下底面与所述轴承组的内圈的上平面相贴合,所述下卡簧设置在所述外导正管的外侧壁上,且所述下卡簧的上平面与所述轴承组的内圈的下平面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钻杆导正器,其特征是,在所述中心固定管内设置有分别用于所述轴承组上部和下部防尘密封的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立刚彭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聚龙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